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州大地的遠古傳說中,天地混沌,盤古開天,燧人取火,倉頡造字……等等,這些都被稱為難得的神跡。
而等到后來,隨著人類的演化,廩食足而知榮辱,各種思想應運而生。人們的自我意識得到極大提高。及至到了歷經烽火戰亂的春秋戰國時代,終于來了一次集體大爆發。各種思想流派,百家爭鳴,諸子紛呈,甚是精彩。
那可以說是一個最為偉大的時代。不管是法、儒、墨、商……還是縱橫、陰陽,這些不同的流派學說,都系統地提出了代表自己門派真實想法的深刻學識。那些精髓之處,即便是放著于千年上下,也是燦爛不朽永不過時。
而世人公認的其中最大膽的提法,則當屬儒家學派的繼承人和集大成者孟軻莫屬。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只這一句話,就足以光耀千古,流傳百代。
身為當代儒學宗師的董仲舒,當然對孟子的這句話比誰都熟悉。不過,他在深深的探究之余,雖然對孟子的所思所想感嘆佩服,但卻并不十分認同。
世間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和每一種重要思想,都很難有其絕對性。就如同俗話說的,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樣,隨著時移世易,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有可以借鑒之處。
更何況,董仲舒認為,春秋戰國時代是思想家的樂土,他們可以為所欲為毫無顧忌的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才有那些精彩之處。離開那片土壤,換一個時代試試!不要說是一言不合就“焚書坑儒”的秦始皇了,就算是被天下人稱為比較開明溫和的漢文皇帝時代,因為言論被殺的海內有望之士,難道還少嗎?
也正是因為如此,已經閱盡滄桑的董仲舒,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有去研究這方面的必要。帝王牧民,天授皇權,乃是自古以來天經地義之事。就好像是人間有春夏秋冬四季一樣正常。
然而,今天有個人的言論,顛覆了他的認知。即便是他這樣已經到了萬事萬物不惑于心的年紀,當他在濁浪滔天的渭河岸邊,親耳聽到那個激昂慷慨的聲音當著所有人的面表達出“眾身平等,生而自由”這種意思的時候,他不由得大驚失色,滿臉難以置信。
平心而論,與元召交往十幾年來,董仲舒早已經把這個人當成了忘年的知己,這世間唯一可以平等交流的對象。元召的睿智和自信,讓他對他一直很放心。不管是戰場還是朝堂,也不管是有怎樣的疾風惡浪,董仲舒一直都相信元召可以游刃有余的面對和解決。
這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人。董仲舒有時候會有一種錯覺,那雙明亮深邃的眼眸中,隱藏著千年的時光。世間的凡夫俗子,任憑怎樣的計謀手段,又怎么能夠是這等人物的對手呢?
就是這樣一個在他心目中完美無瑕的人,今天這是怎么了?怎么能夠當眾說出那樣驚世駭俗的話來呢!董仲舒臉色難看的瞅了一眼在身邊袖手旁觀的青袍老書生,低沉的話語中有些焦躁。
“元召……他想說什么?他難道不知道現在自己正處在風口浪尖上嗎?剛才的話如果傳到未央宮中,被有心人加以挑撥的話,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到時候誰都救不了他!哼!你整天跟在他身邊,對他的這種危險思想難道沒有提前察覺過嗎?!”
而被他以嚴厲口氣指責的主父偃,臉色卻表現得很淡然。他收回遠望山河的目光,認真的看了看自己的這位老友,溫和的笑了起來。
“董師可還記得?當初少年游學時候,你、我還有公孫弘第一次坐而論道時,曾經談論過自己志向的事嗎?”
有些奇怪,主父偃并沒有直接回答董仲舒的指責。而是帶著懷念的神色,似乎是想起了許多往事。
董仲舒稍微愣了一下。雖然時光久遠,往事依稀,許許多多的紅塵舊事,早已經淹沒在記憶的腦海中,不再留下一絲蹤影。但對于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朋友來說,他們曾經有過的幾次重要會面,卻還記得清清楚楚。
當年三個身份地位不同的游學之人,會聚于洛陽,一見如故,互相佩服。那一天,出身于豪富之家的董公子隆重的宴請了落魄的主父偃和剛剛擺脫放豬娃兒身份的公孫弘。
意氣風發的少年,酒酣耳熱之際,各自抒發胸中的志向,這本來就是少年人的特權。具體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