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姬昌在渭水河畔遇到了命定之人姜子牙。彼時, 姜子牙正在滔滔河水前怡然垂釣,姬昌上前與其交談,相見恨晚, 奉為太師。 姜子牙奉元始尊之命下山, 早已算定了今日緣分, 對于西伯侯姬昌的招攬, 他沒有玩什么欲擒故縱的招式,自然而然地答應下來,收起了他那根直鉤的釣竿,與姬昌乘車同歸。 雖西岐一方已經有心反商伐王,但此事并不是一朝一夕頭腦發熱就開戰的。姬昌回到西岐, 韜光養晦,重用姜子牙等賢臣良士, 使西岐國力蒸蒸日上。 一日復一日, 春花秋月, 斗轉星移。 黎初霽掐準時機, 從自己的宮殿中啟程, 騰云駕霧,兜兜轉轉,卻在一云霧之中忽然消失不見, 來到了另一片地。 有道是“洞福地”, 然而仙家所居之地大多只是福地, 卻也是鐘靈神秀, 造化陰陽, 地孕育。能夠稱為洞者,必是一方世界。如庭、西方極樂世界、東方凈琉璃世界、圣人道場……哪個不是大勢力所在? 黎初霽進入的這片地,正是一片洞,名曰火云洞。 這火云洞是何模樣?有書為證: “此處云生八處,霧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蒼松,巨鎮東南,中勝岳。芙蓉峰龍聳,紫蓋嶺巍峨。百草含香味,爐煙鶴唳唳蹤。上有玉虛,朱陸之靈臺。舜巡、禹禱,玉簡金書。樓閣飛青鸞,亭臺隱紫霧。地設名山雄宇宙,開仙境透三清。幾樹桃梅花正放,滿山瑤草色皆舒。龍潛澗底,虎伏崖前。幽鳥如訴語,馴鹿近人行。白鶴伴云棲老檜,青鸞丹鳳向陽鳴。火云洞真仙境,金闕仁慈治世公。” 這片洞,正是人間勝景的縮影啊! 黎初霽來這里,自然是要見人族三皇的。 巍巍雄山上有一座宮殿,名曰火云宮。伏羲、神農、軒轅便居住于此,鎮壓人族氣運。 黎初霽駕云而來,三皇自有感應,霎時遍地生花,麒麟隱沒,龍鳳呈祥,霞光四溢。火云宮的大門在黎初霽落地的那一刻緩緩打開,他整理了一下衣襟,進入宮殿。 伏羲、神農、軒轅三皇已在里面等候,見黎初霽前來,便問道:“不知真武帝君造訪吾等,是為何事?” 黎初霽卻是作了一揖,整個人的形象隨即變成了另一副模樣,一襲白衣、散發披肩,手握造人鞭,正是遠古時期人類祭祀的兩位圣祖之一——圣師鯤鵬。 三圣眼眸精光閃爍不定,周身有莫名的氣運流轉,最后卻是站了起身,朝黎初霽回了一禮: “伏羲拜見圣師!” “神農拜見圣師!” “軒轅拜見圣師!” 三圣變幻出一道蒲團,請黎初霽入座。 黎初霽盤腿落座,道:“諸位修得正果,無需多禮。我今日前來,是有一事相求三位。” 伏羲、神農、軒轅三人異口同聲地道:“圣師請。” 黎初霽朝三人報以歉意一笑,明來意:“上古之時,你們證得果位,人交感,伏羲演化出先八卦,神農自創連山八卦、軒轅也造歸藏八卦。我今日來火云宮尋你們,便是為了這三道八卦而來。” 黎初霽頓了頓,接著道:“如今量劫再起,王朝更迭,人間有一智者喚作姬昌,欲作后八卦,使推演之術人人皆可使用,識機、辯兇吉、趨福避禍、造化世人。而今尚缺些許火候,三皇可否助其一臂之力?” 三皇相互對視,思慮良久,黎初霽也不急,坐在一旁靜靜等候。 最終三皇達成共識,伏羲作為代表道:“此事也算是為下謀福祉,我等自當鼎力支持。” 黎初霽雖早有預料,也不免感到大喜,起身施禮:“在下謝過三皇。” 三皇微微側身:“不敢當!” 伏羲伸手輕點半空,虛空之中浮現出無數文字,組合拼湊,最終書就了一篇《先易》。 