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瑯的改革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哪怕戰爭期間,各種改革措施,只要準備好了,就會施行,他是開國之君,大刀闊斧的改革,阻力最小,這些改革如果是積弊很深的時候,誰都動不了了。
比如明朝的崇禎很難改革,可滿清入關就很容易改革。
最早的改革,諸如稅制等等,早在周瑯一統天下之前就開始了。甚至包括打造官辦工業體系等等,都可以算入改革的內容中。
這最初的改革,其實更像是創設,因為周瑯是在傳統領域空白或者薄弱的地方下手,而且是先在皇帝的權力范圍內動手,改革的阻力很小,反對派也沒有理由反對,就好像沙皇改革農奴制,解放了國家農奴和宮廷農奴這些他直接控制的農奴,問題不大,可要碰地主們手里的農奴,那就會引起強烈的反對,說白了,不管是理念之爭,還是意氣之爭,最后都會落到利益之爭這個實地中來。
建立各種官辦作坊,按照滿清的制度,那歸內務府管,北京的各大皇家作坊就是這樣,地方上的江寧織造等等,地方官也管不上,那么周瑯以內務府的名義,建立這些作坊,王輔茞完全沒有理由干涉。
后來稅制改革,也是在商稅領域進行,恰好過去的商稅,也大多都被乾隆拿在手里,比如最重要的海關。官府雖然也管商稅,可稅率很低,大多數商稅其實多事地方官的小金庫,各路關卡則是軍方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周瑯大刀闊斧的廢除了守軍吃拿卡要的渠道,裁撤了大批關卡,或者取消這些關卡攔截商隊的權力,沒有攔截的權力,也就沒有了收取好處的機會。
另外很多商稅收取十分混亂,戶部可以收一部分,工部也可以收一部分,漕運衙門,水道衙門都可以收一部分,這些全部取消或者歸并到內務府中。
稅制改革就這樣完成了,主要是新制度的創設,對舊制度的沖擊很小。加上當時還有一個一統天下的共同目標,文官集團并沒有開始反對。
接下來周瑯開始從冷衙門工部開始改革,選擇的切入點也是正確的,這是一個最不強勢的傳統部門,影響力最小。于是周瑯請來了法國人,建立了科學院,開辦了第一所大學,培養了各種人才。
法國人是1803年來到中國的,到1805年的時候,周瑯就開始著手進行工部改革,此時的阻力開始出現。
只是一個冷衙門,竟然引起了巨大的官場動蕩。
周瑯是以工業部、水利部的架構來規劃工部的,先是把漕運、水道這些管理中國水利設施的衙門歸并如工部,原因是這些衙門的收稅權力被取消了,基本上成為技術性衙門,交給工部統一管理,有助于更高效的利用稀缺的工程人操。
漕運、水道衙門并入了工部的都水清吏司,改都水清吏司中的制造詔冊、官書等權力,改稱都水司。負責全國的水利設施施工、維護等職能。還負責港口碼頭的設計和監造等職責。
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周瑯廢除其中的掌制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鑄錢等權力,但依然保留其規范度量衡的職能,甚至不止是公平買賣的衡器(秤等),而是按照法國科學院的模式,建立一整套更為精確的度量衡標準。引入“米、立方米、克”等基礎單位,對傳統單位進行規范。
這種規范是有重要的現代意義的,因為古代的標準實在是太混亂了。政府管理不嚴,民間出于各種目的,制作各種不一樣的衡器,商人使用的秤就有大秤,小秤之分,去收購農民的農產品,普通二十二兩的貨物,用這種秤只能稱十六兩,也就是一斤。各地官府自己制作的標準衡器的差別都很大,周瑯測量過各種二兩一個的標準衡器,有的是重72.30克,有的重73.55克,三兩的有的重110.00克,有的重109.00克,有的重110.83克,有的重110.94克。總之誤差很大,不知道是技術原因還是別的什么原因。總之重量標準的制定本身就沒有標準。
西方的單位制,就相對規范了,法國人做的又是最好的,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1米。比如重量,規定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為1000克。這些在數學意義上,都比中國傳統的衡器制作要精確很多。
