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中國跟英國在直接沖突的澳大利亞問題上始終沒有爆發沖突,反而在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發生了戰斗。
在拉普拉塔,現在拉普拉塔合眾國占據的地方,相當于后世的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四國。
但他們的成立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連中國政府都沒有承認他們的獨立,更何況其他國家呢。
但中國士兵一直在這里跟拉普拉塔人民一起戰斗,戰斗的對象并不是他們的前宗主國,而是英國。
在從中國駐歐總領事林第口中得知中國對拉普拉塔有野心的時候,英國就展開了行動,他們希望拉普拉塔合眾國能讓英軍登陸拉普拉塔河口,告訴拉普拉塔人說,是防備拿破侖奪取這里。
拿破侖死娃娃一個,什么黑鍋都能背。
但拉普拉塔人拒絕了,結果英軍發起了攻擊,中國在這里留了兩千多駐軍,他們幫助拉普拉塔人一起作戰,跟圣馬丁并肩作戰,多次擊退了英國的進攻。
根據國內命令,他們開始離開拉普拉塔城和布宜諾斯港口,改駐到了拉普拉塔河對岸的蒙得維的亞,因為英國人常識在這里發動攻擊,并且成功登陸,被趕到的中國和拉普拉塔聯軍擊退后,就在當地駐扎,幫忙防守蒙得維的亞要塞。
這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大概是三年前,中國開始在這里移民,而且是經過拉普拉塔合眾國同意的,他們同意中國人開辟定居點,于是中國軍隊帶領移民沿著烏拉圭河建立了好幾個移民點,在這里種植糧食、蔬菜,供應軍需。
隨著在墨西哥軍事行動的結束,中國駐軍也增多了,增加到了三千人,但由于有著西班牙人的威脅,英國人的威脅,甚至還有英國人口中拿破侖的威脅,人口不過百萬的拉普拉塔合眾國始終出于心里不安狀態,他們需要中國的軍事力量保護,他們就是在中國軍隊的幫助下才得以建國的,因此此時雙方的關系堪稱兄弟。
但移民規模持續擴大,讓拉普拉塔人也開始不安,第一年中國送去了一千多人,而軍隊早就開辟了糧食和蔬菜基地,把屯田交給這些老百姓種植,他們去開辟其他種植點,以軍隊開路,效率奇高,而且更方便跟拉普拉塔官方打交道。第二年就有三千移民進入這里,到了第三年更是有五千人進入這里,而第五千人到來的時候,第一批中國移民已經生出了后代,一百多個小寶寶密集出生,昭示了這塊土地將成為故鄉。
上萬移民的到來,有的民族主義者本能的感到不安,可大多數人,包括政府官員,反而覺得勞動力增加是好事。尤其是當地執政者和執政思想,都是偏向大資產階級的。結果民族主義的小火苗根本就燃不起來。
另外由于中國定期向這里派遣船隊,貿易路線已經打開,開始有民間商船前往貿易,中國商品大量涌入拉普拉塔,大肆擠占英國從西班牙手里剛剛奪取的市場,他們的市場丟失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發動了對當地政權的戰爭,否則沒有這么快丟失,畢竟英國紡織品同樣很廉價。
中國移民,中國商品,如同兩把尖刀,迅速進入了拉普拉塔人民的生活中來,發揮出比他們本該有的更大的影響力。
在巴西,隨著大量權貴跟隨葡萄牙王室來這里避難,他們帶來了更先進的葡萄牙文化和歐洲制度,國王若昂改造了里約熱內盧。修建了一批亭臺樓閣之外,還建立了相關的機構,建立了銀行、學校、圖書館、歌劇院等等,將里約熱內盧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首都。
巴西物產豐富,這些權貴雖然在歐洲水平一般,可相比殖民地原本的官員素質,那是大大的提高,因此行政效率跟著提高,經濟發展跟著加快。失去了葡萄牙這個小市場,他們反而跟英國、中國建立了直接的貿易關系。
巴西種植園的蔗糖、咖啡進入英國市場,木材、棉花卻被中國無底洞一般的需求著。
