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瀝酒酒性剛烈,不似清酒那般清淡。張少英拆開泥封,仰身大灌了數(shù)口。平日從未喝過這般烈酒,張少英又灌得甚急,直嗆得張少英險些閉過氣去。他搖搖晃晃的走到小香墓旁,靠在墓碑上灌起悶酒來。心中思索著,自己喝下這一壇酒,恐怕得醉死吧。一壇酒囫圇飲盡,張少英又暈暈沉沉的睡去,再醒來卻不知是第幾日了。張少英只覺全身衣服濕透,冰冷難耐,只得跳入浴池匆匆洗浴一番,換了身干凈衣服。
不覺間,張少英腹中不住咕咕作響。他都不知自己已有幾日未進食了。好在張少英自密地中儲集了不少干食,短時之內(nèi)也不必擔憂吃喝。
密地之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均有二人嬉戲過的痕跡。張少英來來回回的自谷中轉(zhuǎn)至傍晚,走倒河畔盡端,凝視著遠處快要西下的余暉。盡端是一處高近百丈的瀑布。河中水流本緩,但一塊巨大的山石自山上傾塌下來,橫欄在兩山之間。河水受阻堆積,只能順著巨石下的裂縫激流而下,至外形成一個大瀑布。昔日,張少英與小香曾在此有過山盟海誓。張少英曾發(fā)誓今生非小香不娶,小香推卻了。今日張少英才發(fā)覺小香拒不接受的原委,心中羞愧不已,甚有自此縱身而下的沖動。
然而又想起了瘦馬他們。如今他們過得是否安好,會不會受人欺負。張少英心中雖思念甚卻,卻不愿就此離開。他仍清清楚楚的記得自己說過,會一直陪伴著小香。谷中依舊如春,但寒冷之氣卻越來越甚。
這處密地是當年張少英被宋瘦仁等人扔下高崖,順水流落至此所見。谷中新奇怪異之色,張少英雖不解其中之意。但見盡端石壁上所刻錄的文字,張少英卻也思索出這密地之所,是一對相愛甚深的夫婦曾在此隱居。只是谷中所處之地,生活用具之物雖一應(yīng)俱全。張少英與小香曾摸索數(shù)日,卻也未曾見過谷中可有過人煙跡象,想必他們早已死了吧。
小香自見谷中新奇之色,對此初來便甚為仰慕。常常期盼能與張少英廝守于此,無奈瘦馬眾人無所安居,二人隱居之事便一拖再拖至此,終至禍事臨頭才后悔莫及。
張少英每日自谷中來回走動,不住胡思亂想。時而自責落淚,時而發(fā)足狂奔,甚至自一處停留便是幾個時辰,渾然不知時日遷變。過了半月余,張少英這才稍微平靜下來。這日張少英站在谷口的巨石下,抬頭凝視著那傾斜的巨石后壁。石壁上刻著四句七言詩。均是男女相依,白頭偕老之言。前一句:水月洞天云深處,天涯海角飛煙絕。仙侶奇潭衣鏤盡,豈看羞紅巫山雨。水幽碧曲作靈光,劍引秋冬未盡時。河逐嬌兮依碧翠,醉飲亭奕笑紅塵:張少英曾分別問過數(shù)位夫子,對句中之意已甚為明白。想起自己曾問到那句仙侶奇潭衣鏤盡時,那位夫子頓疾呼不雅之壯,張少英不禁有一絲難得的笑意。
平靜的日子,張少英每日陪伴在小香墓畔傾訴心腸,整日卻無其它事可做。孤獨之感漸漸涌上心頭,恍惚之間,張少英才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已多日未與別人說過話了。這日,張少英靠在小香墓旁想起了瘦馬他們。武林之地一向是張少英竟羨慕又忌諱的,瘦馬等卷入其中卻不知是禍是福。然而這一切,均是因為慕秋白。不覺之間張少英已將心中的那份深深自責慢慢變成對于慕秋白的仇恨。仇恨是可怕的,無論是凡夫卒子,還是帝王將相,每個人的仇不一樣,恨都是一樣的。張少英并不知皇甫勛與慕秋白并非一伙,那晚之事也是所知不多。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這一切全都是因為慕秋白。
