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很郁悶,明明是英美西班牙和俄國四國聯盟同中國作戰,為什么中國人偏偏盯著俄國,至今他們都沒有向美洲派遣軍隊,就用美洲的現有兵力跟英美西班牙作戰,卻將本土數百萬軍隊用于攻打俄國,這不是吃錯藥了嗎,先跟中國開戰的可是英美西班牙,爭奪的最有價值的土地也是美洲的金礦,不是貧瘠的哈薩克草原。..
但現在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了,俄國除了硬著頭皮打下去,也沒有別的辦法。
幸好英國人組建同盟的信用向來不錯,對外交條約的尊重是值得信賴的,英國跟俄國的條約中規定,雙方都不向中國單獨媾和,那么英國就會打下去。這對俄國的戰爭在物資上,是有很大保證的。
至于其他的援軍是不會再有了。
歐洲現在形成了一個平衡體系,在瓜分波蘭的時候就形成了,英國通過允許俄普奧三國瓜分波蘭,一方面是促成俄國參戰,另一方面,則是拉攏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抗法國。法國希望借助中國力量,恢復地中海霸權的野心很明顯。這跟奧地利是有沖突的,西班牙已經無法阻擋法國在地中海稱霸,可是奧地利并不想看到這些。普魯士則始終將法國堪稱陸地上最大的威脅。
因此英國成功跟普奧簽訂協議,一旦法國參戰,兩國也將參戰。這樣法國就不太可能加入這場戰爭,即便法國加入了,對俄國也沒有影響,因為有普奧制衡,法軍不可能像拿破侖戰爭時期一樣,攻打俄國。而法國不參戰,普奧兩國也不敢參戰,他們必須隨時防備法國,一旦參戰就會擔心法國從背后攻擊。
俄國也把目光看向了滿清帝國,雖然俄國已經看出這個帝國的各種弊病,隨著吞并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富庶地方,他們對貿易開始放開,允許國內商人做生意,實際上這種放開,大大削弱了他們國家的組織能力。..各種腐敗行為開始出現,權貴階層開始變得富裕,開始耽于享樂。英國人向這里出口大量的鴉片,在上層中深受歡迎。
八旗權貴子弟開始壟斷各種職位,一些中亞民族開始占據中低級職位,英國看不到這種情況的弊端,因為英國本身就是這樣一種國家,權貴把持了一些,腐敗橫行,可英國有一個議會平衡,滿清卻沒有制衡權貴的力量。俄國認為,在中亞這種地方,軍權開始旁落,是一個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的標志。
但這個國家目前仍然擁有該地區最強大的動員能力,他們能夠動員上百萬士兵,他們自己的軍工體系無法支持這種規模的軍隊,但英國可以。但狡猾的韃靼君王道光,滿足于吞并希瓦汗國,遲遲不肯行動,不肯向英國和俄國做出承諾,參加戰爭。
游說主要靠英國,俄國能給滿清的東西不多,上次為了拉攏滿清參戰打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將高加索以南的土地讓給了滿清,但他們總不能把高加索以北的領土也割讓給滿清吧,所以他們無法拉攏到這個很值得拉攏的盟友。
反倒是中國有可能會承諾將高加索以北土地交給滿清,拉攏他們對俄作戰,那樣的話,問題就很嚴重了。俄國必須防備這一切,防備的辦法不是向邊境地區駐軍,而是在跟中國的戰爭中保持勝利,一旦中國軍隊開始反攻,讓滿清覺得俄國有失敗的可能,這些韃靼人肯定不介意從俄羅斯帝國身上咬一口狠得。
1838年夏季終于過去了,11月之后,鄂畢河就開始結冰,冰面又還沒有堅固到可以通行,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罷,中國軍隊在西伯利亞的攻勢都必須停止了。..
