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村的漁民在給他們的親人收尸,第二天一早,船上的雇傭兵就開到了村口。
對周瑯來,軍事行動進行的已經有晚了,可科林這個正規軍官卻認為這已經是極限了,因為經過前天夜里一夜的作戰,士兵極為疲憊,他堅決反對連續作戰。
雇傭兵開進村口,目的并不是為了占領漁村,而是用沙袋將村口通往左營城的道路封了起來,顯然目的是左營。
軍事行動的人手總共一百人,除了四十個雇傭兵之外,能動換的水手也全都參戰。
十個雇傭兵加上三十個水手,用四十人封鎖漁村跟左營之間的道路,其余六十人向左營城開進。
大部分人都參與了軍事行動,東方曙光號的維修工作,都只能暫時停止下來。
還從船上拆下了四門大炮,由于沒有牲口,炮車只能讓水手們拖著前進,因此不能將大炮全都拆下來,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手去拖拉。
從他們行動開始,就沒有保密的意識,因為這幾天總有人盯著沙灘上的一舉一動。
所以行動一開始,消息就傳回了左營把總高鵬的耳中,他頓時面色慘白。
“奎四,在去催催黃千總,讓他無論如何拉兄弟一把。告訴他事后必有重謝!”
自從上次偷襲蕃商失敗后,高鵬就沒睡過一天好覺,他一直擔心對方會打過來。他想過很多對策,一開始打算跟黃老二一起向上面告警,就他們遇到了海寇襲擾,把蕃商污蔑為海寇,這樣就可以將所有事情遮掩過去。他手下死了幾個營兵的事情,也就又了解釋。可是黃老二竟然不愿意承擔,反過來表示,這一切都跟他沒有關系,回到赤山汛后就再也拒絕跟高鵬聯絡。
如果有黃老二幫忙一起遮掩的話,這件事遮過去的機會就大的多。可現在黃老二擺明了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反倒讓高鵬難做了。自己一個人跑去告訴鳳山縣海寇來襲,萬一知縣、守備和巡檢那些老爺們當真派大兵來打,跟蕃商一接觸,他見財起意擅自襲擊蕃商的事情就敗露了。
他想過拉黃老二下水,可萬一對方一口咬定不知情,這件事最后還得是他高鵬兜著,畢竟事情出在他的汛地。
總之麻煩的是,要先擺平縣里那些老爺,所以高鵬這兩天也不是沒有動作,他已經派人去縣里給各衙門送禮去了。在打通關節之前,他不敢把事情全盤脫出。只要他打通了關節,有人肯替他話,到時候這件事就由他了。也就不用擔心黃老二那邊,甚至他都想將事情推到黃老二頭上,可這很難辦,畢竟事情不是發生在赤山汛。所以他恨黃老二歸恨,最現實的做法還是將一切都推在蕃商頭上。
他現在也恨死了蕃商,這件事他都不打算這么了了,等他打通了關節,尤其是跟城里的千總、守備等武將談好之后,他甚至還想借兵把那些蕃商都滅了,當然蕃商的銀錢大多數肯定得孝敬那些千總、參將,他能喝些湯就不錯了,但這口氣得出。
可他沒想到,他派去送禮的人還沒回來,對方竟然就打上門來了。
“總爺,不好了,他們到莊頭了!”
