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寇準一路南來,馬不停歇,甚至沿用飛翅,公事卻一點兒沒落下。竟然他掌控局,首先要做的便是將能用的聚集起來,統一調整,至于皇帝是否支持他不考慮。如今手上能用的不過南門東宗十二司,郭曉的北宗六司,倒是得感謝胡道,文治武斗,讓南門沒有財力之憂。但寇準并不滿足,西南便宜行事之權看似龐大,不到萬一是不能動用的,那將牽扯國體,這點分寸寇準還是有的。故而寇準將目光盯向了東門,他雖沒有管轄權,但可以向皇帝上奏。而黑暗十方天經過他這一折騰,短時內不能再用,于是寇準組建了建侯營,屬于他的私人衛隊。這可是擺明的私設兵營,引起朝中文臣一致反對,但且武臣雖人微言輕,卻出奇一致的支持寇準,如此一來趙恒順水推舟,幫了寇準一把。好在他有準備,如今的寇準便似一批脫韁的野馬,他縱為皇帝也得為寇準兜著。
而且東門奢靡已久,耗龐大,寇準又清楚朝中局勢,正合了趙恒心意。于是當寇準到的時候,東門前來支援的人員也陸續到了。有了朝武大戰的前鑒,寇準一開口便是一萬人,男女老少一口通吃。這可嚇壞了京城的那些貴族國戚,連趙恒也嚇著了,但這一次群臣竟然沒有反對,王欽若自受過訓斥之后便不敢再在朝武一事上多言,他是個聰明人,大戰方開,先有慘敗,這一次倒是王欽若,丁謂一眾領頭進言。武臣推波助瀾,出了一口惡氣,皇帝再順水推舟,一件看似不可能之事竟然就這般完成了。這得多虧了東門的教義,維護皇權。死而后已,如今便是他們死的時候了,是他們表現忠心的時候了。
于是平日榮華富貴的子弟們也開始嘗到了生離死別的味道,盡管諸多人反對,但趙恒以政令已出,朝野同聲言辭拒絕。并貶了十三家京城大貴,其中還包括國舅,這一下著實將東門那些貴族皇親們嚇得不輕,眼見法阻止,諸人也只能認命。
一路南來。寇準不時派特使前來游說,宣讀建侯營律令,實則上與東門并差別。東門的建制乃是太祖皇帝趙匡胤建立的,雖說是因冥王而起,實則上朝野都明白,這是為了對付當年晉王趙光義所立的,太祖皇帝原本是有機會的,但他并沒有選擇下手。朝野也都明白,他并不想毀了自己的一世英明,像唐太宗一樣飽受后世輿論。這一切原本是為了給太子接班的。偏偏太祖皇帝終究失算一招,他敗給了親情。
東門的建制原本就是按照軍營設立的,每營人數沒有限制,在冊之人皆有每年一度的測驗,每一營的用度皆有不同,竟有軍事上的。也有武林中的。而這一點被太宗皇帝經過了大量的整改,僅太宗一朝便入冊超過十萬之眾。大大沖擊了東門的戰斗力。因為冥王的消失,東門失去了借口。加上太宗皇帝有意瓦解東門對太祖皇帝的忠誠,管理便日漸松懈,很多人沒有駐營,只是登冊領著優厚的俸祿。趙恒這一撥便撥去了一萬人,原本覺得很多,但與東門人力相比起來他又有些后悔,覺得一萬人也少了些。
于是在來的路上,寇準前幾天還派特使去宣讀律令。越往后便開始催促起來,竟不準騎馬又不準乘車,只是跑步行進,由各路轉運司劃撥輜重和安置。對于那些會些武功的人來說,跑步并不算甚麼,而那些不會武功的卻悲慘比。且一萬人分為十撥前后安置,相距十里,綿長不覺,竟避起哄,又能實際解決問題。于是大軍還未到達,寇準大筆一揮,一下子刪減了四千人,遣返回去。這下可惹怒了趙恒,朝堂之上龍顏大怒,直呼寇準負朕,欲御駕親征。這可嚇壞了群臣,堂堂一朝天子率軍與嘿道開戰,如此丑聞,何以大行與天下?而這一點,趙恒是滿意的,王欽若明白皇帝的心思。當下王欽若上奏陳明利弊,并說一萬中竟有四千人不會武藝,可見東門沉珂積弊,必須予以清理,否則難堪護國大任。