每日偶爾想起瘦馬他們,想起大家在一起的快活日子,張少英漸漸對所有人的思念之情越及越濃。谷中的孤獨單獨之感讓少英急劇傾向于瘦馬他們的音訊。轉(zhuǎn)眼月余過去,張少英自谷中的孤獨之感更為強烈。只是張少英心中難以割舍小香,思索數(shù)日,張少英終決定出谷去。張少英他不甘心。重重,大頭,每個人的身影都浮現(xiàn)在他眼前。是他自己沒保護好大家,他不能讓大家白死,他要報仇。盡管張少英知道他不是慕秋白的對手,但他不愿就這樣窩囊的死在谷中。站在小香的墓前,張少英暗暗發(fā)誓,無論生死,以后每年他都會回來一次。他還要學寫字,因為小香的碑文還在等著他來寫。
張少英花費大半天的時間沿原路返回,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爬出石流窟外睡了大半宿,這才恢復了些精神。待到次日天明,張少英在臉上抹了些污泥,摸回了狐山鎮(zhèn)。多日未見人煙,張少英倍感舒心。街上仍是平日那般安寧,只是少了些鬧事的乞丐。張少英步入街尾,街上已有商鋪開始運貨出鎮(zhèn)。不知為何,張少英只覺路過之人對自己似乎頗為關(guān)注,無論是誰,均會瞄上自己幾眼。這時突聽得一聲怪叫,原來一個正搬貨上車的車夫瞧見張少英似是嚇了一跳。張少英順眼看去,那人卻是葛青。月余不見,葛青身上的蟄傷竟似已痊愈。
張少英正暗叫糟糕,不知葛青是否認出了自己。卻見葛青突然發(fā)狂似的沒命向鎮(zhèn)里急奔。張少英正思慮是否躲避一下,迎面走來一位白發(fā)鬢鬢的老大爺,卻是鎮(zhèn)上賣酒的張老爺。張老爺雖已年過六旬,身子卻健朗,他常說這是喝酒喝出來的,所以腰間總掛著個酒葫蘆。張少英對張老爺一向頗為敬重,他學會飲酒便是拜張老爺所教,平日二人關(guān)系倒也頗為融洽。張老爺緊緊地盯著張少英瞧了幾眼,慈愛的問道:“孩子,你哪兒來呀?”多日未見人煙,聽得如此關(guān)心的問候,張少英不禁心中一暖。
正欲開口相詢,張老爺突拉住張少英的手走向一旁,問道:“小陰子啊!這些日子你都去哪兒了?那些孩子呢?”提起心中悲傷,張少英黯然說道:“我正要尋他們。。”張老爺惋惜的說道:“你不在這些日子,宋豬頭他們可又在亂市了。”若是往日,張少英聽得此言定會帶人上門鬧事,潑糞便,挖陷阱,耍無賴,能行之事似乎未有他不敢做的。然而失去了小香,失去的那些伙伴,這鎮(zhèn)上似乎再未有他能所留戀的。
寒噓幾句,張少英便告別張老爺,向鎮(zhèn)外的十八里坡尋去。那是大頭,重重的身葬之地,張少英也不知那些死去的伙伴是否有人安葬。想起月余來,若是諸人未入土為安,張少英心中更是悲憤難禁。十八里坡是一處緩坡,所過之地并不難走。四處均是被大火燒過的痕跡,本是人煙罕至之處更曾凄涼之感。張少英尋找了半日,不見枯林中有絲毫殘骸。正暗自傷神之際,張少英卻見坡頂上竟立有一座寬大的墳?zāi)埂埳儆⒈冀豢矗唤麩釡I盈眶。原來石碑上中行刻有“狐山十五士墓”的幾個大字,左行刻有兩行小字,分為;武林盟柳天波謹立;逍遙城莫峰謹立。
