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功成功加冕希臘國王不久,其實就跟滿清帝國建立了聯系,而且一年后就達成了秘密協議,希臘最大的敵人肯定是奧斯曼帝國,因此為了自身安全,周成功一直將奧斯曼帝國當作最大的威脅,跟滿清帝國的秘密協議當然就是針對奧斯曼帝國的。
滿清答應在奧斯曼帝國攻擊希臘的時候,出兵相助,除了希望通過周成功中國皇長子的身份,跟中國皇帝建立緊密的聯系外,攻擊奧斯曼帝國,對滿清帝國也是有好處的。他們只占據了半個兩河流域,而滿清帝國已經發現,兩河流域才是他們統治區最適合發展農耕的地區,占領整個兩河流域,對他們的未來具有戰略意義。
只是南京和會上達成的國際條約體系,滿清帝國無力對抗,但這個體系一旦破裂,他們就可以向奧斯曼帝國下手了。
希奧戰爭爆發后,經過幾個月的準備,二十萬滿清八旗軍隊從背后殺入了奧斯曼帝國,直取整個兩河流域。奧斯曼軍隊在進行改革,滿清軍隊也沒停止過改革。早在嘉慶還在伊犁的時候,他們就通過向俄國學習,學到了盤全歐洲軍隊組織方式和戰斗方法。
克里米亞戰爭之后,他們發現跟歐洲軍隊還有很大的差距,繼續進行變革,通過黑海地區引入了大量歐洲軍事知識,建立了他們自己的軍校和軍工體系。老實說,現在的滿清帝國,在組織力上,甚至要高出奧斯曼帝國許多。
因為奧斯曼帝國身上的包袱太沉重了,復雜的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讓他們如同一步老爺車一樣,一直在改革,一直改不好;滿清則是一個破敗中新生的政權,而且滿清統治草原民族的經驗一直就很老道。他們對草原民族的統治力,一直可以跟俄國相比。比奧斯曼帝國高明了太多。
在最麻煩的宗教問題上,滿清帝國兩代君王,也從乾隆那里學到了殘酷卻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蒙古人當年的屠殺,臣服者編入八旗,讓宗教徹底服從于政治,不服者斬殺殆盡。結果通過這些辦法,他們成功統治了桀驁不馴的中亞草原民族和波斯人,將他們編為回部八旗、波斯八旗,跟漢八旗和滿蒙八旗一起,構成了現在的滿清帝國四大基石。
當然這種制度未必絕對穩定,可是跟奧斯曼帝國相比,就穩定多了。
這幾年滿清統治力已經略有下降,因為吞并了波斯之后,擁有了漫長的海岸線,他們無法組織沿海居民做貿易,慢慢對此進行開放,現在已經允許境內有自由商人階層了。對商業不再絕對控制的滿清政府,事實上是沒有過去的組織力強了,雖然總的財富變大了,但政府集中資源的能力卻變弱了。
但依然比奧斯曼帝國要強,因此這些年來,他們能以奧斯曼帝國三分之一不到的人口,一直讓奧斯曼帝國忌憚卻不敢對他們動手。現在反而直接殺入了奧斯曼帝國境內,希望奪取整個兩河流域,讓本國獲得一個條件優良的糧食產地。
奧斯曼帝國在兩河流域的防御并不空虛,相反在這里一直駐扎著重兵,但人數卻只有三萬人,沿著漫長的底格里斯河布防,根本阻擋不了滿清重兵的重點突擊。很快他們就殺入了兩河之間,奪取了幼發拉底河以東土地,并且沿河而上,深入奧斯曼帝國腹地。
戰爭一開始,希臘駐南非的使館就開始組建南非雇傭兵,大量補奴隊接受高額軍餉,加入了希臘軍隊,其中軍官是中國的亡命徒、黑人部落首領和部落勇士,以及歐洲冒險家,士兵大多數都是當地的黑人士兵,過半都是那些軍官的奴隸。
這樣的一支雇傭兵,在印度被認為戰斗力不行,但對現在已經沒有選擇的希臘來說,或許是一根救命稻草。而且這樣的軍隊數量相對龐大,足足招募了五萬人。
由于已經在印度被證明軍紀極差,影響極壞的黑人雇傭兵如果進入希臘作戰,會讓希臘遭受很大程度的破壞,對自己在希臘名聲極為看重的周成功不打算把這只雇傭兵帶回希臘,而是希望他們能在其他地區作戰,在奧斯曼帝國本土作戰。
要將這只雇傭兵送到奧斯曼帝國作戰,意味著希臘必須在奧斯曼帝國本土登陸,如果希臘有這個能力,也就不需要被奧斯曼帝國打過來了。
所以周成功依然需要拉攏同盟,一個可以將南非的雇傭兵送入奧斯曼帝國作戰的盟友,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埃及幾乎是一個天然的盟友,他們跟奧斯曼帝國陸路接壤,此時雙方的邊界劃在中東的敘利亞地區,雇傭兵可以直接從埃及領土過境,直接進攻奧斯曼帝國本土。
但周成功統治的希臘跟阿里王朝關系建立相對較晚,阿里王朝幫助奧斯曼帝國鎮壓希臘革命,雙方是有血債的,雙方都不方便接近對方,尤其是周成功,一旦跟埃及結好,就好像后世一個阿拉柏國家跟以色列改善關系一樣,國內的宗教勢力會讓政府吃不了兜著走。
直到周成功在雅典站穩腳跟之后,才可以不顧民意的限制,主動跟埃及靠近。