在這鐵一般的事實面前群臣沒有再反對,趙恒大筆一揮,派出特使整頓東門,清剿濫竽充數之人。對于朝武開戰在即,急需東門人力的時刻,諸多貴族想退縮卻又不敢退縮,退則失去朝廷的倚重,今后將會使整個家族前途不妙,不退則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朝武大戰朝廷慘敗,傷亡的人數要勝于一場遼宋戰爭。何況南門可是直接面對武道的,有力量的,如今的東門不論勝負必將有大量的傷亡,尤其是他們性命還掌握在寇準手里。且此人忠于朝廷,行事果斷,一旦有國家利益在先必會毫不猶豫的犧牲他們,在家國大義面前他們是有苦難言。
然而趙恒沒有督促他們,卻再次派了三萬人,這是極其龐大,并在朝堂之上明言,看看寇準這一次能退回來多少,群臣自是嚇得一句話也不敢說。朝中大多數大臣的子弟兒孫都在東門勾了名。誰曾想到本是宋遼安定之后竟會與武道打起來,且毫不輸于一場戰爭。
寇準這一招是很犀利的,也佩服起皇帝的大膽了,竟然一下子派了三萬人來。這一次寇準真正清理了那些不會武功之人,一共是一萬兩千余人遣返回去,趙恒親自見了他們,并賜了東西,卻將他們在東門的名冊削了。盡管逃過了一劫,但在賞賜的名單上他們的名字將再也抹不去,即便是賞賜也是皇帝對各個家族的呵斥。一場風波就這樣過去了,所有人都是滿意的,趙恒甚至在感嘆,原來寇準也怕一頭。
有了充足的人力,寇準開始著手布局。他很清楚這一戰將決定朝武的勝負,也是今后各自利益的多少,但朝廷只可勝不可敗。于是寇準上了秘奏,在益州路進駐一萬禁軍,分散駐地,同時將黑暗十方天帶了過去。在西北,軍情的搜尋上都要依靠石破軍的西門。如今石破軍在武林中開山立派,且進封任武林盟八大貴賓席之一,在西北武林懲惡揚善,殺了不少武林盟抓不到的惡人,搶了不知多少風光,且石破軍為人仗義謙虛,好結交江湖豪杰,在武林中聲威日重。西門在石破軍接手以前一直是內臣接任的,竟是為了黨項人,亦是為了遏制陳坦秋的武林盟。但這一切只是西門順帶做的,多的則是遏制蜀山藥宗和吐蕃諸部。
而寇準并不糾結于人力,則以西門暗中配合,駐防利州,陜西二路,黑暗十方天則暗中監視梓州,夔州二路。他則坐鎮夔州并聚集建侯營人員屯駐。雖是如此,寇準對于武道的匯聚倒并不如何擔憂。令他擔憂的則是益州路背靠吐蕃諸部,吐蕃自瓦解以來諸部大小數,常年征戰,宋朝一直注意遼宋戰事,對于西北黨項稍有注意,對于吐蕃諸部則是極少干涉,雖有數次大戰,卻都只是敲打,以至于吐蕃諸部時不時來騷擾益州邊境。
正是這一點是令寇準比較高興的,如今他手握重權,諸部是力相抗的。于是寇準再次秘奏皇帝,要求派出特使前去拜訪拉薩王,如今的吐蕃,拉薩王系算得上較大的吐蕃后代了,乃吐蕃王朝王系。寇準這一招趙恒是有所考量的,且與吐蕃諸部大戰數回合,屢戰屢勝,心里還是有底的。同時趙恒也是安慰的,寇準雖有便宜行事,自行節制之權,卻懂得了上奏,對于趙恒來說,他這個皇帝開始在寇準心中有些分量了。
而拉薩王系離益州路很遠,寇準要的則是這一點。于是由皇帝的詔令下發,派特使出使拉薩王,領軍一萬直奔拉薩布達拉宮。在拉薩王系與益州路之間有許多吐蕃諸部,內斗甚巨,路途為了保障人員必須要有底子。有了寇準的交代,特使領軍出使拉薩,同時在路上打散了六部吐蕃人的攔截,斬獲頗豐,寇準的目的很清楚,震懾諸部。但只有寇準自己明白,武道竟然敢向蜀山集結必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是他法阻擋的,也是他唯一能做的,而且一定是武道力的防備的,武道別的不多有的是錢,那些吐蕃諸部首領自是一邊倒。這一點寇準有過想法,那就是涼州六谷部首領廝鐸督,這個人是前六谷部首領潘羅支的弟弟,兩年前一向謹慎的潘羅支便中了黨項族首領李德明的反間計步了李繼遷的后塵。廝鐸督是六谷部自己推舉的,宋朝冊封鹽州防御使,靈州西面沿邊都大巡檢使,雖是虛職,但卻不受宋朝的限制,乃吐蕃中積極附和宋朝的。
寇準的意思趙恒當然懂,但此時趙恒不愿牽扯過多,他想要的只是朝武大戰以朝廷大勝結束。(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