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規軍隊進入克里米亞作戰,現在的中國陸軍跟過去也不一樣了,拿破侖戰爭后,按照法軍模式進行了充足。
茍全因禍得福,反而得到了高升,他打造的軍隊,跟傳統軍隊最大的差別在精神層面。他在軍中拼命宣傳民族主義,忠誠和榮耀等現代軍隊思想,然后他得到高升,這讓一批老軍官頗為不滿,嘲諷茍全是靠著沒有底線的巴結皇帝爬上去的,洪九指等一批老軍官,他們也自認為忠心耿耿,但表示自己做不出那種完全不顧臉面的事情。
茍全組建的新軍,則看不起舊軍隊那種死氣沉沉的僵化思想,認為缺乏活力和進取心,稱他們只是一群當兵吃糧的行尸走肉。
新軍戰勝了舊軍,跟俄國戰后,周瑯授命茍全全面改組軍隊,恰好那時候軍校建設已經頗具規模,所有軍官都可以接受軍校教育,專業化水平大大提高。舊軍隊的番號還在,可是組織思想已經完全不同,因為茍全那一套法國式陸軍思想,正軍校中最先得到推廣,隨著一批批軍校畢業的軍官進入舊軍隊,替換掉一個個退伍軍官,整個軍隊的組織思想在十年內徹底的轉變了。
最早跟隨周瑯起兵的那一群老人,除了馬大雷還是帥營統帥之外,其他人都已經離開了軍隊,他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趙文、洪九指等人全部獲封公爵,成為帝國權貴,但軍隊中已經沒有了他們的立足之地,連茍全都不再擔任軍職,而是以軍校校長的身份,負責培訓一代一代的新時代軍官。
新一代的高級將領們,是年富力強的黃求還等人,中國現役的戰兵軍,保持在十三個軍,兵種則比過去多了一個射擊軍,裝備線膛步槍,負責精確射殺有價值目標,沒有單獨成軍,而是分散在各個營中。
作為皇帝禁衛軍的帥營,也擴編到了三個軍,一個騎兵軍,一個炮兵軍,一個射擊兵軍,騎兵一水的胸甲騎兵,射擊兵則全部裝備線膛步槍,炮兵家則主要是重炮,就是將當年獨立的炮兵軍納入了帥營統轄。
新的組建方式,讓一個戰兵軍的人數增大到了15000人,戰兵部隊總兵力總計23萬人,這對西方國家來說,是一只相當龐大的軍隊,但對中國來說,還是顯得過于袖珍了。但因為如此袖珍,讓兵員選擇到軍官培訓,都非常優秀,武器裝備更是精良,無論是火力還是技戰術水平,都絕不輸給歐洲任何國家的軍隊,就是訓練最嚴格的普魯士軍隊,也可以相比。
而且在一些領域中,甚至比歐洲軍隊的建軍思路更先進,比如醫院制度,目前的醫院系統、后勤補給系統,以及工程系統加起來,人數高達10萬人,這些輔助系統對戰兵戰斗力的保障是巨大的。最早是周瑯提出的設想,然后由軍隊在長期作戰中摸索優化形成的。
別的不敢說,至少在軍隊建設和管理思想上,周瑯堅信自己的軍隊已經站在了時代的前列,不是可以跟歐洲軍隊比擬,而是超越歐洲軍隊。
這才是他敢于壓上跟英國進行全面爭霸的原因,盡管爭霸這時候進行,還是有些突兀,但由于俄國的請求調停,到最后英國人的拒絕,周瑯決定抓住機會全力壓上,錯過了這次機會,下一次就不太可能碰到這樣的良機了。
這是什么樣的良機?英國人已經跟俄國人消耗了四年,英國的國力本就不如中國,又消耗了四年,現在中國加入戰爭,別的不說,光是接力消耗,也能耗死英國。此時那什么發達的金融體系,先進的制造業都不管用,在近四億人口跟一千多萬人口帝國對撼中,英國沒有任何勝算。
盡管選擇了一個最好的時機,但戰爭的過程依然讓人煎熬,英國人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非洲公司在印度的爭奪中,總體出于弱勢。印度洋的制海權已經在中國本督艦隊和非洲公司、歐洲公司聯合行動下掌握在了手中,可英屬印度擁有自我獨立作戰的能力,他們并不依賴英國的物質援助,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打造的軍工體系,甚至有能力向英國本土大規模出口武器,因此哪怕印度被封鎖了,他們依然能夠獨立作戰。