這次靠近,是通過歐洲公司穿針引線做到的。歐洲公司在埃及的影響力巨大,牢牢控制著蘇伊士運河的經營。而運河收入,已經是埃及最大的一筆財政收入了。
但阿里王朝其實并不需要希臘,哪怕他們也有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政策,但單單阿里王朝自身的實力,就已經超過了奧斯曼帝國。所以,哪怕有歐洲公司的穿針引線,希臘跟埃及的關系依然很難建立。直到三年前,阿里王朝從奧斯曼帝國奪取了敘利亞后,埃及才開始跟希臘走進。
十年前,阿里幫助奧斯曼帝國鎮壓希臘革命,在歐洲列強的干涉下,埃及海軍全軍覆沒,戰后,阿里要求奧斯曼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把敘利亞交給他作為補償。馬哈茂德二世拒絕。
這讓阿里很不滿,重新整頓艦隊、軍隊后,1831年,阿里帕夏命令長子易卜拉欣率軍進攻奧斯曼帝國,奪取敘利亞甚至小亞細亞地區。埃及軍隊長驅直入,一路攻城略地,圍攻六個月之后,敘利亞地區最大港口阿卡投降,整個敘利亞被埃及攻占。埃及軍隊繼續向小亞細亞進軍,在孔亞戰役中易卜拉欣擊敗了奧斯曼帝國大維齊親自帶領的軍隊,打開了通往伊斯坦布爾的道路。
阿里這個人,是一個典型的梟雄性格,即貪婪大膽,又小心謹慎。即便他的軍隊,完全壓制奧斯曼帝國經過改革的新軍,但他卻繼續在占領的領土上發行奧斯曼帝國的貨幣,并在禱告時使用馬哈茂德二世的名字,承認他是回教世界的共主哈里發,承認埃及是奧斯曼帝國下轄的一個省區。
這么做的目的,是擔心西方列強的干涉,讓這場戰爭保持在回教世界內戰的范圍之內,阿里王朝沒有提出滅亡奧斯曼帝國的要求,阿里的目標在于廢黜當時的蘇丹馬哈茂德二世,讓蘇丹的兒子,當時還是嬰兒的阿卜杜勒·邁吉德來取代他,這樣一個幼子登基,實際上阿里就等于控制了奧斯曼帝國的朝政。
這種盡量將戰爭裝扮成內戰的政治手段,依然引來了歐洲強國的干涉,俄羅斯擔心新興的埃及取代奧斯曼帝國之后,會更難對付,因此開始向奧斯曼帝國提供軍事援助。同時調停埃及跟奧斯曼帝國的戰爭。
在俄國的調停下,雙方達成了和平協議。阿里王朝沒能通過廢除馬哈茂德二世,徹底操控蘇丹廢立的權柄。但是得到了敘利亞作為補償,奧斯曼帝國不得不任命阿里的兒子易卜拉欣為敘利亞總督、同時承認阿拉柏半島為埃及領土。
阿里王朝是一個十分值得拉攏的對象,只要能夠跟阿里王朝結盟,希臘幾乎立于不敗之地,都是模仿西方建立的新式軍隊,埃及軍隊明顯強于奧斯曼軍隊。只要埃及參戰,從敘利亞方向進攻小亞細亞,奧斯曼帝國腹背受敵,幾乎不可能有精力來攻打希臘。
問題在于,阿里王朝為什么要幫希臘,希臘能給他們什么好處,讓他們跟希臘結盟。要知道埃及可不是滿清帝國,跟中國領土并不連接,對中國也沒有刻骨銘心的懼怕,只知道這是一個比歐洲強國更強大的國家,不敢招惹,也不會跪舔。
周成功做足了功夫,摸清了阿里內心深處的擔憂和渴望,此人明明比奧斯曼帝國實力更強,卻沒有自立門戶,周成功一開始以為阿里擔心脫離奧斯曼帝國,會引起奧斯曼帝國的攻擊,后來埃及軍隊展現出來的力量讓他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存在;周成功又猜測,是不是因為擔心國內的宗教勢力,而不敢脫離擁有哈里發名義的奧斯曼帝國,但他發現,阿里對埃及宗教勢力的控制比奧斯曼帝國更嚴密。如果埃及的宗教勢力能夠左右阿里的權力,阿里反而要脫離奧斯曼帝國了,因為如果不脫離,奧斯曼帝國則有可能利用宗教力量干涉阿里王朝。
一切證據都表明,阿里心中所圖,不僅僅是一個埃及,而是整個奧斯曼帝國,他想做整個回教世界的繼承者,成為下一個奧斯曼帝國,所以他的目的不是滅亡一個奧斯曼帝國,而是取代這個奧斯曼帝國。
摸清楚這個道理后,周成功立刻投其所好,提出支持阿里成為回教世界的哈里發!
但光憑這種表態,是不可能讓極度務實的阿里接受的,因為一個小小的希臘表示支持阿里成為哈里發,就好像戰國時候,犬戎部落跑過來告訴秦國,說愿意支持秦王取代周天子一樣。
秦王或許有取代周天子的實力和野心,但卻不得不顧及后果,犬戎即跟周天子半毛錢關系沒有,也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秦國的能力,這種情況下,秦王怎么可能答應跟犬戎合作一起對付周朝呢。
因此理所當然的,阿里王朝一直沒有答應跟希臘合作,此時周成功招募了五萬雇傭兵,沒有埃及的合作,甚至無法運送到奧斯曼帝國領土上作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