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局勢十分微妙,不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是一個四方權力結構。
最弱的毫無疑問是波拿巴家族統治的魁北克王國,現在已經不是拿破侖統治了,因為去年拿破侖突然死了,他兒子羅馬王路易波拿巴繼位,得到了各國的承認。
拿破侖死的很突然,他死之前都說他壯的跟頭牛一樣,在魁北克密布的大森林中時常狩獵棕熊,這樣的人突然就死了。有人說他死于打獵,但他身上找不到被野獸襲擊的痕跡,反倒有一些撞擊傷,有人說他是因為戰馬受到驚嚇,把拿破侖拖拽到了叢林之中,在林間灌木中拖拽而死。但是作為一代名將,他的戰馬不是那么容易受驚的,即便戰馬受驚,他的騎術也不太可能那么容易就被拖拽而死。
總之拿破侖的死充滿秘密,他死后他的兒子羅馬王迅速繼位,對外宣稱拿破侖死于狩獵的意外,至于是什么意外,沒有交代。羅馬王早在魁北克王國成立之后,就被他外公奧地利皇帝送到了美洲,他本該在1832年在奧地利的美泉宮死于肺結核,不知道是因為加拿大地區干凈的空氣,還是因為自由帶來的心情舒暢,羅馬王雖然身體很弱,但一直活著,而且與一位美籍法裔富商之女結婚,生下了兩兒三女。
拿破侖統治了魁北克十年,從1827年統治到了1836年,除了前兩年一直在進行戰爭之外,后八年都在進行建設。魁北克是一個法國殖民地,法國人相對擅長農業,因此魁北克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地區,商業上過去他們通過控制圣勞倫斯河攫取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可惜英國人控制哈德遜灣之后,他們的商業壟斷就被打破了,之后魁北克被英國奪取之后,法國人在這里的商業中,基本上就少有作為了,開始轉化成為一個農業民族。
這里不缺土地,因此只要肯種地,是餓不死的。法國大革命中,大量逃往貴族,為這里帶來了知識精英,有好的一面,比如提高了管理能力,讓他們以一個殖民地的身份,可以長期跟英國對抗,從英國手里保證自己的權力;也有壞的一面,那些大革命前的保守勢力,為這里帶來了極為保守的思想。
拿破侖剛剛到魁北克的時候,曾經宣示向教會效忠,可是當他站穩腳跟之后,就開始限制宗教的權力,這幾年甚至頻繁傳出拿破侖要在魁北克推行改革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這些消息導致了拿破侖的死。
拿破侖統治期間,魁北克的發展還是不錯的,人口從過去的幾十萬人迅速提高到了兩百萬人,拿破侖的巨大威望起到了作用;法國一旦政局不穩,老百姓就愿意高喊拿破侖的名字,顯然他對法國人的吸引力是很強的,那些走投無路的法國人,只要是打算移民的,恐怕首先就會想到拿破侖統治的魁北克。其他還有美國法裔甚至中國的法國人。
甚至導致這幾年在中國投資的法國資本家大量流失,他們早年有一批人就是投奔拿破侖而來到中國的,在這里積累多年,已經頗具規模,結果拿破侖在魁北克建立國家,他們中不少人竟然賣掉自己的豪宅、工廠和商鋪前往一窮二白的魁北克。
尤其是前幾年經濟危機期間,由于中國公行只救中國錢業機構,而不救法國銀行,導致很多法國銀行家不滿,或者破產,這些高智商人群也大量前往魁北克謀生。
美國和中國的法裔族群移民,帶來的大多數商業資本和經驗,大大促進了魁北克的商業發展,工業革命雖然沒有開始,可是一些傳統的行業,比如鋸木、造船、磨面等已經開始引入水力機器,開始機械化了。
可魁北克依然只是一個落后的小國家。奇怪的是,在拿破侖執政的時候,200萬人的魁北克王國,大家都認為是美洲地區一個重要的國家,當拿破侖一死,所有人都感覺,似乎這個國家也不是那么總要了。在一個強壯如牛的拿破侖手里,跟在病懨懨的羅馬王手里,魁北克似乎是兩個國家一樣。
這七八年時間,隨著中國、美國都試圖染指家拿地地區,英國人拼命向簡單輸送人口。
英國雖然不是一個人口大國,但英國人的觀念中,對移民并不排斥,因此英國人向外遷移是很頻繁的。據統計1815到1930年,1140多萬人從不列顛移出,730萬人從愛爾蘭移出。僅在1853到1900年,就有467萬人離開英格蘭和威爾士,89萬人離開蘇格蘭。
這種程度的移民數量,以及移民的后代,加起來比英國總人口都多,說英國移民在海外繁育出一個新的英國,絕不夸張。努努力,英國每年向外輸送20萬人不是問題。