正規戰兵派出了十萬人進入克里米亞作戰,碰上英國、奧斯曼帝國聯軍,剛開始還處于下風,經過短暫的熟悉和調整后,已經開始分庭抗禮,甚至隱隱處于上風。
這種現狀總體是令人滿足的,因為中國軍隊的組織思想上,周瑯自信領先,可歐洲軍隊是一直在戰斗中成長起來的,中國軍隊卻已經近十年沒有進行過戰斗,兩者之間的戰斗經驗差距非常大,中國這一批年輕的新時代軍官,尤其是大批基層軍官,專業水平上絕對不差,就差在戰斗經驗上了,在大量從戰火中走來的中高級軍官還沒有完全離開軍隊之前,周瑯需要新一代軍官得到鍛煉。
陸軍的情況,周瑯是不擔心的,即便一開始不斷敗退,他也不擔憂,因為在整體軍事體系完備的情況下,隨著戰斗的進行,中國軍隊只會越打越強,他最擔心的是海軍。
英國皇家海軍的赫赫威名不是吹出來的,盡管英國人擅長炒作,但也得有貨真價實的戰績讓他們炒,英國陸軍就是吹成花兒,也就一個滑鐵盧,可悲的是,滑鐵盧戰役之所以出名,不是英國人打的多么好,而是因為這是拿破侖的最后一戰。論起重要性,滑鐵盧時代的拿破侖軍隊早已不是當年,基本上由新兵組成的大軍,數量還十分有限,打輸是正常。
英國皇家海軍則完全配得起他們的榮譽,他們從來沒有給英國掉鏈子,贏了每一場必須贏的戰斗。
為此周瑯忍了英國很多年,否則早在十年前,他就不會跟英國人客氣。還需要交換才能得到澳大利亞了。隱忍了十年,中國外洋水師的規模已經是英國的兩倍,一二三級戰列艦加起來高達200艘,所有艦長和專業崗位,全都是正規軍校畢業,完全按照英國海軍組建,常年進行打擊海盜的戰斗。
但跟二十年前碰到歐洲軍隊之前的陸軍一樣,缺乏跟歐洲強國正面交戰的經驗,一下子就推到面對英國海軍這種級別的對手面前,周瑯說不擔心是假的。
這幾年水師規模已經停止擴張,即便有新艦建造,也大都用于替換舊艦,大量半成品的軍艦放在船臺上慢慢釋放應力,如果需要一年內還會有50艘以上的大型戰列艦下水服役。
保留兩倍于英國艦隊的水平,周瑯再沒有信心,也覺得綽綽有余了,如果兩倍的裝備數量還無法戰勝英國人,那就真的沒必要琢磨如何跟英國人爭霸了,只能放棄跟英國人在海上爭雄的念頭。
海戰開始后,中國艦隊近乎全部出動,歐洲公司的艦隊從地中海收回,退守埃及,已經跟埃及阿里王朝達成協議,結成同盟,共同保衛蘇伊士運河。非洲、澳洲兩大公司的艦隊聯合巡航印度洋到好望角航線,配合南非王國攻占開普殖民地。本土艦隊則大部開進印度洋,全面封鎖英屬印度,尋機全殲英屬印度艦隊。
殲滅英屬印度艦隊沒有完成,對方在絕對劣勢下進行過幾場小規模的戰斗后,就退守印度港口,可是封鎖全面執行了。不但封鎖印度,同時封鎖蘇門答臘、錫蘭兩個英國殖民地。陸軍開始配合攻占英屬殖民地,周瑯已經決定,南洋將從澳大利亞公司領地中拆分出來,直接劃入中國領土,設置州縣。等攻占了蘇門答臘和錫蘭之后,也將并入南洋省。
在絕對實力下,很快蘇門答臘、錫蘭都被攻占,中國徹底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此時屬國緬甸也答應中國向英屬印度出兵,向孟加拉發動了攻勢。跟緬甸的協議是,許諾將以布拉馬普特拉河為界,以東的孟加拉割讓給緬甸。
此時的緬甸是一個國土面積相當龐大的國家,不但包含后世的緬甸全境,而且還控制著阿薩姆地區(包括后世印度的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
如果這次戰爭后,又奪取相當于后世孟加拉國一半,現在的孟加拉邦三分之一強的國土,面積將會是后世緬甸的兩倍。
尤其是將孟加拉的一部分劃入緬甸,又會讓緬甸的人口大大增加,孟加拉人口眾多,在英國統治下,1770年第一次饑荒的時候,就有1000萬人餓死,1783年又爆發了一次饑荒,但四十多年過去,總人口依然恢復到了3000萬以上,周瑯決定交給緬甸的孟加拉土地占孟加拉邦的三分之一,這會讓總人口還不到500萬的貢榜王朝人口增長到1500萬人以上。
這樣的緬甸將會成為南亞地區一個超級大國,難道中國就不擔心這個屬國失控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