左營所在地叫做興隆莊,莊頭就是離城不遠的官道入口,哪里有兩株大榕樹,據是平臺灣那時候種下的,還有是國姓爺時候種下的。
到了莊頭可以就是兵臨城下了,距離城墻不過一里地,看到手下驚慌的模樣,高鵬反而怒拍桌子。
“這些蠻夷,欺人太甚!當我大清無人嗎。”
高鵬強裝鎮靜,馬上命人登城作戰。
等他帶著殘存的二十多個綠營,外加從城里拉來的二十多個打手,以及臨時抓來的乞丐、腳夫等壯丁,抓壯丁從今天早上得知對方行動后就開始了,現在他手下有一百多人。
高鵬登上了左營城西門,城外是護城塹壕,廣一丈,深八尺。城墻跟護城塹壕之間,還有三道密密麻麻的刺竹。城門樓上還有炮臺,炮臺上有大炮兩門。
看到這些,高鵬迅速恢復了信心。甚至隱隱有些憧憬,仗著這座城池,如果他打退了蕃商的進攻,之前的事情不但能遮掩過去,這還是大功一件啊。只要沒有人深究,那么這件事就是一起海寇襲擾,而他高鵬擊退海寇,守城有功。
至于有沒有人深究,高鵬太了解上面的老爺了,就算到時候有人知道了真相,只要他能打贏,也沒人關心,因為放著一件大家都能分潤的功勞不取,跟同僚內訌,這是犯忌諱的。
看到蕃商的人停在了莊口,高鵬也將自己的人馬都擺在了西門,附近城墻上甚至都沒有放人,一來沒那么多人,二來有那些刺竹擋著,對方只能從城門出入。
左營的情況在望遠鏡中看的一清二楚,周瑯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刺竹也有些頭痛,城墻倒不是麻煩,因為這是一座土城,磊土筑城的方式是北方誕生了,有幾千年的歷史,鼎鼎大名的西安城、北亰城無不是如此,只不過明代時候,都給外面包上了磚,在之前,甚至包括漢唐時期,其實中國的城墻大都是土城。
這種筑城方式放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當然可以,黃土鑄就的西安城可以屹立幾百年,阻擋無數游牧民族的襲擾,可這是臺灣,是亞熱帶地區,土城的耐久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年荷蘭人占領臺灣期間,建造城堡的時候,是用紅糖跟沙石混在一起建造城墻的。而清政府顯然不愿意投入這么大。
周瑯之前已經跟村里的老者打聽過這座城的情況了,康熙平了臺灣之后,就在這里建立了鳳山縣,可一直沒有筑城,因為擔心被反叛勢力利用,只建設了衙署,直到康熙六十年,才修筑了縣城,據是衙署被人攻破過。雍正年間,知縣在城墻外種了三重刺竹加強防御,乾隆年間,又有知縣在四門修建了炮臺。
但這些措施似乎都沒產生過什么作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起義,臺灣南方天地會首領莊大田響應,攻破過左營城,之后鳳山縣就從左營遷到了陂頭街新城。林爽文起義在臺灣鬧了兩年多,也就是五六年前的事情。這座城五六年前曾被攻破,之后又沒有休整,而是直接搬走了,加上是土城,還是康熙時期修筑的老城,整體情況很不理想,從望遠鏡中都能看出多出垮塌。
反倒是那些刺竹很麻煩,刺竹這種職務,帶有尖刺,刺倒是傷不了人,可這種植物可以密植,一株挨著一株,簡直就是一道竹墻,就只有城門附近沒有刺竹阻擋,除非周瑯他們愿意費力清除這些刺竹,否則就只能從城門附近正面進攻。
至于怎么打,軍事指揮上,周瑯還真不上話,他不由的看向了一邊的科林。
科林正拿著一張新繪制的地圖跟他的副手在商議,左營的清軍都知道盯著東方曙光號的一舉一動,作為這個時代最正規的西方軍隊軍官,科林打仗當然不可能不做偵查,所以他也派人做過偵查,并繪制了簡單的偵查地圖。
科林的其他安排也在進行著,雖然只有三十個雇傭兵,但他們的顯然更正規一些,有人在指揮水手將大炮安置到位,有人在把其他水手整成隊列,至于什么時候發起進攻,怎么進攻,這些周瑯都不清楚。
他走向了科林,周瑯心中著急,他最擔心的是拖延時間久了,敵人的增援隨時會到,所以在他決定要占領這座城的時候,他就恨不得馬上占領。
“怎么樣了?”
