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誰不喜歡這樣的大場面,大計劃呢?
征北軍總兵宋榮貴也不例外,跟楊克不同,他的身份背景沒有那么復雜,就是普通的宗族子弟出身,他是浙江人,當年還參加過朱珪的團練,跟大周軍隊打過仗呢。
浙江團練被編入輔兵,一起參與北伐,他跟隨同鄉子弟們,沿著運河從江南打到北京,然后也跟楊克一樣,被選中去法國學軍事,他沒有楊克表現的那么優秀,他用了四年時間,才從法國人的軍校里畢業,他學的是騎兵科。之后在法軍中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參加了多場戰斗,接著就回國。他并沒有卷入新舊兩派軍官集團的博弈中,因為他實在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
在法國是小兵,回國后也只獲得了一個隊長職務,帶著十個士兵。他很幸運的避過了一次次軍官內部博弈,基本上是靠著混資歷升到了參將旅長,然后在上次戰爭中,他才真正證明了自己的水平,帶著一個騎兵旅在克里米亞戰場上四處沖殺,尤其是機動性的避開了一開始沒有經驗的軍隊對英軍的不適應,后來屢立戰功,俘虜了兩名英國將軍。戰后升為副將,統領一軍。
他這樣的履歷,即便放在這次戰前也并不顯眼,唯一有優勢的是,他是戰兵軍中唯一一個騎兵科畢業的高級軍官。而這次征北軍團,很大一部分兵力,都來自北方地區的蒙古騎兵,將在西伯利亞的曠野中廝殺,他的軍事背景,更合適而已。
開戰到現在,他指揮的軍隊,以穩扎穩打的方式,主要的戰斗基本上都是治安戰,沒什么拿得出手的戰績。就跟正常戰爭一樣,靠的是絕對的優勢,平推過去的。這就好像二戰中的美軍,以美國人的文化霸權,捧紅了巴頓、麥克阿瑟等將領,可一般人回憶二戰,似乎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德軍的閃電戰,是古德里安的坦克軍團奔襲,是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縱橫,美軍名將們有什么戰例,需要想象半天,也未必能想起來。
自古強國無名將,這也是一種無奈。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最強,秦國打的勝仗最多,可一般人能記得秦國名將有誰?基本上能知道一個白起的,就算歷史知識好的了。可白起如果不是因為長平屠殺了四十萬降兵,誰記得白起其他戰績?
歷史上名聲最大的中國武將,應該非岳飛莫屬了,而岳飛最大的幸運也是最大的不幸,是他所在的國家是一個弱國,所以他的勝利讓人格外印象深刻,同時他的勝利也無法改變他的國家和他自己的命運。
楊克和宋榮貴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他的國家太強大了,強大到似乎獲取勝利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美國人打贏伊拉克、打贏阿富汗,全世界甚至都不知道是那個美國將軍打的這場仗;楊克跟宋榮貴基本上也是如此,事實上,戰爭打到現在這種局面,中國并沒有處于下風,可兩個總兵面對的輿論,批評遠多于褒獎,他們勝不足嬌,敗卻足辱。尤其是楊克,背負了太多苛責,只因為如今的戰場,依然位于中國境內,這被看作是指揮不利。
現在兩個將軍面對著一個千古以來對武將最大的誘惑,那就是滅國之功!一旦他們的戰略構想能夠實現,倆人的名字將可以跟打贏了長平之戰的白起、打贏了朱仙鎮大捷的岳飛,這樣的史上一流名將并列,而且他們打這場戰役的意義,遠超過沒有戰略意義的朱仙鎮大捷,也超過長平之戰的戰略價值,長平之戰只是徹底消滅了能夠對抗秦國一統天下的趙國實力,但他們打贏這場哈薩克戰役,不但能起到長平之戰那種徹底消滅俄國有生力量的目的,短期內就能滅掉俄國,因為他們的君王不是當年的秦王,他們的君王已經擺明了要滅掉俄國,絕不會給俄國喘息之機。
倆人簡單的密議后,宋榮貴同意了。征北軍將向西發動長途突襲,切斷英俄聯軍退路。
但征北軍的戰斗力無法支撐他獨自完成這個戰略迂回,他需要更強大的兵力支援。可一旦楊克向他大規模派遣援兵,是無法瞞過那些保守的文官的。
