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晚上好!歡迎大家賞臉,來到我們錦和拍賣行的年終拍賣會,這一次,我們準(zhǔn)備了許多市面上少見的精品,我相信,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拍賣會很快正式開始,主持拍賣的,是拍賣師陶近深,有著豐富的拍賣經(jīng)驗(yàn),而且在鑒定方面,也有著不俗的造詣,以往很多東西都是由他鑒定的。在講解方面,也會更加生動深入許多,具有說服力。
他也是拍賣行的一個支柱,持有拍賣行5%的股份。對于一個二流拍賣行來說,也只有這種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留住人才了。
“閑話不多說,第一件作品,是清乾隆時期的青花龍紋瓜棱瓶,高30.5厘米,直徑18厘米,上有三對雙龍吐珠圖案。
器型規(guī)整秀氣、胎質(zhì)細(xì)白堅(jiān)致,繪畫工整,青花發(fā)色濃艷,釉面緊致光潤,保存完好。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底價兩百萬,每次加價不低于十萬,有喜歡的朋友,盡情出價!”
第一件作品,作為開門紅,選擇的是很受觀眾歡迎的瓷器,幾乎不會有流拍的可能。同時定下基調(diào),劃出一個門檻,表明他們拍賣會這次拍賣品的層次。
當(dāng)然,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會準(zhǔn)備一些人手在下面待陣的,如果遇冷,會有人出手收回來,免得遭遇滑鐵盧。
保險是要買,但是正常拍賣,他們不會哄抬物價。
“乾隆時期的青花龍紋瓜棱瓶?而且器型這么高,端莊大氣,一上來就這種層次的瓷器,這次錦和拍賣行好東西不少啊?”
“瓜棱瓶我一直想買一個典型的收藏,上次手慢,這次正好遇上,我就不客氣了。兩百二十萬!”
“兩百三十萬!”
“兩百五十萬!”
“三百萬!”
……
青花工藝在清朝可是非常成熟而典型的工藝,瓜棱瓶也是獨(dú)樹一幟,作為開拍的第一件作品,價格本來就偏低,很快向著四百萬奔去。
這也讓陶近深松了口氣,看來他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在這種地方,向來不缺有錢人。
“400萬!”
大家的熱情沒有被價格嚇退,場下一個買家舉牌喊出四百萬的價格。
“這位先生出到400萬,還有沒有更高的?”
“410萬!”
“420萬!”
這一次變成了拉鋸戰(zhàn),大家都在心中權(quán)衡著,沒有人拉開太大的價格差。
最終,價格停留在480萬,被一位老先生拿下,就差臨門一腳沒有突破五百萬。
陶近深有些遺憾,看到再沒人出價,一錘定音,完成交易。接著開始第二件作品的拍賣。
“第二件作品,是李鴻藻的一個雞血石印章。此方雞血石材質(zhì)上等、石材碩大、形制規(guī)整,而且血色鮮活、明艷動人,恍若流動,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底價一百萬,每次加價不低于五萬。”
陶近深拿出第二件作品,介紹了一番。
“李鴻藻?什么人?我只聽過李鴻章,不會是這拍賣師報錯名字了吧?”
許多普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互相交頭接耳,場面有些騷動。
“人家是專業(yè)的拍賣師,這種大場面,怎么可能出錯?歷史上可是真有李鴻藻這個人的,是清朝的一個大官。”
一些有所了解的人則搖頭說道。
“那他和李鴻章是什么關(guān)系?難道是親兄弟?”
“兩人沒絲毫的血緣關(guān)系,只是巧合而已。硬要說有關(guān)系,就是他們同朝為官,都是進(jìn)士出身,都是官二代吧!
更有趣的是,他們一個是洋務(wù)派的領(lǐng)袖,主張效仿西方,同時也是主和派;一個是清流派,主張維護(hù)儒家傳統(tǒng),是主戰(zhàn)派。兩人在政見上針鋒相對、水火不容,是相互敵對的政敵。”
“聽都沒聽過的名字,底價就一百萬,太貴了吧?”
“這個價格一點(diǎn)也不貴,相反還很便宜,事實(shí)上,錦和拍賣會就是可能考慮到名氣問題,才標(biāo)了低價。要是遇到識貨的人,賣個好價錢不是問題。
不說這方雞血石是難得的上品,李鴻藻本人,可是三代帝師,清朝里死后獲得‘文正’謚號的八人之一,這可是李鴻章都沒得到的謚號。”
只要稍微對歷史有所了解,就知道“文正”兩個字的地位,可以說,這兩個字,就是歷朝歷代文官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耀!
謚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進(jìn)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于西周。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獲謚,這是謚法之始。
謚法制度有兩個要點(diǎn),一是謚號要符合死者的為人,二是謚號在死后由別人評定并授予。君主的謚號由禮官確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謚號是朝廷賜予的。
謚號帶有評判性,相當(dāng)于蓋棺定論。
文官謚號以“文正”為最高,這起源于宋朝司馬光。
北宋時承唐時的風(fēng)氣,以文貞為最高。到宋仁宗趙禎的時候,為了避諱,文貞才改為文正。
司馬光提出:“文正是謚之極美,無以復(fù)加”,認(rèn)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
經(jīng)過他的宣揚(yáng),“文正”從此以后被認(rèn)為是人臣極美的謚號。
謚號通常由文官制定,所以武將的謚號通常不如文官出眾,有著特殊貢獻(xiàn)的通常給于忠字頭的通謚。
通謚號以忠武為最高,這起源于諸葛亮的謚號忠武侯。
由于諸葛亮可以算是中國古代臣子的最高理想,所以他的謚號在后世就成了對臣子的最高評價。
郭子儀,對唐朝有再造之功,封了異姓王,卻能一世榮華長壽善終,所以謚忠武。
岳飛原本含冤受死,趙構(gòu)之后平反,原本謚號武穆,已經(jīng)是武將中第三好的了,但隔代之后平反,改謚忠武,這就算封了神了。
不過,民間還是習(xí)慣于叫他岳武穆。
而根據(jù)史書,蜀漢政權(quán)給關(guān)羽的謚號,是壯繆侯。
“壯”是說關(guān)羽勇武雄壯、勇冠三軍,然而“繆”的意思是,名與實(shí)爽曰“繆”,也就是說,盛名之下其實(shí)難副的意思。
后來關(guān)羽被各代不斷推崇,“壯繆”這個謚號就有些難看了,到了清代乾隆為了統(tǒng)治需要,才改關(guān)羽謚號為忠義。
趙云呢?謚順平侯。這個謚號說趙云平和近人、做事平穩(wěn),也就是個老好人而已。“平”字的意思,“惠無內(nèi)德為平”。
這條就比較厲害了,簡直是明確表示趙云沒追謚的資格。
估計(jì)給趙云追謚是出于后主個人對他的感念,姜維等人不以為然,但是又拗不過領(lǐng)導(dǎo),只好皮里陽秋,玩點(diǎn)糊弄人的小手段了。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