張少英顫顫的跪了下來,心中對柳天波,莫峰感激涕零。歷經(jīng)此事,張少英已成熟許多。凝視著碑文,張少英恨意大起,心中對慕秋白的仇恨渾然間充滿心頭,只是理智仍告訴張少英,自己絕非慕秋白的對手。想起柳天波,張少英想自己若要拜他為師,恐怕也不難。慕秋白再厲害,他就練十年二十年,而慕秋白總有老的那一天,只要他刻苦練功,還怕報不了仇嗎!張少英抹干眼淚,恨恨說道:“我一定會為大家報仇。”說罷連連磕頭。
張少英極想回住處看望一番,以及自己從前埋葬的伙伴,但想宋瘦仁恨自己入骨,房子恐怕早已毀壞。微微休息一陣,張少英這才起身向縣城行去。
張少英自來狐山起便未曾離開過,此次遠行實是頭一遭。武林盟所處京兆府,張少英雖知其所處之地,卻還不知究竟在何處。他行至臨村吃了些食物,好在以前存的銀子銅錢都在,張少英倒也不缺盤纏。只是想起這是大家拼命攢下來的,張少英當真舍不得亂花。他自路上問了數(shù)位大漢武林盟的去處,只是自己穿的乞丐一般模樣,路上行人還未有幾個瞧得上自己,甚至都懶得搭理。張少英只得到縣城換了身體面的衣服,心疼的他直啰嗦。這輩子,他還真未穿過如此體面的衣服。張少英注意路上的行人,多向一些商人詢問。得見自己穿的體面,自然有人樂意指路。問清了去武林盟的路,張少英這才順著京西南路北上。狐山居神龍氏大山脈南面,張少英前去武林盟,自得從東面繞過神龍氏山脈。
一路上,張少英雖揣著十幾兩銀子,卻不舍得亂花。他每日只是點些簡單的飯菜,熱面,甚至連酒都舍不得喝上一口。夜里找上一處隱蔽過夜,好在時日雖冷,多年來卻也習慣了。張少英日行夜宿,一連走了十余日,一身干凈衣服,不過幾日便已見黑。張少英雖不喜干凈,但數(shù)日未沐浴,卻也難受。以前有小香同宿,張少英每日都洗凈身子才上床。群里的女孩相續(xù)得病離去,張少英瞧瞧聽聽,也漸漸明白些男女之事。他與小香雖未有過房事,但平日肌膚相親,口手之欲卻是不免。然是他年少無知,曾聽得男女之事也能使女子得病,張少英才養(yǎng)成如此習慣。豈知雖是如此,卻仍留不住小香。
偷偷地在冰冷的河水里洗搓一番,張少英戰(zhàn)戰(zhàn)兢兢,門牙緊咵的穿上衣服。一路上,張少英所見乞討之眾極多。他自小乞討出身,對于同類多有親切。然是他心中雖極不忍,卻也明白非是自己力所能及。每見著一人,他都愧疚走開,不敢再去看。他不敢拿錢出來,他知道他若給了一個,便會給第二個,還有第三個,直到將身上的錢都給光。這日清晨,他走到一處鎮(zhèn)子。這鎮(zhèn)子并不大,但街上各行往來之眾卻是不少。張少英正想著該吃些甚麼果腹,眼見街邊有座茅草搭的早店,便即身進去。這草棚建的甚為簡陋,棚內(nèi)卻極是潔凈。寥寥七張八仙桌,僅有一桌客人。一個伙計正坐在灶旁閑歇,見張少英進來,忙起身招呼。棚角后處停了架移動的土蹲灶臺,一位三十多歲的布衣壯漢正在掌勺,灶后則有個十數(shù)歲的少年向灶里添火。張少英眼及瞧去,挑了角落旁的一張桌上坐了下來,叫了一碗清粥加咸菜。他側(cè)眼瞧及旁桌上的一男一女,相對而坐。女子身后站著兩個年輕丫鬟,看勢自是富家小姐。那男的是個老者,愈五十余歲了,鬢發(fā)斑白,膚黃骨瘦,一身黑色素袍。富家小姐戴著帷帽,看不清面目。二人正在說話,清粥早上,卻未見動口。抖見有人坐在旁桌,桌上老者不禁眉頭緊皺,見有生面孔進來,那小姐帷帽之內(nèi)更是滿面羞紅,垂首不敢相看。
老者顯是自持身份,面目雖不喜,卻未說甚麼,自又與那小姐說話。張少英面上雖四目張望,但聞得一陣女子身上的芳香氣息,不禁好奇?zhèn)榷鷥A聽。聽得數(shù)句,張少英才明白個大概。
