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滿清勢力跟波斯王國的沖突持續了很多年,但之前一直隱忍不發,因為道光不是一個強勢君主,他比較能夠忍受挑釁,他這種性格,也很容易懷柔,正是在他的統治下,嘉慶時候就吞并的阿富汗才得到了充分的消化。
當年嘉慶打下阿富汗地區并沒有費多達力氣,可是之后的統治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嘉慶還沒來得及解決這些麻煩,就去見了努爾哈赤,把麻煩都留給了道光。
道光并不怪嘉慶,相反嘉慶能夠給滿清保留一個種子,這是值得后世子孫永遠感激的。而且嘉慶確實沒有解決麻煩,缺留下了一整套解決麻煩的辦法。按照解決布哈拉汗國的方式進行絕不會錯。
從康熙到乾隆,滿清對草原民族的統治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沒有之一!
中原王朝對管理草原民族進行了幾千年的嘗試,有時候甚至付出了傾國的慘重代價,比如西晉時期,允許草原部落內遷到長城以南定居,結果造成了五胡亂華的慘劇;有鮮卑血統的李世民家族,以開放的心態接納草原民族,贏取了天可汗的稱號,軍隊大量掌握在胡人手中,結果釀成了安史之亂。
宋代之后,中原王朝開始對北方游牧勢力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情緒,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深入人心。明朝對草原的態度,一直是壓制和打擊。這種情況知道滿清入關之后,才開始改變。
滿清也優待草原民族,可并沒有天真到像西晉王朝那樣允許牧民們進入長城以內,也沒有像大唐帝國那樣,大膽使用異族將領,他們一邊和親,一邊防范,甚至不允許草原民族隨意遷徙,徹底斷絕了草原文化的根基。
滿清獲得的,是一個受到嚴格控制的草原,是一個穩定的邊疆。
他們積累的這些成熟經驗,到了嘉慶時期,已經十分系統。所以嘉慶時候,盡管丟了北京,卻依然能控制草原。之后到了伊犁,將這一套應用到了中亞游牧民族身上。
嘉慶先后用此方法降服了伊犁的回部,降服了浩罕汗國,降服了布哈拉人。但還沒來得及降服桀驁不馴的阿富汗人,嘉慶就死了。
阿富汗跟布哈拉人不同的是,這里的民族構成更加復雜,文化制度更加多樣。將同為游牧的蒙古人編入八旗很容易,在回部就遇到了問題,到阿富汗問題就更大。他需要將大量說著不同語言,過著不同生活的民族統一在一個制度下,歷史上大英帝國沒有做到,蘇聯帝國沒有做到,后來美國人也遇到了麻煩,在這個帝國墳場中,八旗帝國同樣遇到了麻煩。
嘉慶時候的編定旗分工作已經完成,由于阿富汗部族眾多,大量投降的部族都按照外藩蒙古的方式,部族首領繼續統治部族,嘉慶給他們劃定了游牧區域,防止沖突。可是嘉慶一死,就出現大量擁兵自重的部族,他們不服道光管理,隨意游牧,大的部落肆意侵吞弱小部落的草場甚至牛羊,連人都會搶。
這大大影響了八旗帝國的安定。道光是一個很能克制自己慾望的人,就像歷史上那樣,他可以穿著破衣爛衫壓縮皇宮開始,改善財政狀況。可他很難容忍掏空他帝國的事情,就像他不能容忍鴉片貿易一樣,他不能容忍阿富汗的部落兼并,時間一長肯定會出現可以對抗中央的大部落,康乾三朝屢次起來反叛的準格爾部就是一個例子。
解決準格爾部的方法也是現成的,無非是殺人而已。乾隆最后將準格爾蒙古高過車輪的男丁,按照草原法都殺光之后,這個部族就徹底老師了。
現在看似柔弱的道光,祭起屠刀同樣不手軟。他派出了驍勇或者有所不如,但組織能力更強的八旗軍隊,聯合恭順的小部落,打擊那些跋扈的大部落,將其成年男子屠殺干凈,將剩余子女財帛直接轉為內屬蒙古形式,派官員去管理;用了三年時間,道光完成了他對阿富汗的第二次征服。
阿富汗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最強大的部族幾乎都煙消云散了,人口和草場不是成為中央直屬的八旗旗地旗民,就是匯入了其他中小部落。這些小部落以外藩蒙古的形式定居在八旗帝國內部,再也翻不起大浪。
掄起來,道光殺戮的阿富汗人也許并沒有蒙古人殺的多,沒有波斯人殺的多,可是殺人是講究方式的,道光殺的是最正確的。
用了三年時間,穩定了阿富汗之后,道光開始關注跟波斯王國的沖突。
