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后,就像奧斯曼帝國認為的那樣,希臘軍隊確實不是他們的對手。
馬爾馬拉海戰之后,希臘海軍遭受重創,國王進行緊急動員,將能用于作戰的武裝商船都征集起來,可依然不是依靠雄厚實力打造出來的奧斯曼帝國海軍的對手,這本就不是一場公平較量,一個是人口百萬左右的希臘,一個是人口5000萬的奧斯曼帝國。
通過收縮海軍,依托近海防御工事,希臘在海上勉強能夠保護自己的海岸。但在陸地上就沒有辦法了。
對奧斯曼帝國宣戰,不但是國王的意愿,更是所有希臘地方實力派的意愿,因為奧斯曼帝國斷絕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海運。如果說希臘有不愿意開戰的地方派系,那就是北方的伊庇魯斯和塞薩利兩個地區,不是奧斯曼帝國的封鎖政策沒有影響他們的生存,而是一旦開戰,他們將承受絕大部分壓力。
此時的希臘,跟后世的希臘相比,國土大概只有一半左右,僅僅占有伊庇魯斯南部,色薩利地區和以南地區,這意味著一旦開戰,伊庇魯斯和塞薩利將成為地面戰爭的前線,整個希臘都無力跟奧斯曼帝國對抗,更別說兩個小小的地方實力派了。所以他們之前反對戰爭,在國民會議上,爭論不休。最后在其他各地以及國王保證用全部陸軍力量支持兩地后,他們才同意向奧斯曼帝國宣戰。
其實即便得到這些承諾,希臘人也不看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夠對抗奧斯曼帝國,他們寄希望于歐洲列強的干涉,不跟奧斯曼帝國宣戰,他們會直接損失黑海貿易,對比英國、荷蘭都更依賴海貿的希臘來說,這意味著慢慢死亡,一旦宣戰,他們還有可能像獨立戰爭時期一樣,得到歐洲列強的支持,最后也許會打破奧斯曼帝國的封鎖,至于勝利,此時即便是最樂觀的希臘人也沒有信心。
北方兩區希望能夠依靠整個希臘的力量,將奧斯曼軍隊擋在邊境地區,然后等到歐洲列強的干涉。可惜其他各地的承諾是好的,但能否做到,什么時候做到,這些就不是兩區能夠決定的了。
結果開戰后,奧斯曼四萬大軍長驅直入,從北方的馬其頓地區、色雷斯地區,甚至阿爾巴尼亞地區攻入希臘北方,全都由北方兩個地方實力派對抗,其他各區,甚至國王的軍隊都遲遲趕不過來,讓他們傷亡極為慘重。
兩區代表在國民會議上十分不滿,天天催促國王協調各區出兵。國王要求臨近的西希臘和中希臘大區立刻支援,但兩區各種借口,觀望態度很明顯。地方派系,說白了就是軍閥,是軍閥當然會有保存實力的念頭,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打自己的小算盤。
結果貧弱的伊庇魯斯只定當了十八天,塞薩利也只多堅持了五天時間,此時國王的軍隊已經出動,剛剛進入中希臘地區。
伊庇魯斯和塞薩利地方派,跟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協議,奧斯曼帝國保護他們利益的情況下,他們再次宣布向奧斯曼蘇丹效忠,反正這些地方派系,過去就是為蘇丹收稅的走狗,投降奧斯曼帝國,不過是回歸了他們的本來角色。
但今時不同往日,民族主義在整個歐洲傳播。通過獨立戰爭,希臘的民族主義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希臘人”的身份認同在這十來年中,已經在新一代的心中扎根。過去地方派系因為利益跟中央互相掣肘,對許多本地人來說,因為他們也能享受到這種保護利益,所以他們默認了這種現狀,甚至有些地方派的知識分子公開宣揚地方自治才是希臘傳統精神,作為世界文明中心的希臘,不需要從后輩的西歐學習他們的制度。
但這一次,地方派系的這種投降行徑,引起了整個希臘的憤慨,連他們自己的知識精英都背棄了他們,再也沒有人為這種分裂割據的現狀洗地了,分裂就是分裂,一盤散沙就是一盤散沙,不管如何粉飾,在巨大的壓力面前,都是沙丘堆砌的城堡,不堪一擊。
北方兩區的投降,讓其他四個區的代表很憤怒,將兩區代表從國民會議上趕了出去。
然后四區開始認真商討聯合防御的協調問題,大家表面上承認國王是所有軍隊的統帥,可全都不同意交出軍權,讓國王統一指揮,在各種扯皮中,前線繼續潰敗。
西希臘和中希臘大部被奧斯曼軍隊攻占。此時抵抗實力就剩下了伯羅奔尼撒半島、雅典區和埃維亞島了。其中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屬于西希臘、埃維亞島屬于中希臘,名義上四個區的聯合抵抗還沒有結束,可實際上抵抗的中堅只剩下伯羅奔尼撒和雅典區了。