原來是位算命先生正在為那小姐解說命理。這類事張少英平日見得多了,無非是騙騙老實人罷了。往日所見,諸般圤卦之士,多為道家法士,那有如此素袍著身,不敬上尊。只聽那先生說道:“小姐,請恕老夫直言。看你命中桃花重疊,夫星太弱,爾外柔內(nèi)剛,必然傲氣。只是命中姻緣飄渺,夫星之福且弱,且難掌握,始終難以到頭。或許你今日姻緣之相便在這寥寥人群之中,也未可在這茫茫人海匆過之間。”
小姐聽得此言,嬌軀一顫,不覺神態(tài)黯然。自前日聽得閨中好友談及一位易學神算,堪比漢時東方算士之人。少女心中便有心見識,求見婚姻之教。自古婚姻大事只依父母之言,兒女之間豈有自主之能。她若是將人請往家中,家人必定阻攔不許,唯有借進廟上香之機,出門求得姻緣。倘若她命中有此定數(shù),她也只能認命。剛自附近梨山寺中求得一簽,卻是個下簽,寺憎言及姻緣也是虛無飄渺之詞。此刻聽得同樣命言,少女心中當真是難過已及,心中一酸,淚水兒不住打轉(zhuǎn)。
身后兩丫鬟見小姐身子顫抖,顯是傷心難過。左邊丫鬟走前勸道:“小姐,易卦之事虛無縹緲,不必如此悲傷。”小姐本在難過,聽得勸慰,心情更重,已是淚水直流。
先生雖瞧不清小姐模樣,雙眼骨碌碌的轉(zhuǎn)了兩圈。說道:“小姐不必如此悲傷,命理因果,非必于人事,且你之運相也非是不可改變。倘若以之命運執(zhí)于手中,能則破之也未嘗不可。”小姐聽得此言,先是一陣期盼。聽得后半句,卻又是一陣茫然。先生之意,喻她違背父母媒妁之言。她自小習禮以謹,如此叛逆想法,當真是從也未想過。此時聽得先生如此說將出來,當真是一啰唆,不敢再去想。
“老頭兒,你推算命理究竟是準不準。瞧你占卜物事未帶一樣,怎能叫人相信。”卻是張少英聽得算命先生如此大肆荒繆之詞,挑起腳子來了。張少英年輕氣盛,此時只管出氣,盡解連日來的心中郁悶。先生已對張少英不喜,此時見他又來多事。哼道:“小家孩子,你懂甚麼。吃完快些走罷。”張少英最忌諱別人喊自己小孩兒。心中雖氣,卻還口道:“你若會算,便給我算上一卦怎樣?”先生笑道:“那你可得準備金錠一二,老夫可不會做賠本買賣。”他説時雖作銅臭之言,但言語神情之間卻顯得極為高雅,使人見了,便覺他視金錢如糞土之人,只不過是瞧張少英年紀輕輕,逗樂取笑而已。張少英只道他是騙子,見得如此模樣,心中又氣又怒,卻忍著不發(fā)。當下離桌,坐到那先生桌上。張少英從未想過付錢,便自滿口答應(yīng)道:“錢我有的是,你若算不準,那你說如何?”先生笑道:“你想如何?”張少英一愣,自己想如何還真未想好。這時那小姐起身向先生施了一禮,細聲說道:“先生繁忙,奴家不敢煩擾,就此告辭了。”說罷,轉(zhuǎn)身快步去了。顯是忍受不住與陌生男子同處一席,引人誤會。先生忙起身還了一禮,道聲:“小姐走好。”這才重新坐了下來。
經(jīng)此一瀉,張少英已想好了對策。想他一糟老頭子,又能有多大能耐。張少英說道:“好!你若輸了,便連吃十碗粥,中間可不許停頓。”先生聽罷,大笑起來,顯是覺得甚為有趣。豈不知張少英此招雖幼稚,卻極為實用。輸者一旦敗北,十碗清粥,當真能將人撐死。先生即道:“好!一言為定!你若輸了,便給我做七日傭仆如何。”張少英更未想過此事能成,滿口答應(yīng)道:“好,一言竟出,可不許反悔。”先生道:“那你想測什麼?”張少英刁難道:“你竟厲害,便卜一卦測我想測些甚麼如何?”先生想也未想說道:“好,你便寫上一字如何?在下頗以測字為長。”張少英便用食指沾了些湯水,自桌上寫了個騙字。