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地人最了解當地的情況,只有當地人最急當地人之所急。
云南地處偏遠之地,既沒有大江大河可以通航,鐵路公司的干線也無法修到這里,云南人只能靠自己。
起步是步履維艱的,因為云南不但偏僻,關鍵還多山,是一個高原,別說修運河了,修官道都費勁。云南成立鐵路公司的時候,就像山西一樣,跟皇家鐵路公司聯系過,希望能將云南鐵路并入主干線,但皇家鐵路公司對此根本不感興趣,因為根本不可能修一條鐵路,穿越崇山峻嶺登上云貴高原,在這個時代,猶如天方夜譚。
云南人是很氣餒的,道路狀況讓云南長期對外貿易只能通過馬幫運輸,這大大影響了云南的經濟和民生。
云南最大的對外通道,是走南越國的紅河水道,南越國并入中國之后,被分為兩部,紅河以北歸廣西,紅河以南歸云南。
云南官府一方面聯合廣西大力疏通紅河航道,一方面圍繞紅河出口,開始布局鐵路。
云南偏僻,道路難行,但物產并不貧瘠,多山的地形造就了多礦的特點,因為造山運動和成礦運動是相伴而生的,云南有金銀銅等貴金屬礦,還有煤礦和錫礦。
滿清時期,由于抱持傳統的擔心礦徒聚集引起叛亂的觀念,限制開礦,又由于日本限制銅出口造成的制錢短缺,滿清在云南實行的礦政是官府控制,許可殷實之家開礦,但對礦山嚴格監督,不但對礦山的工人數量、產量進行控制,對礦山的產出也進行統一收購,這叫“官買余銅”政策﹐礦主繳納了20%銅課外﹐余銅由官府強制收購。由于官府給的價錢太低,引起投資減少,為了擴大開礦,準許礦山有10%的銅自行賣給鑄錢局﹐稱“通商銅”﹐有的廠準賣20%。但這種限制,造成大量私采私售行為,很難杜絕,因為許多私礦都是權貴經營的。
大周鼓勵開礦,商人申請執照就可以開礦,云南銅礦產量激增,滿清時期云南就是中國最大的銅礦產地,每年產銅八九百萬斤。大周一直沒有廢除制錢,以前是銀錢本位,現在可以說是金錢本位,只要制錢流通,銅就是錢。所以云南銅礦是十分有利可圖的,最大的成本是運輸。
鼓勵開礦政策,培養了一大批云南的礦業資本,為了提高自己礦山的產量,他們引入了許多新技術,蒸汽機在礦區快速普及,這又讓云南的機器產業開始誕生,大規模生產蒸汽機的工廠還沒出現,可大量生產零部件的大作坊出現了,機械水平的提高,又讓他們革新了大量采礦機器,云南的技術水平并不低。
有資本,有技術,就讓他們擁有突破地理限制的基礎條件。
輔之以合適的政策,是能夠產生超乎想象的結果的。
云南省的辦法并沒有超出這個時代,官府得到了批準商業公司的權力之后,并沒有濫用這些權力,而是加以引導。這種股份制商業公司是有特權的,不但可以發行股份,還可以發行債券,這會讓融資渠道和成本大大降低,關鍵是風險會大大降低,以前大家合伙或者獨資開礦,萬一運氣不好,開了一個廢礦,殷實之家基本上也就破落了。如果是股份公司就不一樣了,投入多少錢,賠了就賠了,不會波及其他產業,不會因為礦山欠下的債務,讓東家賣房子賣地來賠。
所以大量的礦主希望官府批準他們成立礦業特許公司,官府利用了礦主們的這種需求,向他們提要求,可以特許他們成立商業股份公司,但他們必須同時成立鐵路公司。
因此云南的礦業公司跟鐵路公司其實是一家公司,全名是云南路礦公司,由幾十家大礦主聯合創辦,投資百萬貫,發行債券兩百萬貫。
其實路和礦的利益,在云南是高度一致的,礦業公司向擴大利益,光靠提高產量已經很有限了,最大的阻礙并不是生產技術,也不是資本,而是交通運輸。
路和礦在修建技術上,同樣有共通之處,開礦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修路同樣需要這些人才。
礦主們派出他們經驗豐富的建筑師開辟道路,用開礦的爆破技術開山修路,一條條鐵路從他們的礦山通過元江(紅河),之后才是通往省城和縣城。云南路礦公司的鐵路修建,一開始不顯山不漏水,可幾年下來就成了氣候,云南的銅礦分布在七十余縣中,這些礦區短途鐵路漸漸連成了網絡。