開啟工業革命后的中國,不但在用廉價的紡織品迅速席卷西班牙人曾經封閉起來的美洲市場,但更多的還是開啟了國內市場的魔咒,三億中國人的需求被打開,只能無底洞一般的向外部索求原料。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美國的棉花種植規模持續擴大,巴西人也慢慢擠入這個市場,但巴西一直都是一個次要角色,葡萄牙種植園主的管理水平根本無法與美國和英國相比,可是幾年前這種現象發生了改變,國際棉花價格大漲,中國商品涌入巴西采購棉花,幾乎是有多少要多少,以前價格較高的巴西棉花無人問津,可突然就炙手可熱了。
原因是1812年開始,英美之間爆發了戰爭,美國棉花突然很難運出來,這就給了巴西機會。
巴西種植園主年復一年的擴大棉花種植規模,可價格依然保持高企狀態,中國人揮舞著真金白銀拼命要求合作伙伴種植更多的棉花,告訴他們中國沒人穿一件棉衣,就足夠把巴西的所有土地都種上棉花了,告訴他們不要有任何顧慮,去開辟土地,去種植棉花,有的中國富商還會提供預付款。
開辟種植園的土地巴西不缺,但勞動力極其缺乏,管理種植園的工頭也不容易找,于是在黑奴貿易擴張的同時,從中國招募移民成了一項更有利可圖的業務。
中國移民不需要高昂的工資,甚至只需要給予他們日常的伙食,然后幾年后贈與他們一塊土地他們就愿意來巴西開墾。中國也不缺種植棉花經驗豐富的農業工人,這些人作為工頭幫助巴西人開辟新的種植園效率很高,因為他們很容易管理,甚至不需要管理,他們自己就能管理自己。
結果巴西人發現,雇傭中國農民,比一次性采購黑奴更劃算。只是愿意移民的中國人不多,在市場規律作用下,原本在棉花貿易爆發前,甚至不需要支付工資的中國勞工現在需要工錢才能招來了。
即便這樣也很難招來人,因為中國人可以移民的地方太多了,種植園主得通過私人關系才能請來人,聰明的種植園主發現,只要給他們雇傭的工人一點傭金,他們很快就能把他們的親戚朋友召喚來,然后讓種植園主的雇工團隊迅速擴張。
1812年前,盡管跟葡萄牙在1808年就簽訂了移民協議,可是移民并不多,隨著棉花貿易熱潮的興起,這種移民規模迅速膨脹,1812年只有1千人來巴西工作,到了1815年,已經有1萬人進入巴西了。
雖然這種勞工涌入規模,相對于只有380萬人口,190萬都是黑人的巴西來說十分驚人,但相比北美其他情況,巴西的移民真的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中國真正的移民中心還是北美,一方面是開辟圣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朱濆在這里建立了數個港口,沿河建立了殖民據點。他已經獲得了向美洲移民的權力,過去不給他這個權力,只讓他統治港口周圍三十里范圍土地的原因,是擔心朱濆會亂撒子,讓他集中開辟定居點,現在定居點已經建立,接下來就是以點帶面,全面鋪開了。
最驚人的是哥倫比亞河一帶,之前俄國和美國都對這里提出了主權,中國跟俄國簽訂協議,劃定了勢力范圍,哥倫比亞河以南歸屬中國。美國倒是不承認,甚至派出了考察船來這里抗議,甚至試圖奪取雙河營,結果被朱濆的手下擊退。
由于陳周全的天地會手下付出的沉重代價,讓中國移民學會了如何在這里生存,對付這里的氣候應該采取什么措施,死亡率大大降低,接著大規模的移民就開始了。
1808年的時候,人口剛剛突破十萬大關,可七年過去了,這個數字現在只是一年的移民數量。
中國人沿著哥倫比亞河已經建立了一百多座定居點,雙河營、老營、飛流營、大河營等最早的殖民地,已經形成了城鎮,雖然經濟產出依然以農產品為主,但是移民們已經把家鄉的手藝帶到了這里。甚至已經有人開始紡棉織布了。
如今哥倫比亞河流域,已經聚集了五十萬中國移民,其中甚至有十分之一是在當地出生的第二代。其中五十萬人中,在老哥河(哥倫比亞河)流域的有二十萬,陳周全治下的老弟河谷(威拉米特河谷),有三十萬人,他現在真的可以做皇帝了。
但隨著人馬變多,陳周全反而開始患得患失起來,他也沒有以前那么剛了,對朱濆變得客氣,因為他還需要朱濆幫他運送更多的移民,他需要跟朱濆進行必須的貿易,殖民地經濟總是有其自然的特點,必須從外界交換物資,對貿易的依賴很重。
同時他還很擔心內部的不穩定,因為他發現,越往后的移民,雖然依然是以天地會的名義來到這里的,可他們對陳周全這個天地會皇帝的尊重越來越低,而事實上,陳周全在他們內部發現了另一股勢力:白蓮教!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