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北京,熱鬧非常。 .org
民眾的心情和天氣一樣火熱,每日興高采烈地在茶樓酒肆、街頭巷尾中議論著即將到來的大婚典禮和各國來朝的蠻夷們。京城已經許久沒有這樣熱鬧過了,這些升斗小民當然不會知道這股熱鬧喜慶的浪潮下面隱藏著的洶涌暗流,戰機四伏。
皇帝大婚的吉日七月二十八日不知不覺就來臨了。
京城的氣氛也在這天達到了頂點。
一大早朱由檢就被太監叫了起來,去太廟祭祖、去坤寧宮拜皇太后。
然后,在樂曲聲中御奉天殿。
迎親和冊立皇后用的節、證書、金印等物都放在大殿內臨時設置的桌子上。
擔任大婚司儀的吏部尚書錢謙益和其他各部大臣身穿吉服早就在殿內恭候了。
皇宮中更是到處張燈結彩,各個主要宮殿都掛滿了裝飾有明黃色流蘇的紅色錦緞幔子,貼滿紅色燙金雙喜字兒,大白天的也燃起了許多蟠龍的大紅蠟燭,御路上都鋪了紅地毯,金盔金甲的大漢將軍們手持朱漆桿的斧鉞金瓜肅立在御路兩側,著五彩衣的太監、宮女們更是成群結隊,看起來就像是一片彩云。
中和韶樂設在奉天殿前,丹陛大樂設在奉天門內。
法駕鹵簿陳設在奉天殿丹陛及庭院內。
皇后儀仗陳設在午門之外,其中有一頂皇后禮輿,外面的杏黃色緞子帷幔上,用金線繡著大鳳凰。
“女樂”分設在乾清宮后面和省躬殿前面。
王公大臣喜氣洋洋地站在奉天殿丹陛上和奉天殿庭院中。靜鞭三響,在鼓樂聲中,王公大臣向皇上行“三跪九叩”禮,“萬歲”之聲,地動山搖。
禮畢,樂止,禮部尚書錢謙益奉金冊、金寶,宣讀冊文、寶文;然后,把節、冊、寶授予迎親使者。王公大臣再拜。朱由檢在樂曲聲中,起駕回乾清宮,靜候佳婦。
迎親使者把金冊、金寶放到“龍亭”里。
儀仗隊、鼓樂隊在前,迎親使者居中,后面跟著迎親官員、太監、侍衛,出午門,會同皇后儀仗,抬上大批的禮品,直奔錢府。
迎親隊伍一出承天門,看熱鬧的人就圍了上來,當然大家只能在五城兵馬司士兵的警戒圈外駐足觀看,京城的道路已經被應天府派員清掃的干干凈凈,還灑了不少清水,迎親路上凡是有礙觀瞻的房子都被拆除,道旁的樹木也扎上了紅絲帶,臨街的店鋪民居都是張燈結彩,那真是普天同慶。
迎親隊伍在鼓樂聲中向魏國公府開去,一路上有專人向路邊圍觀的百姓撒銅錢,更是惹得歡聲雷動,迎親隊伍過后,大群的老百姓意猶未盡,象潮水一樣尾隨著,一直來到國公府。
魏國公府早已裝扮一新,府門口鋪著長長的紅氈子,門頭上,墻頭上都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光是紅緞子就不知道用了多少匹,就連門口的一對石獅子都快用紅緞子包起來了。
迎親隊伍到達的時候,徐媛慧已經打扮停當了,連續七天的齋戒、沐浴之后,
反復地用西洋進口的護膚劑、香水,揉面擦身;再用蜂蜜、玫瑰花瓣等原料制成的洗面奶涂面,用高級紙膜,輕輕地擦拭;又用羊脂、白色素馨香等原料制成的護膚霜,反復涂抹。
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臉上撲香粉,畫眼線,涂眼影,描青眉,抹紅唇;再在兩個臉蛋子上,抹出兩塊“頰紅”來。
頭發按照皇后的規格梳成飛天髻,以備戴鳳冠。這么一番打扮下來,原本活潑水靈的徐媛慧被整的象個百瓷人。
