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眼看要走到生命盡頭的皇太后,可不是一個易于之輩。歷經宮中風雨幾十年,經歷過無數(shù)的勾心斗角。雖然她心中的權力欲望一直被壓抑,沒有得到過徹底的釋放,但不表示會就此熄滅。
世間人爭權奪利,有些人是為了名,有些人是為了錢。而這位在未央宮的太后,卻只是為了那一口氣而已。
早些年動用無窮心計,甘愿卑躬屈膝在竇氏面前,終于為自己的兒子爭奪到這個皇位,她也成為尊貴的皇太后。然而,在竇太后巨大的身影下,她仍舊只能唯唯諾諾的生活在宮中,不能染指半分王朝的權力。
竇太后能做的事,自己為什么就不能做?想到那些受過的屈辱,暗夜之中,便會升起無盡的懷恨。
熬到竇太后終于死了,皇帝也順利的真正掌握了整個天下的皇權。然而,她的境況好像并沒有什么改變,依然和從前一樣,甚至更糟糕。
身為皇太后,不僅對朝廷上的事沒有一點兒影響力,甚至就連這個后宮當中的大事,也并沒有什么需要她來定奪。就在她的這種不甘心當中,丞相田玢在權力場上失勢了。這種層次的較量,失勢的后果很嚴重。田家徹底敗亡,曾經顯赫一時的武安侯府頓時煙消云散。
那些仇人,皇太后自然牢牢的記在了心里。她相信,只要自己還沒有老死,就一定會有機會報仇雪恨。這種仇恨,也傳染到了她和皇帝兒子的關系上。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皇帝和太后的關系開始變得極其冷漠。母子不和,在天下臣民眼里,早已經不是什么秘密。雖然這種緊張的關系,被“孝”治天下的那層面紗遮蓋起來,但彼此之間卻都很清楚,所謂的母子情分,在殘酷的皇權面前,早已經蕩然無存。
也正是因為長久以來仇恨的力量,皇太后堅強的活著,等待著最后的機會。也許再也等不到,就歸葬黃泉。也許……終于等到!
皇帝身體有恙,太后暫且署理朝堂大事,也并不是什么有違制度的事。好像是受到那位高皇后呂雉的影響,大漢王朝的傳統(tǒng)歷來如此,不會令天下臣民感到驚詫。
至于說太子,還并沒有真正打理朝政的經驗。只要皇帝沒有親口下令太子臨政,皇太后就有足夠的理由讓他乖乖在一邊兒待著。之所以有如此把握,是因為皇帝現(xiàn)在已經沒有能力開口說話。而且更重要的是,朝廷的大臣們當中,有很多與太后以及漱玉宮的李氏勢力多有糾葛者。如果真正到了需要他們發(fā)聲的時候,這方面的助力,至關重要。
皇帝對年華不再的衛(wèi)皇后逐漸冷淡和對太子的一些不滿意,這雙年老渾濁的眼睛,卻看的清清楚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皇太后示意李婉玉趁機做些什么的時候,才會那樣的有恃無恐。
卻沒想到,密議還沒有策劃周全,該發(fā)出去的消息也還沒有發(fā)出去,就被擅自闖入宮殿的人所打斷了。她們心中的懊惱和憤怒,可想而知。
最恨的人就在面前,而且還如此出言不遜,以責罵的語氣呵斥她們,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漱玉宮內氣氛緊張,而整個未央宮中,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兒消息的各處妃嬪美人們,也開始有不安的情緒在逐漸的蔓延。紛紛派人出來打探消息,忐忑觀望。
與此同時,越過重重雨幕,在長安城中的幾個地方,也正同樣有一些事情開始發(fā)生。
雨勢一陣急一陣緩,長安街道上少人行。就在這樣的天氣里,有兩輛馬車從明月樓出來,轉過幾條街后,徑直停在了丞相平津侯公孫弘的府門前。
車門打開,油紙傘撐開了雨幕,依次走下的三個人,踏著雨水登上高高的臺階。馬車上留守的五六個精壯大漢觀察著四周情形,手撫刀柄,十分警惕。
丞相府的側門邊早已有府中管家在此等候,顯然是此前已經有人來通傳過消息。那位老管家打量了幾眼來訪的客人,卻并沒有多問什么,只是行禮之后,轉身帶著人穿越過廳堂回廊,直接來到了最后面殿閣,這里地勢較高,三層寶頂,是丞相公孫弘平日里在此接待重要賓客的地方。
木質結構的底層大廳十分寬闊,里面的擺設倒是顯得很質樸,沒有什么金玉之類的裝飾,很符合丞相公孫弘一直以來外表樸素的形象。
閑雜人等早已經屏退,都攆的遠遠的。只剩下一個貼身的小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