先生毫不以為意,嘆道:“此字非然,此字非然吶!”張少英道:“你可猜出我想猜何事?”先生道:“騙字左部為馬,閣下雖未騎馬,但去北地,無馬步緩,此去尋人卻也未可知吧!”張少英一驚,問道:“那右部如何?”先生搖頭道:“右部更下,卻是個扁字。扁字為木,持之以械斗。閣下此去雖無性命之憂,卻也不過驚險之行。”張少英反擊道:“測字之法便是以字拆開,不能合為一談麼?”先生道:“以字測字,拆字有意,成字非意,你可懂?”雖被猜中,張少英卻不肯認輸。但覺以此法測字,當真是荒繆。他本想讓先生猜自己此番前去所為何事,哪知竟真讓他猜中。不服道:“我可不懂,我此去可是走親戚,算不得尋人,你輸了。”
先生笑道:“如此似乎較為不公,我若猜中,你又不承認,我豈能贏你?”張少英少年心性,生怕那先生持以此語罷罷不休。說道:“那你說怎樣?”先生道:“你我自桌上各寫一字,不任人瞧見,然后一同猜出如何?”張少英道:“好”
心中打定主意,張少英俯身遮住四周,捧手在桌上寫了個字。那先生也以袖袍遮攔,自桌上寫了一字。張少英料定自己無法猜中對方所寫,故胡亂了寫了個字。歪扭之間似字非字,連他自己也不識是何字。兩人對望一眼,先生笑道:“你先猜?”張少英那肯如此,說道:“你飽學詩書,自然是你先來。”那先生也不推脫,說道:“你所寫之字,甚為難念。我寫出來如何?”張少英暗笑,任你是大羅神仙也絕難寫得出。頓道:“如此也好!你便寫出來罷。”只見那先生伸右手沾了些湯水,左臂仍是掩著剛剛所寫之字,歪歪扭扭的寫了個字。張少英一見之下,心中一沉。原來,那先生所寫之字竟與張少英所寫之字一般模樣。只是字體剛健,頗有勁氣。雖是似字非字,卻比張少英所寫俊俏的多了。
先生似乎早料到他這般神情,也不發(fā)怒,說道:“那你再寫一字如何?”張少英頓又寫了一字,此次他以衣遮體,連他自己也不知寫的是何字。再向那先生瞧去,他只是面含微笑,一副胸有成竹之勢。張少英問道:“你再寫出來罷?”先生毫不猶豫,又自桌上寫了一字。此字有形,卻是個聚字。張少英一見之下,將信將疑將袖子抬起一角,一見之下頓一呆。心中如七八只水桶七上八下,已有些慌了。原來,他所寫的此字雖筆畫繁雜,不成字形,但依稀之間卻是個聚字無疑。
先生笑問道:“怎樣?是也不是?”張少英心中雖怯,卻極是不服,心中所想便是要探清那先生何以如此準確的寫出自己所寫之字。一連寫了七余字,那先生均是以形隨形,竟是絲毫無差。張少英恍然坐下,直至此時,他才番然醒悟,知自己竟是碰上高人了。只是張少英見那先生道貌岸然,心中印象不佳,厭惡不減。他腦子轉(zhuǎn)的飛快,一見如此,當下便在思慮如何逃跑了。
這時先生笑問道:“怎樣?該你猜了罷?”張少英道:“好,猜便猜!你可瞧好了。。”說罷,張少英便欲自桌上寫字。突的,張少英一個折身,發(fā)足便奔。那知張少英連連勁奔數(shù)步,身子竟是紋絲不動。他回頭一瞧,原來那先生已伸手拉住他的腰帶。還未等張少英反應(yīng)過來,那先生右手疾翻,抓住張少英右手,一拉之間,張少英頓即把捏不住,啊的一聲驚叫,身子向后仰倒在桌上。那先生手掌寬瘦,力大驚人,張少英掙扎數(shù)下,只扭的手腕劇痛不已。只聽那先生笑道:“輸了不認賬麼!你便給我做七日傭仆罷。”哪知那先生話才說完,迎面一陣白霧撒來,眼前頓一片模糊。鼻中問得一股五谷之味,原來竟是面粉。