現在官府規定一兩等于37.3克,將誤差縮小到了克。規定1尺等于三分之一米;1丈等于3米。除了規范傳統的尺寸等度量衡,還引入了一些沒有的單位,比如溫度等。
這些工作都歸虞衡司管理。但虞衡司的只能不止這么一點,而是大大加大了。他還負責為各行各業編制標準規范,用機器織布使用什么流程最便捷,手工織布應該怎么操作;制定質量品級體系,一尺布中有幾個絲頭是下品,有幾個絲頭是中品,上品是否能做到沒有絲頭等等制定各種標準的工作都歸他管。
營繕清吏司,改稱營繕司,全國的公共工程的施工都歸他管,包括宮殿、港口、運河等等,但他只負責組織施工建設,運營、維護和監造都不歸他管。
屯田清吏司,掌陵寢修繕及核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改稱屯田司,不但負責官府的屯田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則是對全國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研究。對全國土地資源進行普查,什么樣的氣候,土壤,適合什么樣的農作物。不能讓以前的地方官憑借自己的經驗推廣了,以前的地方官往往覺得自己家鄉的物產更好,于是在任職的地方進行推廣,確實推廣了一些農業種植技術,可是大多數恐怕都失敗了,這種成本是很高的。現在由屯田司進行更科學的研究,給予地方政府指導和參考,效率會更高。
屯田司還掌管農業種植技術,將各地的農業技術進行對比,推廣更有效率的技術。甚至對西方的技術進行適應性試驗,比如休耕是不是中國。另外屯田司因為要普查田畝,就將礦產普查的職責也交給了他,方便利用緊缺的勘測技術人才。
由于周瑯提拔了一大批跟著法國科學家學習過的學生,甚至聘請法國人做技術顧問,引起傳統文官們的反對,暗中聲稱皇帝崇尚夷學,不重夏學等等。
但此時還只能抱怨,因為工部動大家的利益并不大。王輔茞剛剛建立的工部幾乎就是一個懸空的機構,什么事情都沒有。沒有職務也就沒有權力。
工部基本架構搭起來之后,周瑯的下一個目標是禮部。
之所以是禮部,是因為周瑯感覺這個部門最需要改革。
傳統禮部管理的職責分幾大塊,負責祭祀等宗教活動的禮儀,負責迎接外賓,負責科舉考試。這個部門其實最像是用儒家思想打造的部門,因為儒家兩個核心,一個是禮儀,一個就是教育。
禮儀方面,周瑯可以默許保持傳統,他可以配合做做樣子。但一些他實在無法忍受的,他還是要廢除,比如通過禮部推廣新的禮儀標準,不敢說廢除跪禮,但嚴格限制跪禮適用的范圍;官員受封賞,可以跪謝皇帝,其余時候見皇帝鞠躬拜見即可;婚喪嫁娶,祭祀可以跪,下級見上級,百姓見官就不用跪;離別父母,辭行可以跪,平常請安就不用跪。
還有纏腳,也通過禮部來反對。當然禮部只是通過禮的方式來反對,告訴大家纏腳讓女子身體損傷,父親讓女兒纏腳,是不義;兄長讓姊妹纏腳,是不恭;兒子讓母親繼續裹腳則是不孝等等。這種不義、不恭、不孝之事,不和禮法,所以在禮的方面要廢除。翻遍古書,也沒見孔子鼓勵女子纏腳的字眼,所以斷定這些不是華夏古俗,一定是沾染了胡風,所以要廢棄掉。
纏腳當然是周瑯反對最強烈的一件事,還通過其他部門強力廢除,首先官員家庭的女子都不能纏腳,有纏腳的家庭不允許考科舉,如果隱匿考中的,后面還要核查,查出之后會重罰。這是通過吏部進行的。還有刑部也管,纏腳是傷害罪,一旦發現會把父親抓來打板子。
周瑯反纏腳比反跪禮、反納妾更用心,納妾現在也只是收稅了事,收一筆納妾稅。規禮只是通過禮儀規范,違反的也不會懲罰,對官員只是訓斥而已;對百姓根本就管不上了。可纏腳幾乎成為一項國政,結果罵的人很多,還有人將其跟滿清剃發易服的政策做對比。
說回禮部問題。
禮部的細枝末節,還有諸如按照傳統禮制制作大印,設有鑄印局,這些周瑯都可以保留原貌。
可是外交跟科舉,周瑯必須進行改革。
而這兩項遭遇的反對甚至鬧到王輔茞帶著六部所有文官伏闕(跪在皇宮門前)抗議的地步,并且表示皇帝如果不肯納諫,他們就要集體掛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