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艾哈邁德沙死后,阿富汗馬上就陷入了混亂狀態。他的繼任者帖木兒登基,同時坎大哈總督在得到部落貴族的支持下自立為王,阿富汗陷入內亂。帖木兒1793年逝世,之后阿富汗開始分裂,帖木兒共有三十六個兒女,游牧民族的權力交割總是充滿血腥,子嗣過多往往是巨大的災難,奧斯曼人通過讓繼位君主屠殺所有兄弟保持權力集中,中國通過傳統的皇權制度保持穩定。
阿富汗則沒有這些保障權力平穩過渡的制度和文化,帖木兒死后,他的第五個兒子扎曼沙在得到貴族們支持繼位,成為新國王。然后其他兒子不服,混戰開始了。先是帖木兒的長子胡馬雍起兵,不久戰敗。隨后馬茂德起兵,被扎曼沙擊敗。扎曼沙不與各部落酋長商議國家大事,重用自己的宰相,試圖推行官僚制度。部落首領支持馬茂德亦再度反抗,馬茂德這次成功。扎曼沙在英國人的幫助下逃往印度。
馬茂德的統治并不長,國內政教沖突嚴重。1803年蘇加被擁上王位,他的統治也同樣不穩,1809年又被馬茂德打敗,馬茂德重新成為國王。1816年波斯派兵進攻赫拉特。馬茂德1818年自此被推翻,然后阿富汗分裂5五個獨立君主國。
滿清勢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阿富汗的,用中國俗話來說,此時的阿富汗人心思定,加上蒙古部落一直在這里占據較高的權力地位,里應外合,嘉慶迅速控制了阿富汗的局勢。當中國和英國解決了印度領土問題之后,突然發現,滿清在另一個方向,竟然又跟中國接壤了。
由于滿清忙著在阿富汗境內推行八旗制度,暫時無力跟中國起沖突,可是未來就不好說了,因為中國非洲公司控制的白沙瓦,正是阿富汗進出印度的必經之地,如果滿清想要繼續往南擴張,則雙方勢力必然發生沖突。
英國人為了制衡中國,已經開始聯系滿清王朝。
英國人的小動作中國外交部門清清楚楚,一來對滿清這個老對手的一舉一動理藩院下設的情報機構一直在關注,二來滿清王朝自己派人來匯報了情況。
他們跟中國互相派有使臣,保持跟中國的友好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嘉慶的外交戰略,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打回中國,逐鹿中原的想法,但這種韜光養晦戰略,確實是最適合的。
英國支持滿清在阿富汗立足,提出了通商等要求之外,還支持滿清政權繼續南下奪取印度河流域,中國非洲公司控制的包括白沙瓦在內的那片土地。
顯然通過澳大利亞——印度河領土置換,沒能將中國勢力完全從印度地區驅逐出去,英國人一直耿耿于懷。
英國擅長玩這種培養代理人,花錢讓別人送命,滿足自己的戰略意圖這一套把戲。
可惜嘉慶不是傻子,轉頭就派人把英國人的活動通告給了中國理藩院,不是嘉慶對中國多么忠誠,而是在表示忠心,這也是一個聰明人。玩政治謀略,中國人玩了幾千年了。
但是英國人就是能一直在中國周邊搞事,更善于玩陰謀詭計的中國卻始終無計可施,這不是智慧的問題,而是格局的問題,英國人把自己的問題壓制的很好,讓別人搞不了事,至少在歐洲已經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搞英國的事兒了,中國則是鞭長莫及,鞭不夠長莫及。
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起,已經在亞洲擴張了兩百年,中國從周瑯回國起,到現在充其量不過二十多年,這就是差距。
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充其量靠的是幾個外交官唱空城計,根本就沒有任何實際力量,如果想要在全球擁有影響力,必須具備在全球投射力量的能力。
周瑯的計劃是開通歐洲航線,時至今日,中國跟歐洲都沒有固定的航線,不是航行能力的問題,而是缺乏固定的利益線,中國多次派船進入過歐洲,但在歐洲商業集團的打擊下,都沒有持續盈利的能力。
零散海商缺乏持續開拓的動機,偶爾的國家行為又沒有意義,所以周瑯打算組建一個歐洲公司,西方人可以組建東印度公司,依靠壟斷跟東方的貿易來盈利,利用壟斷組織的巨大資本來開辟長久的利益,中國也可以。
于是,拿破侖戰爭結束之后,一個歐洲公司組建起來,已經吃到了非洲公司、美洲公司紅利的東南海商勢力,還有才剛剛在海洋中踏足,卻缺乏競爭優勢的浙江、山東的海商們,紛紛對這個商業公司寄予厚望,爭相認購公司股份。
這種以國家特許發行股票和債券,并給與壟斷特權的公司,勢力不是一般的個體海商能夠比擬的。他們募集了五百萬兩股份,迅速在拿破侖戰爭之后的歐洲構架建立了商業網絡,開始直接將中國商品運到歐洲,直接在英國、荷蘭的商品交易所中拍賣出售;直接將歐洲的商品運送到中國,在廣州的商品交易所中拍賣出售。
拿破侖戰爭結束后,歐洲跟中國的航路重新通暢,他們是第一個獲利者。
這個歐洲公司獨家享有中國對歐洲貿易的十年特許權,皇帝還給予權力,允許可以代表國家跟歐洲簽訂外交條約,當然這個權力只局限于歐洲地區,他們在歐洲就可以代表中國。但離開歐洲,他們就只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這是一個巨大的權力,他們在歐洲可以以國家的名義行動,以國家的名義跟各國接觸,簽訂附和他們公司的條約,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瞬間轉化成了公司的資源。
周瑯給他們的最大權力,更加巨大,許可他們在中國到歐洲的航線上,開辟商業基地,他們可以沿著非洲海岸建立商業基地。
未必需要開辟殖民地,因為根據中國與荷蘭、葡萄牙簽訂的條約,他們可以利用這兩國的基地,節省了大量的成本,除非某個商業基地能夠讓他們擁有絕對的優勢,否則根本就沒有必要直接介入開發。
這樣值得投入巨資進行建設的基地,已經不多見了,至少能夠替代歐洲殖民地的基地,除了開通蘇伊士運河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的選項。
根據給他們的授權,如果開辟了蘇伊士運河,這條運河將歸中國歐洲公司經營和管理。
歐洲公司對開鑿蘇伊士運河有興趣嗎?恐怕沒有一家公司沒有興趣。問題是他們有這個能力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