這種鐵路網,當然不能跟后世的鐵路網相提并論,粗陋不堪。因為無法解決一些翻山越嶺的問題,鉆山隧道成本太高,在大多數翻山鐵路上,采取的甚至是用鋼絲牽引的辦法,上山用蒸汽動力牽引,下山利用坡度降落。但它終于解決了一個基本運輸問題,最后這些非常規斷線,匯聚到一個個集散地,這些集散地位于平谷或者河邊,最后對匯聚到元江上。
云南鐵路讓周瑯看到的不是技術的力量,也不是資本的運作方式,而是地方修建鐵路的意愿。跟后世一樣,地方上修鐵路的動力往往更大,各省都往鐵路總公司跑,去游說。
地方辦鐵路的意愿比皇家鐵路公司強,因為地方上希望用鐵路改善本地交通情況,皇家鐵路公司更愿意在發達地區修鐵路,而發達地區之所以發達,往往是因為本地交通情況本來就比較好,已經形成了頑固的交通利益鏈。
靠地方上改善交通,卻力量不足,畢竟地方上的鐵路公司,經營范圍是受到限制的。
這種限制不是周瑯給他們的限制,而是特許權制度引起的,特許權制度,是照搬西方的制度,西方的特許權都是有地域限制的,比如東印度公司就只能在印度經營,英格蘭銀行只能在倫敦周邊發行紙幣等等。皇家公司的特許權是國家級別的,覆蓋全國范圍,周瑯后來給地方下放權力,目的本來不是為了讓他們跟中央爭權,所以默認和接受這種地區劃分。現在看來,其實沒有必要。商業上的事情,限制還是要少一些。
地方政府在特許權發放上,無法跟中央競爭,引起地方商業公司也就無法跟中央商業公司競爭。皇家鐵路公司就有恃無恐,反正就算云南的鐵路修的再好,也無法影響他們。云南人就是在希望把鐵路修到外面,也只能在本地修。
徹底更改特許權制度沒有必要,讓地方跟中央權力相等后果無法預料,但可以開一個口子,周瑯決定重新解釋一下地方商業特許權的概念,解釋權反正在朝廷手里,在皇帝手里。他可以重新解釋,重新賦予這些權力新的概念。
周瑯的解釋是,允許特許權轉讓、合并,允許授予外地公司特許權。
這個解釋意義重大,這意味著云南人如果想把鐵路修到廣西去,就有了解決途徑,他們可以游說廣西官府授予云南路礦公司特許權,他們也可以收購廣西的鐵路公司獲得特許權,還可以通過跟廣西鐵路公司合并,得到特許權。
這意味著地方鐵路公司可以通過跟其他地方的同類公司合并,從而將經營地域擴大到本省之外。
對特許權的新解釋下發到各省,瞬間讓資本市場爆發了,各省的特許公司,不管有沒有業績,股價紛紛上揚。原因很簡單,他們手持的特許權成了可以交易的資本,即便本地公司無力經營,還可以出售謀利;與此同時,輸了跟江北運河公司官司的皇家鐵路公司股價、債券紛紛大跌,因為這樣一家公司的特許權力不再是獨一無二的了,地方鐵路工業已經可以通過合并來進行跨省鐵路經營業務,皇家鐵路公司糟糕的業績,吃到了苦果。
金融市場就是這樣,蝴蝶翅膀引起風暴在別的行業只是一個警示人的哲理,在這里則是血淋淋的現實。
皇家鐵路公司倒閉倒也不至于,但他們的壓力馬上就大了起來,不敢在慢吞吞的進行風險控制,必須盡快搶占市場了。
因為皇帝剛剛重新解釋了地方特許權含義,就有多家鐵路公司合并,而且都是在各地地方官府的推動下完成的,云貴兩省的路礦公司迅速合并,云貴歸一個總督管轄,貴州也需要出海口,最近的就是走云南,通過紅河出海。
不在一個總督轄區的,山陜鐵路公司也進行了合并,因為在中亞經商的晉商也很多,山陜商業勢力又一向同氣連枝,在許多地方的會館都是合辦,稱山陜會館。兩地經營鐵路業務的資本,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很快就促成了跨轄區的鐵路合并。晉商需要通過西安獲得進入中亞的鐵路通道,陜商也希望通過陜西進入草原發展。
最讓皇家鐵路公司驚恐的是,江北運河阻擋了鐵路公司南下之后,非但沒有遠離鐵路業務,反而開始謀求殺入鐵路行業,已經開始跟江蘇、山東等省的鐵路公司洽談出售鐵路特許權之事,如果他們從這些地方鐵路公司手里買下鐵路許可,那么運河公司反倒要殺入北方市場了。
皇家鐵路公司迅速采取各種針對措施,但他們的措施讓周瑯非常不滿,真的開始考慮要撤出皇家鐵路公司的投資,并且收回鐵路公司的皇家冠名!
因為這家公司做的出格了,他們采取的措施把壟斷權力運用到了極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