() 白湖和野澤,一上一下,本是樓桑兩個重要的扼制。 上游深入野林,無法擴建,劉備便轉向了下游的白湖。 湖邊多灘涂,以前無人問,皆屬官田,不敢輕動。如今全都是劉備的田產。圍湖造田,破壞太大。且湖岸陡峭,難以填土。如今用來建房,卻是極好。 近水樓臺,名叫水榭。 造法不難。先于水邊起一平臺。一部分架于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臺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設于水面之上。平臺臨水邊沿,圍繞低平的欄桿。靠岸的部分,則建有樓閣重屋。樓閣面水一側,主要用于觀景。常設落地門簾,開敞透亮。賓主既可在室內觀景,也可步入平臺,游憩眺望。 與樓桑邑處處彰顯出“坊宇顯敞、高門納駟”,博大氣勢的重樓高閣類似。 白湖水榭的設計,也盡得樓桑真傳。 水榭分上下多層,座于白湖之中。湖中有魚鱉嬉戲,房置樓梯可通上下。內設角樓覆道以御衛,樓臺之上樂舞百戲雜陳,嘉會宴饗,曼妙靈動。房前屋頂,可供鳳鳥棲息。遠遠看去,云氣仙靈,瑞氣盎然。 遠離湖面的灘涂,則盡起高樓。圍湖岸建起高墻,墻內和樓桑一樣。左有水田、桑園,右有磨房、望樓。門前有雙闕,前后有二樓,院內還多出一座水榭。 與先前宅院最大的不同是,白湖水榭,前后倒置,只有闕而無院門。 換句話,岸邊是后院,所以有闕無門。水面才是前部,水榭乃是前院門臉。水榭平臺下,停靠扁舟,供賓主出入往來。 與樓桑相接的白湖入口,南岸起船塢,用于造船。北岸起水軍校場,用于訓練部曲。 白湖下游出口,起水寨。水寨亦作‘水砦’。濱水而建,用于防衛、通行的營壘。 只需挖掘渠道,將旱地改成水田。白湖居民想要外出耕田,便可乘舟出白湖水寨,往來各處。十里之內,通行無阻。 若去縣中,可沿濱湖長廊,抵達橋樓街市。便可入官道,通行南北。 ‘白湖水榭’一出,舉族轟動。遂成樓桑八景之一。 許多宗人附民,紛紛申請移居湖上。將原先家院轉賣給新附鄉民。 白湖周長約五里。以普通齊民每戶宅地九百方步計算,圍湖造屋,可建數百戶。 若盡起高樓,可納齊民數千。 古有甘羅,年十二為上卿。今有劉備,年十封侯。北地世家豪門,皆投帖以求攀附。與盧植、崔烈、劉陶,交好者,紛紛密書來問:此子如何? 崔烈、劉陶,皆言劉備人中龍鳳。 唯獨盧植答曰:可比光武。 眾皆駭然。紛紛燒毀與盧植往來書信,剪滅物證,以防引火燒身。 卻暗中結交劉備不提。 涿縣雖多水,卻無善舟者。縱然能行舟船,水性也都一般。耿雍,南人駕船,北人乘馬。想要覓得水上良才,必去南方。 南方? 劉備這便想到了士異。 少君侯來訪,自然蓬蓽生輝。士異本以準備南返。可不日前收到家書一封,讓她常駐樓桑。言下之意是讓她與少君侯處好關系。劉備前來求助,士異豈有不幫之理。 士異祖籍蒼梧,乃交州大族。讓她去覓一些水性好的良才,算是找對人了。 這便滿口應承下來。 見劉備歡喜,士異美眸一轉,計上心來。,想在白湖建一座別館,以供消遣。 劉備自然沒有反對。 士異遂將茶館高價變賣,轉去白湖建造別館。 高價買來茶館的也不是旁人。正是安平崔鈞。 劉備新建的造船廠,正是崔鈞督造。前尚書崔寔來信,想讓崔鈞常駐樓桑,好早晚耳提面命,向盧植、劉寵等當世大儒學習經文。 還有一位大儒,不久前慕名而來。 正是朝廷屢辟不就,數年前隱居邶山自錮,時號‘三君’、‘潁川四長’的陳寔,陳太丘。 盧植、劉寵、陳寔,三人同住在校館,劉備壓力很大。 索性將校館拆成三座。三座互為犄角,圍成圓環。環中設長亭、席位。正中用青石筑一高臺,狀如三瓣之幽蘭,名曰:講壇。以便三位大儒率徒眾,慷慨互辯。 平日在校館各教所學。興起,則圍坐講壇一較長短。 三位大儒齊聲稱善。 好酒美食,濯發沐浴。冬有暖氣,夏納涼風。再有三五知己對酒當歌,夫復何求。 樓桑八景之‘三壇朧月’,隨之出現。 盧植所教,多為正經。劉寵曾為將作大匠,故多雜學。陳寔清靜無為,明禮讓、善德化。 各有不同。 河北才俊,盡來奔投。不出數年,樓桑大治。 趕在芒種前,宗人附民,整理水田,育秧備耕。那些奉田而遷入樓桑的鄉民,劉備也把他們的多余田地,轉賣給無田的附民和順陽衛族人,讓這些人將戶籍皆都遷入樓桑。因為,入籍邑中,才能得到陸城侯的最大庇護。 ‘橋樓歸市’尚未建好,白湖水榭也還停留在圖板上。可樓桑上下,卻無人疑有它。即便有暫居客舍的豪商憂心田產,也會有人向他起‘牽招劉備’之事,以安其心。 大丈夫一諾千金。豈會惦記你家那些個破磚爛瓦,廢石木屑? 豪商遂心結盡解。 看吧,這就叫聲名在外。 建寧四年,劉備年滿十歲。少君侯自幼食虎熊野味,身材遠超同齡。即便是馬鐙上的軟梯,也只剩兩階。想必年十五,就能向常人一樣騎馬射獵。 大儒劉寵曾為將作大匠。見村中多弓手,而無弩手。便獻上一圖。 劉備看后大喜,竟是連發弩! 此時的連發弩,操作比較費時,而持弩又不便兼用其它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兵士掩護下編成‘上弩’、‘進弩’、‘發弩’等組,輪番發射。弩手不善沖鋒陷陣,‘守隘塞口’時,方能發揮其威力。 樓桑望樓林立,多以自守。用弩更佳! 劉備這便找來蘇伯,按圖中所繪,將零件分別造出,組裝成弩。讓兵士試之,箭發如雨,果然強悍。 這便大規模督造連發弩,并在宗人附民中招募青壯,準備新建一曲連發弩手。 人數也不必多,百人足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