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李元禮家,李公甫忍不住許仙道:“漢文,你第二首詩到底賣了多少錢?”
他從許仙和李元禮的表情已經猜到他們之間進行了交易。
許仙微笑地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兩?”李公甫高興地道。
許仙微笑著搖搖頭。
“三兩?”李公甫再次猜道,“有點少,不過也很不錯了。”
許仙再次搖頭。
“不會是三錢銀子吧?”李公甫大感失望。
許仙只好道:“是三百兩。”
“什么?三、三百兩?!!!”李公甫已經瞪大到了極點,滿臉震驚不敢相信,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他在衙門做捕頭,長年累月跟亡命之徒拼死拼活,十年的總收入加起來才有這個數。
尤其是許仙的詩居然能讓秀才公花三百兩買下來!!!
“噓,我們到家了再談。”許仙連忙拉住李公甫,壓著聲音道。
李公甫反應過來,腦袋跟搗蒜似的點頭不已,臉上仍是充滿激動之色。
回到家門前,許仙突然停下腳步,對李公甫道:“姐夫,這筆錢可以讓我姐知道,但千萬不能告訴她來歷。我們先編一個說法吧。”
“不錯,萬萬不能讓你姐知道。她那大嘴巴根本就守不住秘密。”李公甫點頭道。
進了家,李公甫看見李許氏,直接叫道:“婆娘,我決定送漢文讀書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經深深懊惱當初自己為什么不早早送許仙讀書。去一趟西湖隨便做兩首詩竟然就值是四百兩白銀,不是天上文曲星轉世是什么?
若當初早送許仙讀書,哪怕沒考上舉人進士,只考了一個秀才功名,那楊知縣都不敢因為一點小事隨意下令打他大板。
所以,他決定,一定要供許仙讀書考功名!
李許氏聞言,二話不說,立即抄起掃帚就要打許仙,嚇得李公甫慌忙攔住。
這個小舅子可是文曲星轉世的,日后飛黃騰達全指望他呢,可不能打壞了。
“你別攔我,你別攔我。”李許氏用力掙扎著李公甫的阻攔要去打許仙,同時罵許仙道,“許仙,你老大不小了,為什么還是不懂事?”
許仙沒有反駁,站著苦笑。
李公甫終于將掃帚奪過來,大聲叫道:“你錯怪漢文了!不是你想的那樣!”
“不是我想的那樣,還能有哪樣?!”李許氏激動地叫道。
李公甫轉頭,對許仙道:“漢文,把銀兩拿出來給你姐看。”
許仙將三百兩銀票取出來,遞過去。
“這些是銀票?”李許氏狐疑地接過銀票看了看,下一刻失聲驚叫起來,“三、三百兩?!怎么這么多錢?!”
接著,她把銀票塞到李公甫手上,叫道:“相公,你看看這些銀票是不是假的?”
“是真的!”李公甫連看都沒看,直接說道,然后轉手還回給許仙,“我們家漢文有本事,掙到大錢了。”
“漢文他要讀書考功名,用的是他的錢。這三百兩銀子省點用,夠他讀書十年的開銷了。”李公甫又道。
李許氏有些反應不過來,道:“那、那慶余堂那邊怎么辦?王員外已經不止向我夸贊漢文了,說漢文聰慧好學,有靈根,將來必能成一代良醫。漢文將來要是能成為一代良醫,獨立門戶開一間有慶余堂一半大的藥堂,我就可以安心向死去的爹娘交代了。”
許仙聽著,眼眶不禁潮濕,李許氏對他的關心愛護完全出自真心,不僅拉扯他長大,還為了他的前程未來操碎了心。
姐大如母啊。
“我拿漢文的詩去給李元禮看了,李元禮稱贊不已,說漢文的詩能出縣傳到臨安城。”李公甫道。
李許氏聞言,大喜,道:“真的?”
“當然是真的,不信你去問李元禮,人家秀才公說的話豈能假?”李公甫道。
李許氏點點頭,高興地拉著許仙的手。
李公甫接著道:“所以,我們家漢文是個讀書種子,咱們不能耽誤了。”
“對對對!”李許氏連連點頭道。
她當然希望許仙更有出息。
接下,她又問了那三百兩銀子的來歷,李公甫直接說是許仙在路上無意中遇到一位犯了急病的貴人,許仙出手相救,那貴人贈送三百兩白銀作為感謝。
李許氏將信將疑。
……
……
第三天,李公甫穿上了他平時收藏在柜底、只有在喜慶或重要日子才穿的長袖錦衣,帶著許仙去沐陽書院求學。
沐陽書院不在城內,在城西郊外的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上,那是錢塘縣最好的書院。
尤其是沐陽書院坐鎮著一代名儒——張洞字景明,人稱錢塘先生(注:聲望極大的人,人們稱呼他們時往往以他出身的地方或者他們重要長久的居住地方為代指)。
所謂名儒,顧名思義就是著名、有名望的儒者。
張景明進士出身,官宦二十載,官至撫巡(相當于現代的省|委|書|記),后辭官專心治學,提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吾心即天心”學說,認為“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張景明的學說雖與時下主流的“存天理,滅人欲”的格物理學相悖,但他在江南一帶仍有很高的名望。
經過一天兩夜,李公甫大腦已經冷靜下來,恢復理智,覺得許仙十七歲了才開始求學太遲了。據他所知,但凡考上功名的讀書人,每一個都是從小就開始寒窗苦讀的。