但有一個問題,英國的自由移民,往往受到美國富裕的生活條件吸引,每年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是移民美國的,移民加拿大的人口比美國少之又少。為了防止簡單淪入美國和中古之手,英國開始采取措施限制移民前往美國。加大移民加拿大的優惠政策,給予大面地的土地,每個移民,只要愿意移居加拿大,就給予160英畝土地。停止了向塔斯馬尼亞流放囚犯,將他們全部流放到加拿大,為開發加拿大提供勞動力。還向北歐地區的挪威、瑞典、丹麥甚至德意志等國開放加拿大,吸引這些日耳曼血統族群移民。
通過這些方式,英國成功每年向加拿大輸送高達30萬人以上的移民,八年之后讓加拿大人口增加到了400萬左右。
這種移民速度,依然無法跟中國相比,但卻壓到了美國。美國人通過雷德河向北進入加拿大中部地區,進入溫尼伯湖一帶擴展。當地之前一直是印第安人的勢力范圍,這些印第安人拿著英國武器,受英國招募,發生戰爭的時候,往往就沖在對美作戰的第一線,讓美國人深恨這些印第安人。
他們的拓荒者進入這里,驅趕印第安人,建立殖民要塞,宣稱對這里擁有統治權。并在溫尼伯湖南岸建立了一個城市,就叫溫尼伯。
中國卻通過密蘇里河、雷德河向北擴張到了南薩斯喀徹溫河一帶,在兩岸都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并跟當地的印第安部落簽訂了保護協議,宣稱對這一帶擁有統治權。
其實各方的勢力是犬牙交錯的,那薩斯喀徹溫河南邊也有英國據點,北邊有中國據點;溫尼伯湖地區既有美國據點,也有英國據點。但都只有一些殖民據點,真正的移民并不多,移民人數最多的中國,也不過移民了一百萬人。
此前是中國跟美國聯合向英國殖民地滲透,英國宣稱對整個加拿大地區擁有主權,中美兩國都不承認,最后大家各自努力滲透,現在到了各種勢力犬牙交錯,各種沖突市場發生的時候,終于英國人提出希望通過談判劃分北美領土。
美國人積極響應,盡管他們跟中國的疆界早就劃分清楚,互相之間在土地還完全沒有開發出來的情況下,不存在互相爭奪,但可美國人竟然也開始積極支持三國一起劃分國界,顯然美國漸漸開始站在了英國一邊。
之前在美洲,拿破侖作為最弱小的一方,一直跟最強大的中國結成同盟,從而達成了一個強弱平衡,現在拿破侖死了,羅馬王繼位,魁北克被人不再重視,羅馬王對中國的態度也開始模棱兩可,沒有他父親的雄心壯志,似乎對介入大國爭端沒有興趣。這就變成了中國獨立抗衡英美兩國。
在北美地區,盡管中國人口最多,稍微多于美國,但英美聯合起來,實力就比中國要強大許多了。一旦因為北美地區頻繁的殖民地據點沖突,三國爆發戰爭的話,中國將處于不利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皇太子最好的選擇是接受談判,可他竟然拒絕了。
英國和美國進行了單獨談判,然后雙方完成邊界劃分,英國承認溫尼伯湖以南、雷德河以東到伍茲湖一帶歸屬美國,撤走所有的英國據點,停止對當地印第安部落的支持。
美國人向北擴張的目的,其實也不是為了領土,領土的話,大平原地區比這里更好,土地更容易開墾,氣候更溫暖,交通也更便利。美國滲透進入溫尼伯湖的最大目的,是拓荒者們對加拿大毛皮的渴望,抵達溫尼伯湖之后,他們就可以通過雷德河往北直接進入溫尼伯湖一帶。
溫尼伯湖、馬尼托巴湖等加拿大中部湖泊基本上都是連通的,只要在這里建立基地,就可以覆蓋整個大湖地區,周邊都是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墾殖開荒是不可能的,但狩獵皮毛卻是一個絕佳的去處。最有利的是,可以通過水量豐沛的納爾遜河直接進入哈德遜灣。這意味著美國可以通過這里直通大海。
英國在附加條款中,授予了美國商人在加拿大境內進行皮毛交易的權力,這就完全滿足了美國的需求。
這兩國之間的貓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北美的拿破侖戰爭結束之后,中國跟美國劃定邊界之后,就開始暗中勾搭,開始共同抗衡最強大的中國,此時劃定界限掃清了他們正面往來的所有障礙,兩國外交關系迅速升溫。
同時美國跟中國,英國跟中國的矛盾則一直沒有解決,而且持續擴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