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有一個地方,從前一直默默無聞,之后也消失在歷史長河,只有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一直閃耀于北方大地,乃是黃河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很多歷史事件,都和它有密切的關(guān)系。 這個地方就是,枋頭! 何為枋頭?這是一個地名?基本上不會有比這個更奇怪的名字了。 枋,方柱形木材,那么枋頭的來歷就很明顯了。 東漢建安九年(o年),曹操攻袁尚,圍鄴城。 在淇水入黃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使淇水注入白溝,增加水量,以利漕運。 時人稱為枋頭,這就是枋頭的來歷。 苻健他爹苻洪在枋頭起家,建立了枋頭城。 枋頭城位于今河南省鶴壁市浚縣。 《水經(jīng)注》卷九淇水條:“漢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故時人號其處為枋頭。” 并引盧諶《征艱賦》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 可見枋頭是一處連通黃河、淇水、白溝和清河,保證河北漕運的交通樞紐。 換句話說,枋頭是在汴梁出現(xiàn)之前,黃河漕運的集大成者! 隔河相對的是濮陽,而濮陽境內(nèi)的重要渡口就有:靈昌津(又名延津)、棘津、文石津和磽津等等。 可以這樣說,控制了枋頭,就控制了黃河兩岸,進可以攻打河北,南下可以掠地中原。 枋頭不僅是交通樞紐,還是北方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在兩晉時期許多歷史事件中,枋頭出現(xiàn)的頻率都極高。 后趙石勒(開國皇帝)自河淮地區(qū)北趨冀州,枋頭便是橋頭堡; 西晉末年向冰率眾數(shù)千壁于枋頭; 東晉謝尚北征,即遣戴施為先鋒據(jù)枋頭,也是占據(jù)橋頭堡; 而以枋頭命名的戰(zhàn)役,便是兩晉時期著名的枋頭之戰(zhàn),是桓溫戎馬生涯中最黯淡無光的一頁。 第三次桓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但在枋頭被慕容垂打敗,多年形成的精銳毀于一旦! 從此桓溫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北伐,桓溫的時代落幕。下一次東晉北伐,其領(lǐng)軍人物變也成了謝玄! (本章完)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