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采用的辦法很簡單,行政改革!他不斷的闡述通過公開公平的考試選拔合適的人才,比傳統的推薦制更加高效,更加公平。
這些論調在資產階層中是很有市場的,除了精神思想之外,這也附和資產階層的利益,因為他們的后代受到了最良好的教育,通過考試的話,他們的后代更容易成為統治階層。
地方本土派雖然有壓力,但他們也不是徹底反對,因為他們有人數優勢,他們的子弟接受教育也相對系統,遠比不成氣候的希臘資產階層規模更龐大。
用行政改革的大勢來壓自由派,扶持本土派有希望的下一代掌權,而這些通過考試上臺的年輕人,才是周成功真正的根基,因為他掌握了考試的權力,所以他就掌握了這些人的忠誠。另外他還需要通過權術,讓這些人無法在底層形成勢力。
反腐讓大量的貪官落馬,空缺的位置開始通過統一的考試來選拔,考試者成分復雜,最多的當然是本土派,但不拒絕外國僑民,奧斯曼境內的希臘移民參加考試。
這基本上就是把中國的科舉制度搬到了希臘,科舉制度在歐洲有非常好的名聲,出于對貴族統治的批判,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精英們沒少歌頌科舉制度。這種制度弊端其實是很大的,但至少目前的希臘人挑不出毛病。
結果讓周成功迅速將一些實權要害部門安插上了這些考試出來的學生,當然他也不是傻子,真讓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學生掌握這些實權職位,是坐不穩的。所有考核通過者,都經過他親自面試,一來是加強對這些官員的影響。二來他真的需要面試一下,把那些確定有能力的人才選拔出來,選拔人才才是科舉制度的初衷,當然,作為君王,任何東西都可能成為政治工具,而科舉的政治威力,超乎想像的強大。
這一點希臘人不知道,但周成功深知這一點。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女皇帝,那就是武則天,這是一個普通人完全無法理解的現象,為什么在盛唐時候,剛烈的唐人能夠接受一個女人做皇帝,在男尊女卑的時代,連柔弱的宋人都無法接受一個女人騎在男人的頭上,更何況唐人呢。
熟讀資治通鑒、和新舊唐書等傳統政治學的周成功卻知道其中的道理,原因就出自科舉制度上了。在隋唐之前,中國流行的政治選才模式稱之為九品中正制,最早是三國時期的曹丕時代定下的。方法是,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有名望,善識別人才的官員任“中正”,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
這跟西方的推薦制是類似的制度,西方政府選用職員,都是由貴族或者官員推薦的。這種推薦制度在歐洲一直保留了下來,并且推廣開來,不但是政府官員,就是普通職員,如果離職前不能得到前單位的推薦信,很難得到下一家單位的工作。
中國古代長期執行這種制度,為了讓官府用人得當,不至于被所謂的“地方賢良”用推舉權壟斷了官員選拔,有作為的皇帝對此的監督是十分嚴厲的,有作為的皇帝都希望能夠做到鄉野無遺賢的程度。但在一個人情和宗法社會,徇私情況無法避免。于是這種制度執行到后來就演變成只從名門望族中選拔官吏,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名門望族壟斷權力現象,中國開始進入了門閥時代。
所以后來誕生了更加公平的科舉制度,最早就是從隋朝開始。但隋朝歷史太短,還沒來得及讓這套制度發揮威力。到了唐朝,門閥勢力依然很強大,唐初李世民時代,編制天下名門等級,許多山東大家族的品級甚至比李唐王室還高。跟隨李唐王室起家的長孫無忌等關隴門閥更是壟斷了朝廷官職,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李世民一代雄主,堅持采用科舉選人制度,每每看到天下士子踴躍參加高考的現象,會歡喜的感嘆,“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這聲感嘆中,除了有雄才偉略的帝王對人才的渴望之外,恐怕還包含著對門閥壟斷權力的擔憂。
經過李世民的積累,唐朝官府中的職位開始從門閥壟斷,漸漸轉向科舉出身的寒門掌握。到了武則天時代,寒門士子的力量,已經可以跟門閥相抗衡,但門閥勢力借助歷史優勢,依然控制著高層職位。這時候武則天夫婦開始鏟除長孫無忌等門閥勢力,用的都是寒門士子。正是因為武則天跟科舉士子結盟,通過共同的敵人門閥勢力,才讓她積累了以一個女人的身份,君臨天下的政治力量。
周成功用科舉對付自由派和本土派的辦法,方向是正確的。可惜,武則天是借力了李世民時代無數次科舉儲備的寒門人才力量,周成功卻希望畢其功于一役,通過一次科舉考試,就讓這些新階層幫助他掌握政權。
而且他重點打擊的都是自由派,一個個不稱職的自由派官員被罷免,然后很有用心的換上那些有行政經驗的科舉士子,而這些士子中,周成功偏重使用那些本土大家族的子弟,希望能夠借此得到本土派的支持。
周成功的激進措施,刺激到了自由派,自由派這些年能一直壓著本土派,不是沒有原因的。那些革命功勛們雖然在行政職務上丑態百出,但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是,他們對軍隊的影響力很大。
當周成功毫不留情的罷免了幾個革命中建立過功勛的官員后,自由派終于選擇了反擊,他們發動軍隊包圍了雅典的臨時皇宮:一個富商的豪宅!