魏國公徐增壽率全家老少,在大門口跪接迎親隊伍。迎親使者高聲宣詔。鼓樂聲中,錦衣衛轎夫把皇后禮輿、龍亭,抬入前院,再由太監抬到后院的“繡樓”前,按欽天監官員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徐小姐著皇后禮服,戴鳳冠霞帔,閃亮出場,跪受金冊、金寶,回“樓”等待吉時。
吉時一到,新娘子升輿啟駕。
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過大明門,入承天門、端門,到午門,城樓上鐘鼓齊鳴。隊伍從午門正中門洞進入紫禁城,經奉天門,到乾清門。
皇后儀仗入乾清門,太監、宮女列隊夾道,鼓掌歡迎。在丹陛下,迎親使者還節復命。
按照祖制,皇后大婚以后就要入住坤寧宮,大婚儀式也要在坤寧宮中進行,可是太后住慣了坤寧宮不愿意搬出來,就把皇后的寢宮改在了西六宮的春和殿,儀式就在乾清宮中舉行。
朱由檢和徐媛慧在乾清宮里相對而坐。
喝完了交杯酒,就算大婚禮成,隨后朱由校就要攜著皇后到奉天殿“詔告”
大婚禮成,接受王公大臣、外邦使節的祝賀,此時的奉天殿,集合了大明朝所有的頂尖權貴;实圩邶堃紊,皇后坐在其左下方,然后在御座兩旁還設有兩個寬大的蟠龍雕鳳的寶座,分別是李太后和九千歲的位子。這一對曾經的盟友、現在的對手也都身穿吉服,在左右的簇擁下升殿就座。一品的文武大臣在奉天殿內分兩隊肅立,二品以下的官員和外國使節在殿外列隊,就等著輪流上殿拜賀了。
折騰到這個時辰已經接近午時了,從早上就開始站在皇宮里等待的大臣、使節們都已經被曬得頭暈眼花,餓得前心貼后背了,恨不得趕緊結束好參加御宴。,
風無恨這個南廠提督身穿蟒袍站在奉天殿的角落里,他腰間纏著軟劍,兩個胳肢窩下面的皮套里分別掖著一把64式轉膛手槍,靴筒里插著匕首,可謂全副武裝,再看太后左右的幾個內操和九千歲身后幾個身穿飛魚服的太監,也是腰間鼓鼓囊囊藏了不少貨色,這樣的大場面誰不得防著點啊。
錢謙益看到太后和九千歲都到了現場,對殿外伺候的白文元打了個眼色,后者輕輕點了點頭走開了,然后錢謙益清了清嗓子,拿出早就預備好的昭告書宣讀起來……
皇宮里的人們眼巴巴地等著開席,宮外的宴席可早就開了,魏國公現在的身份更尊崇了一些,成了嶄新出爐的國舅爺,他的帖子誰敢拒絕?他的面子誰敢不給?
凡是沒有資格到宮里去的京軍中級將領幾乎都被他請到府里來了,偌大的國公府成了人聲鼎沸,幾百壇子好酒佳釀任憑大家引用,上好的菜肴流水一般送上來,國公爺更是親自挨個桌子敬酒,逢人就干杯,大家喝的暢快之至。
到底是客人太多,沒有多久徐增壽就不勝酒力了,當眾吐的一塌糊涂,管家趕忙過來攙扶,向眾人解釋說公爺早上沒吃飯,現在空腹喝了那么十幾斤酒就是鐵打的漢子也撐不住了,眾人也表示理解,說這么大好的日子喝傷了就不好了,讓管家趕緊把國公爺扶進去休息。
醉眼迷離的徐增壽被扶進后堂之后,立刻清醒了,把吉服脫下,換了一身不起眼的清布衫子直接出了后門,縱馬奔著城東方向去了。
城外紫金山上的孝陵衛軍營,雖然也擺了三百桌豐盛的飯菜,但是有肉無酒,等徐增壽的快馬來到營門的時候,三千人馬已經飽餐戰飯,穿戴好了盔甲列隊完畢了,徐增壽也換了盔甲,佩劍、弓箭懸在腰間,大槍掛在得勝鉤上,沒有半句廢話,只說了五個字:“兵發紫禁城!”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