最大的沖突發生在赫拉特的爭奪上,赫拉特是阿富汗境內的一座交通要道,赫拉特往西是波斯帝國西北部的呼羅珊地區,這一地區是波斯的核心區域。赫拉特往東,則是阿富汗的腹地。
可以說赫拉特就是阿富汗的山海關,誰控制了這里,就擁有了對方對方的戰略優勢,波斯人控制這里,可以方便的進入阿富汗,歷次波斯對阿富汗的征服,都是從這里出發的。同樣阿富汗征服波斯,也是從這里出擊。
跟阿富汗一樣,波斯王國也已經衰落,但總體勢力依然強于阿富汗。可是赫拉特大多數時候都掌握在阿富汗部落手中,嘉慶降服阿富汗之后,也控制了這里。但波斯人的爭奪一直沒有停止,已經讓道光忍無可忍。
于是在徹底穩定了阿富汗之后,他決定對波斯進行強勢還擊。
說起來,波斯也真的是虎落平陽,作為人類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古老強大帝國,曾經擴張到亞非歐三洲,希臘、埃及都不得不臣服于她的一個大帝國,卻在阿拉柏帝國的打擊下,徹底失去了輝煌和重復輝煌的可能。
曾經當大流士縱橫中亞的時代,波斯帝國無論人口還是領土,都比同時代中國的夏商奴隸制帝國要多要大,有人根據當時波斯帝國境內的神廟數量,對比埃及的神廟數量和人口,估計波斯帝國當時的人口高達1800萬人。
波斯帝國當時是一個龐大的帝國,只統計伊朗高原的人口,在西元前7世紀,也達到了400萬人,可是之后兩千年中,人口幾乎沒有增長,直到17世紀才增長到了500萬人。
人口數量之所以長期停滯,絕不是土地承載能力到了極限,類似日本那樣的人口飽和。而是波斯始終無法像中國那樣建立起一個長期穩定的強大王朝,每次波斯興盛到衰落,總是如曇花一現。即便是長期存在的王朝,也無法阻擋周邊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劫掠。
阿拉柏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反復入侵,都先后在這里建立過統治。其中蒙古人甚至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手里,征服了波斯,將波斯在他建立的伊兒汗國治下統治了一百年;蒙古人之后,蒙古化的突厥勢力帖木兒帝國統治波斯,時間有二十多年;接著是土庫曼人建立的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時間只有三十多年;接著在1502年至1722年終于建立了較為穩定的薩法維王朝,這是由土克曼人與阿塞拜疆人建立的;薩法維王朝時期,長期跟奧斯曼帝國戰爭,強盛一時,最后被來自阿富汗的普什圖族部落滅亡。
呼羅珊地區的突厥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汗人逐出波斯,建立了阿夫沙爾王朝。這個王朝長期分裂,最后統一于愷加王朝,傳承至今。
在最近一千年的歷史中,波斯人就始終重復著這種外族入侵,建立政權,然后外族再次入侵,取代外族政權建立新的外族政權,波斯人始終處于被統治地位。
造成這種結果的,除了波斯地理位置很難防范中亞民族入侵之外,還在于本土民族缺乏凝聚力,缺乏凝聚力又是因為他們失掉了他們的根基。
阿拉柏人、突厥人和蒙古人輪番征服的戲碼中,要說哪一個敵人對波斯的打擊最大,應該是阿拉柏人,阿拉柏人帶來的,可不僅僅是軍事征服,不僅僅是一套不一樣的制度,他們帶來的還有一套不一樣的文化,用阿拉柏的宗教取代了波斯帝國流傳下來的襖教,也就是小說中的明教。
失去了自己本土宗教信仰,等于斷絕了文化的根脈,被阿拉柏帝國斷了根之后,波斯人也就再也沒有了凝聚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偉大民族的內核。
現在甚至淪落到了被源自通古斯地區的奴隸制八旗制度打擊的地步,面對這種打擊,他們竟然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之所以如此,跟這個王朝不得人心有關,在這個王朝的統治下,波斯人口甚至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愷加王朝的開創者叫做阿加?默罕默德,此人開創王國的方式,跟草原上任何一個英雄如出一轍,充滿了心酸和苦難,但不同的是,他還是一個太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