改革引起了政變,而且很有可能再次流血,消息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因為一個中國皇子如果死在希臘政變中,后果難以預料。
支持周成功的一些新銳官員十分惶恐,進宮游說國王跟叛軍和談,周成功接受和談的建議,但他在談判中態度依然強硬,撤換不稱職的官員,這在任何道理上都講得通,他堅決不肯向自由派妥協。
反而要求自由派放棄這種不合法的手段,他保證不會追究反叛軍隊的責任,以及赦免參與軍官的罪行。很顯然,他強硬的態度,自由派是不可能接受的。于是攻打皇宮的行動開始了。
這時候那些周成功身邊的官員更加驚恐,他們不太明白國王為什么要強硬。國王反而十分輕松的安危他們,“不過是一群窮途末路的賭徒的垂死掙扎罷了,這樣的反抗一點都不值得擔心。”
他的自信是有理由的,他那三千雇傭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其中的軍官都是長期在鎮壓反叛中鍛煉出來的,士兵是可靠的克里特希臘人。
而叛軍不管怎么說,心理上不可能那么坦蕩,不管他們的軍官如何向他們灌輸革命有理的道理,最下層的士兵,也很難接受一個名聲很好的國王夫婦是中國間諜,或者是奧斯曼帝國傀儡這種說法。
最下層的士兵看到的,是國王夫婦曾經多次走訪過他們的軍營,對他們的居住條件深表同情,為他們撥款修建體面的營房,而國王夫婦自己卻連王宮都還沒建呢。
人心向背之下,被利益驅動的軍官推動的反叛,除非實力懸殊,一般很難成功。
叛軍的進攻進度緩慢,一萬多希臘革命軍隊進攻三千人防守的王宮,竟然久攻不下。
而這時候,地方軍隊竟然開始向首都以東,伊庇魯斯地區的軍事部族、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本土派軍隊,都向希臘開進。
不到一個月,這些軍隊就已經進抵雅典近郊,自由派首領宣布接受國王的條件,叛軍首領命令士兵放下武器,然后一批自由派政要坐船離開了雅典,跑去西方流亡去了。
國王走出了王宮,對放下武器的叛軍發表講話,宣布他們都是被裹挾的,他們只是在執行命令,他們沒有任何罪行。告訴士兵們放心,他們不會受到任何處罰和追究。接著集合軍隊中的所有中高層軍官,對這些人就沒必要客氣了,統統撤職,并且監禁起來。
對剩下那些中低層軍官和普通士兵,周成功先是自己安撫了一番,然后清楚當地的宗教領袖前去看望他們,向他們保證國王的仁慈,同時希望他們不要再次背叛國王。之后周成功才派自己衛隊中的軍官去接管希臘軍隊。在國王寬大政策以及包圍了希臘的地方武裝的威壓,以及宗教首領們的精神軟化下,中低層軍官服從了國王的命令,愿意服從這些國王派來的高級將領。
一場政變,不但沒能把國王拉下馬,反而讓國王獲取了更高的威望,同時還讓他控制了戰爭中組建起來的希臘軍隊。
之后國王跟地方的“擒王”部隊首領們會晤,然后地方軍隊撤離雅典,回到原地駐防。
本土派和國王聯合做掉了長期壓在他們頭頂的自由派,但一山不容二虎,希臘這個小池子里放養不下兩頭鯊魚,本土派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國王下一步目標,已經落到了他們的身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