這對俄國是一個有利的時機,他們可以抽調一部分鄂畢河流域駐軍,參與哈薩克丘陵之戰,只要突破這道低矮的丘陵防線,將中國人逼退到天山以東地區,就是一個重要的勝利,足以打消一些心懷不軌的勢力的覬覦,同時也許中國人就會接受和談。
沙皇已經開始考慮,不再堅持要求得到哈薩克了,他愿意跟中國人恢復到之前的狀態,中國軍隊退出西伯利亞,俄國愿意退出哈薩克,這場仗就當白打了,幾十萬俄國人就當白死了。
可是俄國人可以白死,中國人卻不能白死沙皇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弱者確實可以任性的拔刀,但能否收的回去,卻要看強者的態度。弱者可以發動戰爭,但結束戰爭的,則總是強者。
沙皇也不了解,中國是一個求穩的國家,戰爭從來不是目的,戰爭從來都是為了和平,戰爭從來都是被動的接受,所以中國人對戰爭的態度,一直都是希望一勞永逸的解決威脅而歐洲人對戰爭習以為常,總把戰爭當成一種解決外交糾紛的正常工具。他們對戰爭的理解還處在中國戰國時期,“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時代,中國卻將戰爭看作是統一或者滅亡的終極狀態。
只要是中國政權有意識去打的戰爭,除了草原民族難以預測的南下劫掠,往往也就是在開國時期的統一之戰,和滅國時期的垂死掙扎時刻才會出現。
兩種不同的對于戰爭的思想,決定了兩國對戰爭的不同處置方式,俄國最大的目的是割地,中國最低的圖謀卻是滅國。
俄國以為是一場短期戰爭,一場幾場戰役和大會戰就能結束的戰爭中國卻將其看作是一場生死存亡的競逐,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
所以當沙皇拼命聚集力量,希望打一場決戰的時候,中國人卻才剛剛開始接受戰爭才剛剛開始的現實。
官府告訴民間,這次戰爭是要一勞永逸解決俄國的邊患,中國老百姓就明白這場仗才剛剛開始,跟以前那些短期戰爭不一樣,他們的心態開始轉變。不再執著于邊境地區的一兩場戰斗的勝負,而開始做長期準備。糧食價格開始不斷上升,因為老百姓開始備戰備荒了,他們本能的想讓自家的米缸里裝滿應急的大米。黃金的價格也開始走高,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亂世黃金才是最好的應急財物。
但隨著官府開倉放糧,以及公行出售了一批儲備黃金之后,這一切也平復了下來。因為這一切不過是因為官府的聲明引起的非理性舉動,開發東北大平原之后,中國已經是一個糧食遠遠供大于求的國家,糧食不但向周邊的朝鮮、日本大量供應,還用來大量飼養牲口,作為世界上控制黃金生產的國家,黃金儲備也十分豐富。所以不存在糧食和黃金的短缺,另外加上戰爭雖然沒有突破,但也沒有大敗,老百姓的心態也就平復了下來。
總之就是這個民族開始接受這是一場長期戰爭的現實。
俄國人并不了解這些,他們開始發動大規模的秋季攻勢,跟英國聯軍一起,強攻哈薩克丘陵防線。
他們一心想攻下這里,逼迫中國讓步,可即便打下了這里,中國軍隊退入天山以東,那又能如何。
后面還有西北的沙漠戈壁,就算攻占了這些,還有河西走廊,就算進了河西走廊,后面還有黃河!
俄國人攻打一個哈薩克就已經用了一年時間,就算馬上給他們打下來,他們打下天山又需要幾年?打下伊犁的大沙漠,打下河西走廊呢?持續不斷的戰斗下來,就算給他們十年時間,他們也未必能入關。
對中國來說,這才剛剛開始,俄國人能堅持十年嗎?
事實上他們連兩年都未必能堅持,過去的戰爭已經表明,一旦戰爭拖延的長了,俄國國內必然出現問題。歷史上,俄國支撐1200000名俄軍7000名保加利亞志愿軍跟英法奧斯曼打克里米亞戰爭也就兩年多,現在他們動員了150萬軍隊未必能堅持多久。
在數百公里長的哈薩克丘陵防線上,英俄聯軍持續不斷的發動攻擊,對各種物資、兵力的消耗是巨大的。中國軍隊也始終不肯死守,是不是越過防線,跟對方進行局部的地面戰,守的十分靈活。
還有一隊隊哈薩克輕騎兵不斷迂回騷擾英俄聯軍的運輸線,讓他們的物資消耗和兵力更加捉襟見肘。
縮減兵力吧,不知道中國人什么時候就會抓住機會給你來一下狠得,所以英俄聯軍被迫在防線外保持這150萬以上的進攻兵力,而且無法集中起來,因為不能給中國人留下機會,這就是主動出擊的好處,可以大量牽制敵人兵力,如果死守,任由敵人集中兵力進攻,就十分危險了,這就是久守必失的道理。
英俄維持150萬進兵兵力已經很吃力,可中國已經成功在哈薩克一帶部署了300萬大軍,進入西伯利亞的也有200萬兵力,同時還有400萬人在后方作為預備隊,在不停的訓練,準備時刻補充前線的損失。
大周三十九年之后,戰場形勢開始向有利于中國的變化發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