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斷是東晉廢除僑置郡縣、使僑管土著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的辦法。 這是官方的說法,現在作者君就通俗一點說。 原本中國的經濟中心在黃河流域,隨著三國往后走,江南在不斷開之中,但始終有人力不足的缺憾。 西晉被匈奴滅掉之后,衣冠南渡,淮河以北的中原人口大量遷徙到長江以南。 東晉就在其管轄地區內用北方地名設立郡縣(即僑置郡縣),安置北方士族及流民。一言以蔽之,你從哪里逃難來的,就被安置在哪里,就像現在的南京路,上海路一樣。 當時僑置郡縣都很荒涼而且沒有邊界,不征租稅徭役。 于是這些衣冠南渡的士族就開始廣造田園,兼并激烈,影響朝廷財政收入。 當大爺當慣了的,還是改不掉習性。世家的腐朽與土地兼并是分不開的,謝家王家都不干凈。 咸康七年(公元年),晉成帝司馬衍為了整理戶籍,增加財政收入,命僑寓的王公以下都以土著為斷,把戶口編入所在郡縣的戶籍。 這次土斷沒有強力執行者,雷聲大雨點小,作用不明顯。 相當于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世家又不傻,你讓他吐出來他就吐出來?圖樣圖森破。 又過了二十年,東晉大司馬桓溫(年—年)執政時,于興寧二年(公元年)三月庚戌日(初一)行土斷法,史稱“庚戌土斷”。 這次嚴厲清查戶口,對隱匿戶口的貴族地主也予以懲處。土斷之后,國家控制的戶口大量增加,賦稅收入也增多了。康寧元年(公元年),桓溫死后,此法不行。 典型的人亡政息。 但這次土斷極大的增強了東晉的財政實力,后來的短暫雄起與之不無關系。 不過之前有桓溫壓著還好,之后除了開始謝安還能穩定住局勢,謝玄還能北伐打一下之外,東晉已經開始全面墮落腐朽,土地兼并民不聊生。 等謝玄謝安等人一死。東晉朝廷就開始了一次比一次厲害的作死,最后被那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取而代之。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