這兩區一直都是希臘最強大勢力,早在古希臘時期,雅典同盟和斯巴達同盟以兩地為根基,都各自擁有數十萬人口和數萬軍隊,可惜到了現代,兩地人口反而下降了,雅典區人口過去只有二十萬,這幾年國王鼓勵工業,吸引移民,才讓雅典區人口增加到了三十萬人。
所以雅典區是最強大的,國王又利用自己的地位優勢,組建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而伯羅奔尼撒地方勢力只有一萬出頭的軍隊。
最明智的選擇,現在伯羅奔尼撒應該積極支持國王,將自己的武裝力量交給國王指揮,從而更容易包圍剩下的國土?上У氖,伯羅奔尼撒依然拒絕國王指揮他們的地方軍隊。原因很簡單,占領中西希臘之后,奧斯曼帝國大軍下一步肯定是先進攻雅典,要攻打伯羅奔尼撒,必須通過科林斯地峽,不攻占雅典,奧斯曼軍隊是不可能抵達這道地峽的。這道地峽是一座天險,歷史上希波戰爭中,斯巴達人就是在這里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軍的。
戰爭的失利,讓伯羅奔尼撒地方實力派變得更加偏執和有恃無恐,他們甚至開始懷疑國王的能力。他們認為中西希臘的丟失,國王應該負重要責任。因為根據戰爭的情況,國王的軍隊是第一個撤離的。反倒是當地武裝堅持到了最后,畢竟人家是保家守土的。根據這種情況,伯羅奔尼撒代表表示,他們無法將本地軍隊交付一個一個不肯為伯羅奔尼撒戰斗到底的勢力指揮。
周成功并不否認中西希臘的撤退,政府軍是率先撤退的,而且是奉了他的命令。周成功一開始確實有借奧斯曼帝國之手鏟除地方派系的想法,可那是在剛開始;看到奧斯曼帝國軍隊確實比希臘軍隊強大的現實之后,在保衛中西希臘的戰斗中,政府軍作戰是相當賣力的,排除了一萬三千軍隊,傷亡了三千多人。奈何總體實力差距太大,奧斯曼的軍隊已經增加到了八萬,這幾乎是整個希臘人口的十分之一,在技術水平、裝備水平差不多,甚至奧斯曼軍隊還略好的情況下,幾乎很難阻擋住對方。所以周成功最后下令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不是他有私心,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他還是懂得,鏟除地方派系很有必要,但不能因此丟失了整個希臘。所以伯羅奔尼撒人的指責沒有道理,但卻也是事實。
周成功懶得邊界,組織雅典保衛戰才是正經道理。經過這段時間的政治運作,殘存的中西希臘勢力,已經愿意接受國王的整編,他們在伯羅奔尼撒西北部和埃維亞島上的軍隊,全都撤到希臘境內接受重新整編,然后在國王的旗幟下保衛雅典。
整合地方派系的力量,讓周成功的軍隊恢復到了兩萬人,但跟奧斯曼大軍相比,差距依然很明顯。
但這段時間,周成功在外交方面并沒有閑著,戰爭爆發之后,他迅速展開外交行動。法國、俄國都愿意支持希臘,給予了大量的軍事援助,除了提供大量武器援助之外,還以個人名義派出了一些“退伍軍官”來希臘做顧問。尤其是俄國,黑海沿岸古代就有大量的希臘殖民地,以希臘語為官方語言的東羅馬帝國時期,黑海沿岸都在東羅馬的統治之下,東羅馬帝國滅亡也不過幾百年時間,因此黑海沿岸有大量的信奉希臘正教的希臘僑民。
其中許多僑民在俄軍中服役過,甚至許多人都擁有俄國貴族頭銜,比如領導希臘起義的友誼社領袖中就有大量這種身份的人。比如率先組織起義的依普希蘭狄斯,就長期在俄國外交部門工作。
這些“志愿兵”的到來,大大加強了希臘軍隊的力量,讓希臘軍隊總兵力達到三萬人,雖然跟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數量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可依托有利地形漸漸阻擋住了戰線越來越長的奧斯曼帝國軍隊。
不過此時奧斯曼帝國依然認為勝利十拿九穩,他們只是因為希臘過于復雜的地形,導致運輸給養暫時的困難,只需要對峙幾個月,等待給養和新的援軍到來后,他們就能發動新的戰爭。
周成功也不滿足第一次成功擋住了奧斯曼大軍進攻的局面,事實上他一直在計劃反攻,一個他等待已久的消息終于傳來了,滿清帝國出兵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