張少英一擊得手,端起桌上的清粥向那先生手臂上砸去。那先生經(jīng)冷粥一淋,手中拿捏之力頓松。張少英拼命掙脫,總算是拆開身來,拔腿便跑。張少英對江湖人士極是忌憚,當下拼命疾奔,只怕那先生追來。直得奔出鎮(zhèn)外,張少英奔進路邊的一片枯林之中,這才疲憊的躺下大口喘息。約莫休息了半個時辰,張少英這才爬起身來。只覺身子如掏空了般,走起路來陣陣飄然,腹中不住咕咕作響。張少英這才想起,自己叫了碗粥卻未曾動過一口。城中張少英自是不敢再回去了,當下只得忍餓前行。好在這些年來,張少英餓慣了,腹中雖不住作響,卻還有力氣緩緩前行。挨了兩個時辰,張少英走到一座小村莊,已是臨近正午了。那小村依山而建,只有十幾戶人家。張少英早已饑渴難耐,尋思得找戶人家填飽肚子,到時給些錢便是了。他不覺間右手向懷中摸去,一摸之下頓時心中一顫。他懷中除十數(shù)兩銀子之外,便是兩包面粉了。此時一摸之下,懷中竟然空空如也。接連搜遍全身,張少英哪見銀子何在。想起進面店之前,諸物盡在。諸人之中只有那先生縛住自己之時,有過肢體碰觸。難道是那先生偷走了自己的銀子?張少英心中竟憤怒,卻又沮喪。對方能在碰觸之間取走自己身上之物,武功自是不弱。自己止身一人,又絲毫不會武功,那里是人家對手。他思索之間,想起銀子俱失,前路難行,均是自己多管閑事所致。心中不由悔恨交加,難以自制。
這些銀子俱是張少英及其伙伴們近三年來聚眾累計而成,張少英來路之中都舍不得亂花,不想此時竟丟的干干凈凈。想到此際,張少英身子不住顫抖,熱淚盈眶,竟是委屈的哭了出來。平日在狐山,張少英自是樣樣得意,不將任何人放在眼里。只是經(jīng)過幕秋白一事后,張少英的銳氣早已收斂許多,再不敢如平日那般張狂了。
突然之間身無分文,張少英心中頓沒了主心骨。茫然走過村口,張少英行至一條大河渡口。這渡口并不大,渡口上只停著三艘小船,三個船夫均蓋著斗笠仰在船頭落睡取暖。張少英自知身無分文,船家決計是不愿做賠本買賣了。正絀拙間,張少英身邊走過兩人來。張少英側(cè)目見去,原來是兩位儒衣公子。那二人均在三十尚許,容貌均甚為俊白,頗有文采之風。二人身形寬大,身形相近。所不同之處便是一人面善,一人面冷罷了。這二人自向一船走去,只見左邊那位面善公子向船家一揖,說道:“船家,可能載我們過河嗎?”船家本就未睡著,有客來自是笑臉相迎。好在這渡口上早有規(guī)矩,立有不可搶客之舉,另兩個船家只是掃了二人一眼便又各自睡去了。
船家謙虛道:“那小人這條破船可要委屈二位公子了。”那船夫年紀四十尚間,一身粗衣,身子精壯,在這渡口上擺渡多年了。兩位公子彬彬有禮的說了句,:“有勞船家了。”說罷,即身上了船。張少英正欲轉(zhuǎn)身另尋出路,卻見渡口又來了挺轎子。四個轎夫抬著挺轎子緩緩而來,邊上隨著兩個丫鬟。張少英一見之下,不禁一怔。那兩個丫鬟他倒是有些印象,依稀是那面店內(nèi)那位小姐的兩個丫鬟。果然轎到渡口,丫鬟掀開帷幕扶出位小姐來,正是面館中那位小姐。那小姐顯是也看見張少英,雙額頓一陣羞紅。張少英一時不由瞧得癡了,但見那小姐生得極是秀氣,一幅瓜子臉兒,肌膚盛雪。一身矜持守禮,楚楚可人之姿,當真惹人憐愛,一身**色的束身棉袍更曾艷麗。他緊盯著小姐不放,真似要把那位小姐看個飽才罷休。兩丫鬟見張少英如此目光,瞪了他一眼。忙服侍小姐戴上帷帽,付了轎夫使喚錢,三女上了另一艘小船。這時剩下的那位船家看到了張少英,喚道:“那位小兄弟,可是要過河嗎!這兒閑有一家,就請一起過來罷!”船夫起身近前來喚張少英。張少英見那船家約莫三十年紀,胖個兒,一身淺灰麻衣,皮膚黝黑,面目倒也祥和。張少英一時躊躇難以,支支吾吾的說不話來。船家見張少英如此模樣兒,頓明了。他雖見張少英衣著不菲,但見他衣著散亂,狼狽不堪,只當他是個落魄公子了。