周瑯詢問道。
科林放下手里的地圖道:“這座城不大,不難打。我計劃派炮兵正面與對方炮戰,掩護步兵從側翼迂回過去。”
他著手指了一下城角,那里有一處垮塌,但有沒有垮到底看不清楚,被刺竹擋住了,不過從垮塌的狀況判斷,即便沒有垮出一個缺口,也能攀爬上去。
一刻鐘之后,一個士兵來報告,科林表示準備好了,馬上命令炮擊,發布命令的時候,絲毫沒有征求過周瑯的意見。
周瑯看過去,炮兵陣地安放在兩座榕樹旁邊,這里是一個緩坡,坡下是官道,其他士兵就在官道上列陣。
炮手并不是科林的人,科林的三十個雇傭兵現在也列陣在坡下,開炮的是哈拉爾的那幾個挪威水手,他們都是很好的炮手。
四發炮彈呼嘯著砸向左營城,一樣高度的炮口,炮彈的軌跡卻偏差很大,一發炮彈徑直飛入了城中,一發炮彈打在了城墻上,一發則轟在了附近的刺竹林里,還有一發誰都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炮手們訓練有素,立刻重新裝填,校準方位,將反沖偏移的大炮恢復原位。
周瑯緊緊盯著城頭,他知道左營也是有大炮的,可卻遲遲沒有開炮,不知道對方什么意思。
哈拉爾用的是開花彈,這種使用木條作為延遲引信的開花彈,在西方已經很尋常了,也十分可靠,一般是用來壓制敵人步兵,攻城則是用實心彈重炮,但這幾門大炮既不是重炮,現在也不是為了轟塌城墻,只是為了掩護科林的雇傭兵爭奪城墻,因此用的是開花彈。
發射了三輪過后,左營城上的大炮終于響了,可是誰也沒看到炮彈飛來,誰都不知道什么情況。
這時候陣地上已經彌漫了一片白煙,科林命令雇傭兵出戰,他們排成三列縱隊,跑步向右側快速推進。
大炮還是按時響起,但發射的速度并不快,繁瑣的裝填過程,好幾分鐘才能響一次,但左營的炮臺一直沒有反擊。
周瑯更關注科林的行動,看到他帶著人跑步靠近了城角,這座城并不大,城周只有八百丈,一面城墻也就兩百丈長,六七百米而已,科林的三十個雇傭兵很快就跑到了城角附近,然后拿著軍刀開始砍伐刺竹,他們砍出了細細一條路,然后放了許多火藥,然后炸開了一條寬敞的通道。
看著科林帶著士兵鉆入了刺竹林,隱隱能看到他們在攀登城墻,周瑯始終沒發現他們遇到什么阻礙。
過了一刻鐘的樣子,突然城頭上冒出一個旗幟,英國人的圣喬治旗,也就是紅十字旗!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出現,被英國人帶回了英國,成為英格蘭的國旗。科林打著這面旗幟,當然不是代表英格蘭,現在英國是聯合王國,旗幟是米字旗。科林故意打這面旗幟,目的是有宗教色彩的。
周瑯并沒有去解讀這其中的味道,他只是十分驚訝,從科林帶人攀上城墻,到他現在抵達城樓揮舞旗幟,這過程中難道沒人阻擋他們?但凡有一阻礙,也不能這么快啊。
這么一想,他確實沒聽到有槍聲,炮聲緩慢,不可能完全遮掩槍聲,也就是科林可能真的沒有遇到戰斗。
指揮開炮的哈拉爾此時也停止了炮擊,他也不明所以,只是看到城頭上冒出圣喬治旗,知道科林他們到了城頭,因此不敢開炮,怕誤傷。至于接下來怎么辦,他也不知道,因為科林沒有告訴他。
他立刻來找周瑯,詢問意見。
周瑯剛想派兩個人近距離看看,跟城墻上的科林聯絡呢,突然城門就開了,就看到幾個雇傭兵走了出來,接著吊橋也放了下來。
他們是真的拿下了城頭,同樣是一槍沒放。
整個戰斗過程中,對方就開了一炮,然后就沒有任何戰斗,就丟失了城門。
豈止是城門啊,周瑯跟隨大部隊一起進入城門后才發現,是整座城都丟失了。
這時候周瑯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原來城墻上的清軍開了一炮后,很快就逃跑了。為什么逃跑誰也不清楚,這一炮還炸膛了,科林以為是對方看到自己迂回到了城墻那邊,所以知道抵擋不住,明智的選擇了撤退。哈拉爾感覺是自己的大炮嚇跑了對方。
周瑯則是驚詫的不知道該怎么想了,就開了一炮,還炸膛了!清軍炮兵得有多操蛋!