于是倆人開始詳細商量一個既可以互相援助,又不會被文臣抓住把柄,甚至時候調查軍報也無法找出理由的辦法。在前期,楊克不可能向宋容克派援軍,只能以征北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進行獨立作戰,為了不打草驚蛇,以免將俄軍主力吸引到烏拉爾方向上,征北軍將南下攻擊鄂木斯克,做出要跟征西軍聯手控制額爾齊斯河的假象。俄軍現在控制額爾齊斯河,正好隔斷了中國兩只軍團的聯系,所以他們會極力守住這里。
征北軍可以做出一次假失敗,借口自己兵力不足,俄軍兵力雄厚,這些都可以做出來,時候也很難驗證,因為完全可以推到偵查有誤方面來,或者宋榮貴可以解釋為他對敵情判斷失誤上。宋榮貴“判斷”鄂木斯克敵人兵力雄厚,俄國人如果反擊,他就命令后撤,同時向國內求援。同時甚至可以“正大光明”的向征西軍發出求援信,這點權力總兵在戰場上還是有的。
戲演到這里,基本上就足夠了。不管國內是命令征西軍增援,還是從國內派遣援軍,楊克都有理由向宋榮貴這里派遣援軍。兩只軍隊目前距離已經很近,額爾齊斯河和鄂畢河上游分別由兩軍控制,就隔了一道分水嶺而已。
楊克派遣援軍,派遣什么樣的軍隊他說了算,他完全可以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調過去,不用多,二十萬最精銳的部隊,配合征北軍精銳,足以可從托博爾斯克向秋明發起攻勢。攻占秋明之后,其實就擋住了葉卡捷琳堡方向向鄂畢河的進攻路線,宋榮貴可以繼續南下,攻打庫爾干和車里雅賓斯克,堵住俄軍北上烏拉爾的通道。大迂回戰術關鍵的第二步完成,接下來第三步才是最關鍵的,那就是從車里雅賓斯克度過烏拉爾山口,進攻奧倫堡。
這一步的困難也最大,因為奧倫堡已經位于俄國腹地,背后有大量河流連接俄國核心地帶,薩馬河、別拉亞河可以很容易的將薩馬拉和烏法的俄軍送過來。而且這段道路,大多數都穿行在烏拉爾山區,有大量河流、山地阻隔,無法動用太多的軍隊,距離上是這次奔襲距離的三分二左右,因此十分危險。軍官做出這種軍事行動,是要冒風險的,因為這極易被認為是亂命而遭到調查。
所以這最后一段迂回奔襲,不但要使用精銳部隊保證成功概率,還要讓人找不到破綻,非常困難。兩位總兵綢繆了許久,決定在這里以南下偵查的名義,或者有可能的話,以追擊敵軍的名義,派遣最精銳的少量部隊,奔襲到奧倫堡。這支孤軍不求他們打勝,因為他們不可能攻陷奧倫堡這個俄軍后路,但這支孤軍要有在敵人腹地被包圍,然后死守的能力。之后大軍就有借口以救援的名義,不斷調派軍隊,最終造成騎虎之勢。
此時就可以向朝廷匯報了,告訴朝廷的文官,如果能救援前方孤軍有可能切斷英俄聯軍后路,如果不救援,幾萬孤軍就有可能全部戰死,楊克和宋榮貴都確信,文官們絕對沒有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只能讓前線不惜一切代價的救援。這時候楊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不斷派遣軍隊進入北線,向奧倫堡重點進攻,上百萬軍隊加固和完善包圍圈,一定能夠切斷英俄聯軍的退路。
情況緊急,戰機稍縱即逝,一旦俄國人完善了后方防御,迂回奔襲就失去了效果。所以楊克剛剛離開阿爾泰地區,宋榮貴就發動了進攻。
他能用的兵力并不多,他手里名義上擁有200萬兵力,但在最前線的不超過30萬,大多數兵力都用于維持沿路交通,他占據的地方實在是太廣大了。就好像楊克手里名義上擁有300萬大軍,如果全都在第一線,那么總共一千多公里,實際正面設防只有800公里的哈薩克丘陵防線上,一米就要堆好幾個人。可實際上,楊克在丘陵前線第一線的部隊,也不超過100萬,其他都分布在第二線的巴爾喀什湖、以及右翼額爾齊斯河防線上,還有100萬必須作為預備軍。
因此宋榮貴用來進攻鄂木斯克方向的兵力就只有10萬人,太多就無法保證托博爾斯克的后方安全。十萬人連鄂木斯克靠近都做不到,因為敵人在鄂木斯克北方建立了數個要塞,其中最大的在伊希姆河與額爾齊斯河交匯的北方下游地區,保護著鄂木斯克和哈薩克地區的聯系。
宋榮貴進攻了十天之后,偵察兵發現上游有不明數量的俄軍援軍,宋榮貴立刻“判斷”俄國從哈薩克地區的救兵到來,下令撤退到托博爾斯克待命。同時開始“做”軍報,向國內表示自己這個方向的防御力量偏弱,俄國在哈薩克和額爾齊斯河流域的軍隊連為一體,可以相互救援,十分不利,請求增派三十萬援兵。
同時向征西軍發出了協助作戰的求援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