神農和軒轅緊隨其后,《連山易》、《歸藏易》浮現。 黎初霽大袖一掃,三篇經文落于他手,朝三皇告別道:“貧道此行功成,不擾三皇清修,就此告退。” 三皇送行,火云宮大門敞開,聲音于洞中回蕩:“恭送圣師!” ---------------------------------------------- 姬昌一生沉浸于命理研究之中,眼見著自己的研究在拘禁的那些日子里突飛猛進,一發不可收拾,卻在他即將著書立傳的時候卡住,有一些地方始終百思不得其解,愁得他頭發全白。 姬昌心力耗費過大,自知自己時日無多,更是迫切完成這部心血之作。 一日,苦苦專研的姬昌將面前的蓍草、龜甲全部推倒,心煩意亂的他決定出去走走,帶著人馬前去狩獵。 在一條河的附近,原本已經老眼昏花的姬昌突然眼神清明,捕捉到了水上游著的一個巨大烏龜,他心念著:這烏龜看上去年歲悠久,其甲用來占卜,想必特別靈驗。于是驅馬前去河邊。 那烏龜見了人也不慌不逃,反而是爬上岸來,伏于姬昌身前,密布著玄妙紋理的龜殼之上穩穩當當地盛放著三卷竹簡。 姬昌心中驚奇,命令下人將書簡呈上。 就在書簡落于姬昌之手時,這個烏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卻是變幻出了原型,有蛇環龜甲,通體玄色,駕云飛,向北而去。 姬昌若有所思,喃喃自語:“玄武下凡顯靈?” 他翻開三道書簡,激動不已,竟是失落已久的《先易》、《連山易》、《歸藏易》! “快!收隊回城!”姬昌下令道。 得到三篇經文的姬昌廢寢忘食地投入研究,原本堵塞的思路豁然開朗,集三易之大成,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姬昌終于著就了他的曠世之作《周易》。 周者,周之數,包羅萬象;易者,日月為易,變化造化。 《周易》以有限化無限,變化無窮,造化無窮。此書意義雋永,微言大義,上至世界運轉,中達國家治理,下可個人修養。 姬昌作完《周易》,心中的氣終于耗完,一病不起,將國事交給兩位可獨當一面的兒子——伯邑考和姬發。 一段時日后,臥病不起的姬昌突然精神飽滿,起身更衣上朝,又當堂卜卦,卻不知道是不是氣力不繼,蓍草散落一地,其中有部分飄至姬發腳下。 姬昌低頭一看,竟然占卜出了一個卦象,他輕聲自語:“文成……武就?” 隨后,姬昌下定了決心,立下詔書:“自我死后,西伯侯之位傳給次子姬發,長子伯邑考為太宰,四子姬旦為輔相。” 完這句話,姬昌突然大大地喘了幾口氣,又制止了上前的人,看著姜子牙道:“太公……” 姜子牙出列:“臣在!” 姬昌繼續:“我兒年幼,望卿能輔佐一二。”又扭頭對姬發等人:“以后,爾等需悉心聽取太公望的教導,如若不聽,便是忤逆我!” “兒臣領旨!”姬昌的兒子們承諾道。 “臣領旨!”姜子牙也道。 眾臣緊隨其后:“臣等遵旨!” 姬昌松了一口氣:“封太公望為國師!”話畢,眼皮重重閉上,再也沒有睜開。 西伯侯姬昌薨,終年九十七歲,溘然長逝。 后姬發即位,自封武王,并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 至此,西岐正是向商朝宣戰,討伐帝辛,進軍朝歌。 帝辛大怒,派大軍前往鎮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