其實如果清軍的武備松弛的不是這么離譜的話,四座城門上各有兩門炮,就足以嚇退林爽文起義時候的天地會烏合之眾了。歷史上還有更離譜的記載,海盜蔡牽直接帶人去進攻清軍水師的汛地,奪取十多門大炮而歸,時候調查對方的大炮竟然是埋在土里的。因為當地士兵不愿意保養,同時平時也不出現在汛地,而是在別處做營生。
現在科林帶人進攻了廢棄的縣城,對方的大炮炸膛至少還在。
站在城頭上,科林拿著望遠鏡俯瞰全城,也觀察附近的地形。
放下望遠鏡就感嘆:“這真的是一個好地方,我想我們應該能守很長時間。”
左營當然是一個好地方,東邊是一個湖泊,名叫蓮池潭,北邊是有座半屏山,南邊是打鼓山,東邊是大海,地理上就是一個好位置。具體地形更為險要,有人為半屏山做過一首詩,“陡然拔地起,半擘凌芳洲。翠色空霄漢,嵐光銷綠疇。鳥道晴峰拱,云帆碧海收。影入蓮潭水,千年勝蹟留”,且不文人詩作多少帶有夸張風氣,半屏山并沒有詩中描寫的那么險要,可有一很重要,詩中有句“影入蓮潭水”,卻很切實的描述了一個現實,那就是連水潭直接跟北邊的半屏山相連。
半屏山最南邊的一座山峰,被叫做龜山,而城南打鼓山最北邊也有一座山峰,叫做蛇山。因此鳳山縣志中將龜蛇二山稱作左營的兩肩,這兩座山十分有利,因為從打鼓山往北必須蜿蜒而下經過蛇山,也因為勢若長蛇,最后這道山才有蛇山的稱謂,是從南進入左營的必經之地。
因此左營就是這樣一種地利,東邊有蓮池潭作為依仗,西邊直面大海,大海上還有一處處瀉湖沙洲阻隔,北邊是龜山,南邊是蛇山,將這個地方拱衛了起來,從外面打進來很不容易。
周瑯當然不知道軍事上的地利因素,其實他現在看到這些風景,他也并不清楚要如何利用這些地利。但不妨礙周瑯知道這個地方的價值,因為周瑯知道這個地方最早是鄭成功駐兵的地方,滿清占了臺灣后又選擇這里作為鳳山縣這個土著很多的地方的縣城,這些都不是沒有道理的。
周瑯確實沒什么軍事經驗,可鄭成功有啊,打下臺灣的施瑯有啊。而且中國的城池,跟西方不同,更多是選擇易守難攻的地方,而不像西方更多可能是建立在交通便利有利交通的地方。
所以周瑯才服科林來占領左營城。他告訴科林,如果放任左營不管,那么清軍就有可能利用這里作為進攻沙灘上停靠的東方曙光號的基地。如果占領了這里,就等于保衛了他們的船只安全,這樣才可以放心的去維修損傷。
用這樣的理由來服科林確實費了很大功夫,但一切都附和邏輯,科林最后是十分不情愿的答應采取這次軍事行動,還抱怨周瑯太過緊張。
但事實真是如此,真是周瑯太過謹慎了嗎。科林一直不太愿意進行軍事行動,難道是英國這個海盜國家的軍官真的對在異國他鄉采取軍事行動如此克制嗎?
倆人當然都有各自不能為人道的原因。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