“唉,《錢塘湖春行》這首詩不能使用,希望沐陽書院看在我這個捕頭的薄面上接受漢文。”他心里暗道,“至于拜入錢塘先生門下就不妄想了。”
原來,許仙與李元禮做交易時,有一條約定:為防萬一,許仙在一年內不能大肆宣揚《錢塘湖春行》這首詩。
乘坐著租來的馬車,一路從家到城西門,然后出城門,再行三里左右沐陽書院便到了。
在沐陽書院大門前下了馬車,李公甫整理一下全身衣服,然后向大門走去,許仙雙手捧著豐厚的束脩跟上。
李公甫鄭重地提交拜帖給門衛,門衛一聽李公甫是錢塘縣捕頭,立即轉身進入書院通報。
沒等多久,門衛出來,對李公甫道:“李捕頭,敝院副院長趙文遠先生有請。”
然后對李公甫和許仙躬身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沐陽書院的院長是張景明,不過張景明只專注于治學育人,很少理會書院雜事。
李公甫對沒獲得張景明接見沒有半點不悅,反而覺得理所當然。要知道,就是知縣楊大人親自登門拜訪,都未必獲得張景明接見。
他還知道,平時威風八面的楊大人逢年過節都要備上厚禮拜見張景明,而張景明愛理不理。
還有,甚至遠在臨安城的知府大人每年都不辭車馬之勞親自登門拜訪一次。
“有勞。”李公甫說了一句,然后帶著許仙隨門衛進入書院。
進入書院,朗朗讀書聲更明顯了,書院內打掃干凈,布置整齊,栽種有松柏花草,處處透出文雅不凡,許仙很是喜歡。
在經過一個教室旁時,門衛停下腳步,滿臉自豪崇敬地介紹道:“這間教室是張公平時教授學子的專用教室。看,張公正在講課。”
李公甫頓時肅然起敬,遙對著教室鞠躬行禮。
許仙有樣跟樣地對那間教室拱手作揖一下,有些好奇地看了一眼那間教室。
通過門窗,看見又一位身穿寬袍青衣的老者站在講臺上,那老者五六十歲,頭發花白,體形消瘦,精神瞿爍。講臺下整齊坐著一群儒服學子,無不專心致志地聽著老者的教導。
“想必那老者便是張景明了。”許仙在心里暗道。
輕手輕腳地經過那間教室后,再穿過一個院門,然后進入一個客廳。
門衛轉身離開,一個青衣小廝端茶上來,然后又退下。
不一會兒,以為四五十歲、身體有些發福的儒服中年人走進來。
李公甫立即起身迎上去,拜道:“李公甫見過趙先生。”
原來,李公甫身為捕頭,人脈極廣,沐陽書院的副院長趙文遠他見過。
許仙也跟著站起來行禮問好。
趙文遠沒有擺架子,親近地回了禮,然后請李公甫和許仙重新坐下。
寒暄幾句好,李公甫道明來意,趙文遠轉頭打量許仙一下,然后問許仙道:“你可曾進學過?”
“沒有。”許仙如實答道,“但學生通識文字,能看醫書。”
趙文遠搖了搖頭,轉回頭對李公甫道:“李捕頭,我很想幫你的忙,但令舅弟實在不能進入敝書院。不如讓他先去其他私塾讀幾年,待學業稍稍有起色,然后再進敝書院也不遲。”
“公甫愿意多付束脩。”李公甫連忙請求道。
趙文遠仍是搖頭:“愛莫能助啊。”
沐陽書院作為錢塘縣最好的書院,不知多少學子渴望進去深造,連遠在臨安城的學子都慕名而來。而沐陽書院一直嚴控學子規模,所以門檻一直很高,不是多送束脩就可以的。
身為錢塘縣捕頭的李公甫雖有兩分薄面,但趙文遠認為許仙條件太差。
李公甫再三懇求,但趙文遠仍是搖頭,他只好作罷。
拒絕李公甫后,趙文遠有點過意不去,親自送李公甫和許仙離開。
再次經過張景明講課的教室時,許仙心里一動,對趙文遠道:“趙先生,學生能否旁聽一次張公講課?學生對張公甚是仰慕。”
趙文遠看了一眼李公甫,猶豫一下才說道:“可以。但只許安靜地聽,不許出言求張公。”
后面的一句話說得很嚴厲。
顯然,他認為許仙要耍小聰明,直接求張景明,但他還是給面子李公甫。
“學生謹記。謝謝張先生。”許仙作揖謝道。
李公甫嘆了一口氣,對許仙道:“去吧,千萬不能打擾張公講課。”
于是,許仙向教室走去,從后門進入,然后站在教室后面聽課。
大約聽了一炷香,許仙終于找到機會了。
只聽見張景明問學子們道:“學問之道當如何?”
眾學子紛紛舉手回答,可惜張景明對這些回答不太滿意。
“站在后面的年輕人,你說一下。”張景明看著許仙道。
原來,張景明早就注意到許仙了,所有學子都是坐著的,許仙一個人站在后面,他豈能沒看見?更何況許仙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翩翩少年郎。
眾學子聞言,紛紛轉頭,這才注意到教室后面多了一個人。
對張景明的問題,許仙早有答案,即便張景明不問,他也會抓住機會說出來。
只見許仙從容而不失恭敬地向張景明鞠躬行了一個大禮,然后不卑不亢地朗聲答道:“學生認為,求學之道,須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不可空談妄談。”
在去沐陽書院前一天,他就已經了解過張景明這個人,他的學說是幾乎完全別于時下主流的理學的心學流派。嚴格說,張景明是這個時空的心學流派創始人。
對于心學,許仙其實是一知半解,但他腦海里有一座中國古代書籍圖書館。
所以,他迅速翻閱關于心學的書籍,尋找契合張景明內心的答案。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這是明朝心學集大成者王陰陽的主要學術觀點,許仙立即不客氣的套上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