只聽那船家說道:“也罷!也罷。。今日咱就做樁賠本買賣了。來來來,小兄弟上船罷。我載你過河便是了。”張少英聽得船家如此,心中一暖,忙連聲道謝。徑至河中,張少英坐在船頭默默不語,船家見他如此模樣,問道:“公子這是去往何處呀?”張少英對船家極是感激,得其問話,便答道:“我要去京兆府。”船夫道:“京兆離此地仍有數(shù)天的馬路行程,公子此去身無分文,又如何去得了。”三艘小船前后順水而下,這時前面那艘船的船家大聲笑道:“老鄭啊!今日可虧本了。”老鄭笑道:“那有何妨。沒準對岸還能趕上一趟呢!”不過一炷香時間,便到了斜對岸下的一處大渡口。這渡口頗為寬大,停泊著十余艘大大小小的河船,聚集了不少行人。
張少英下船時,極想問清那位船家的姓名,日后好報答。哪知船家哈哈一笑,道:“小事一樁,公子又何必如此掛念,你且一路小心罷。”説時,一個挑著一旦麻花的大漢尋了過來。老鄭見有生意,忙招呼去了。張少英恍惚間,正不知前行何去,卻見那小姐的一個丫鬟走了過來。只見那丫鬟伸手遞出一錠銀子來,丫鬟說道:“我家小姐囑我作些盤纏與你,你拿著罷。”原來,張少英上船時的情景那小姐早看在心里。自面館中見到張少英之后,那小姐便對他頗為深刻。心中雖惱他,只是聽得張少英須趕遠路,心中不免同情之心大盛。一番猶豫之后,上岸之時得見張少英那般恍惚之色。心中一動,便讓丫鬟送些盤纏給他。
張少英一征之間,那丫鬟已將銀子塞在他手里,轉(zhuǎn)身去了。張少英心中一動,奔近前去,向小姐跪了下來。小姐見他奔近身來,已是嚇了一跳。她一介女子,身無縛雞之力,心中自不免提心吊膽。卻聽張少英說道:“小姐大恩,無以為報,我給你磕頭了。”說罷,張少英咚咚的磕了起來。渡口上行人頗多,張少英這一幕立時為眾人矚目。兩個丫鬟還真未見過這般說跪便跪之人,驚呼之中忙勸他起身來。張少英正激動時,站起身來胸口仍起伏不定。
“男兒膝下有黃金,如此一跪,豈非太過自慚。”說話的正是剛剛一行同來那兩位公子中面善的一位。張少英向文人雖不抗拒,但聽他如此文鄒鄒的。心中一揚,氣道:“我磕了這麼多頭,哪兒來的黃金!”那面善公子一愣,還真未見過有如此的應(yīng)答。眼見張少英一身長袍,倒也有幾分富貴之色,那知竟是如此無知。
小姐已是嚇得驚慌失措,顫聲說道:“公子。。。公子何須行如此大禮!你趕路要緊,奴家。。告辭了。”聲音婉轉(zhuǎn)沉伶,極是溫柔動聽。說罷,小姐急匆匆的去了。張少英亂息稍減,手中突然之間多了錠銀子,頓覺前路無憂,甚為歡喜。連日來的趕路,他已少有歡笑,對眾伙伴更是掛念。仇恨他暫時放下了,他現(xiàn)在需要親人圍繞的那份溫暖。
這時那面善公子向面冷公子說了句;“前面有馬市,我們買兩匹馬代步。”張少英抖個激靈,連日來趕路,他非是買不起馬匹,而是從未想起過這一著。哪怕是見有路人騎驅(qū),也未念及。此時聽得旁人提起,瞧看手中的十兩銀錠,頓心頭一喜。眼見那兩位公子已然前去,張少英忙跟了上去。前行走上官道,不過數(shù)里便到了一處縣城,名為房縣。此縣顯然極是繁華,城門處販夫走卒,商旅行人,諸般涌動。
房縣自古便是名縣,不少王公貴族均遷居貶官于此,前五朝周朝恭帝柴宗訓便死于此地。只見街旁店鋪林立,行人如梭。張少英也不知房縣究竟為何地,但見街上諸人衣著端清,雅致華潤,與其過往所見之地極是不同。張少英跟隨那二位公子轉(zhuǎn)進空曠的一處馬市,只見三排長棚豎列,各系馬匹竟達五十匹之多。馬棚之外便是一片草場,已有不少人正自驅(qū)馬試瞧。草場周圍還建茶樓,酒樓等歇息之所,可見繁華之極。馬棚內(nèi)的馬匹依棚分為三類,即下品,中品和上品。張少英對馬一無所知,左瞧右瞧均見場上褐黃黑白每一匹都是一般精壯。張少英盯著馬棚瞧了半天,倒瞧上了中品棚內(nèi)的一匹通體白色的駿馬。
這時已有賣主前來招呼。來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黑臉胖漢,見張少英盯著那匹白馬。頓招呼道:“喲!這位小兄弟,可瞧上這匹馬了,何不試試怎的?。”張少英雖未買過馬匹,但想自己只是購馬代步,可不需如此華實。
張少英問道:“這馬能遠行麼?”那黑臉胖漢哧道:“瞧你說的,這馬場之內(nèi)的馬匹哪一匹不及遠行呀!。”張少英問道:“那這馬得多少錢?”黑臉胖漢道:“你放心,此馬不貴。區(qū)區(qū)七十貫便可!你。。”“啊”張少英嚇了一跳,不過是中品馬便如此貴。七十兩銀子,可得夠自己一輩子的吃喝了。正猶豫間那兩位儒衣公子各騎著一匹黑馬靠近來,只聽那面善公子說道:“眼光不錯呀,此馬能成一線,倒也勉強合用。這位店家,給此馬上鞍罷,馬錢我付了。”説時,自懷中掏出一錠十兩金錠扔了過去。那店家一見這二人出手闊綽,頓喜得不亦樂乎,忙去解馬上鞍了。張少英愣愣的站在原地,盯著那二位公子不知如何言語。只覺這世上還是好人居多,從不像鎮(zhèn)上所說的那般世間險惡。
不過片刻,那店家已牽來馬匹與馬鞭交于張少英手中。卻托著些碎銀子向那面善公子說道:“這位公子,余下些碎銀子,你可收好了。”那面善公子微微一笑,說道:“罷了!你拿去得了。”張少英又嚇了一跳,除去馬鞍所出,所剩也得二十兩之上。這時那面善公子向張少英說道:“小兄弟!上馬罷!你我均往京兆府,正好同路。”張少英一愣,瞧瞧白馬。突然想起,似乎自己可從未騎過馬。但想騎馬之術(shù)也不過上下而已,即翻身上馬,倒也未上錯。
“此馬太乖,跑不快。”這時,那一直未說話的面冷公子說道。面善公子笑道:“又非逃命,要快馬如何,能代步便可,你這對值之念可還改不去。”“小兄弟,你叫甚麼名字?”面善公子接著問道。張少英應(yīng)道:“張少英。”面善公子笑道:“少年英雄麼!可真是名不虛傳吶!”張少英聽罷,臉色一紅。從前談起自己那是問心無愧,如今說來可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了。想起還不知二人姓名。當下問道:“還不知二位恩公如何稱呼?”面善公子道:“恩公之詞可不敢當,你若是覺得可以,便叫我聲原大哥,這位是我家弟,原二哥。”張少英忙學著長揖說道:“原大哥,原二哥,小弟這里可有禮了。”
三人出了馬市,走上中街大道。卻見街上一片騷亂,一都戎裝的廂軍馬軍在副兵馬使的帶領(lǐng)下急匆匆向城外趕去,打的是房州廂軍徐姓的旗號。三人驚異之間,只聽原大哥說道:“聽說這是房州最精銳的廂軍騎兵。。。”原二哥卻道:“也不過是維護一下地方,比起禁軍可差遠了。”待馬軍盡去,三人這才向城外趕去。途中則又有兩都廂軍騎兵急匆而過,路人紛紛閃避,不敢招惹。宋朝的廂軍較禁軍要低于一級,但二者相互調(diào)減,卻已成了定數(sh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