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總有各種各樣的情報顯示,英國就快要撐不下去了。
拿破侖總能受到這樣的報告:倫敦交易所一片驚慌,倉庫里堆滿了無處銷售的商品,英國的紡織品跌價40%,工廠一批接一批地倒閉,國家的儲備基金下降……。
拿破侖確信,英國的情況已經十分糟糕,再有“兩年不斷的努力……英國就將被迫簽定一項符合于各國商業利益的和約”,英國就會向他屈服,向他求和。
顯然,拿破侖得到的情報錯的離譜,英國的生產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一直在提高。出口總值從大陸封鎖前1805年的4820萬英鎊上升到俄國人間接開放貿易后1810年的6100萬英鎊。
英國出口貿易逆勢增長的主要原因,除了走私之外,是英國努力開辟了海外市場,而這個過程中,其實拿破侖幫了大忙。比如巴西跟拉普拉塔以前的貿易,主要是跟他們的宗主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進行的,現在兩國被拿破侖占領,這兩個殖民地的大市場就落入了英國手中。
原本跟歐洲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殖民地和獨立國家,也紛紛被英國擠占了市場。比如以前中國主要從法國進口鐘表,現在改為從英國進口了。美國以前從歐洲各國都進口商品,現在也只能從英國進口了。
就連法國的殖民地,都得從英國進口商品。因為英國擁有強大的制海權,牢牢控制著海上主動權,法國對英國實施大陸封鎖,英國則封鎖了法國的港口,在海外奪取法國殖民地,跟這些法國殖民地開展貿易。
反倒是歐洲大陸,甚至包括法國自己都被封鎖搞的奄奄一息。
俄國參加大陸封鎖之初,確實對英國的貿易打擊很大,法俄《提爾西特條約》簽定后,英國海關統計數字表明:1807年第三季度,英國出口商品總值為9,481,000英鎊,和俄國參加封鎖前的1806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258,000英鎊。第四季度的情況更趨惡化,商品出口總值只有5,566,000英鎊,和1806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062,000英鎊。1808年第一季度商品出口總值為7,244,000英鎊,和俄國參加封鎖前的1807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819,000英鎊。1808年第二季度商品出口總值為7,668,000英鎊,和1807年同期相比,減少2,790,000英鎊。
但是對俄國的打擊更大,俄國波羅的海貿易占整個國家外貿總額的三分之二。英國是它的主要貿易對象。參加封鎖后,俄國貿易嚴重衰落。俄國波羅的海各港口年平均進出港船只數從封鎖前的6083艘降到1808年的743艘,縮減了8倍。年進出口貿易額從59,200,000銀盧布降到1808年的10,600,000銀盧布,縮減了5.5倍。
和封鎖前相比,1811年俄國小麥每俄石從8個銀盧布跌到5個銀盧布;亞麻每普特從5.76銀盧布跌到2.95銀盧布;大麻每普特從3.44銀盧布跌到2.33銀盧布。其他如油脂跌價幾近一半,木材跌到封鎖前價格的七分之一,生鐵跌到三分之一。與出口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相反,封鎖使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和封鎖前相比,1809年俄國進口的糖提價71.4 %,酒提價150%,呢子提價92.6%,洋紅提價147.1%。進出口商品價格的一漲一落,使俄國的外貿更加吃虧。
封鎖對于俄國貴族的影響很嚴重,向英國出售自己世襲領地上的糧食和木材是他們最可靠的收入,現在與英國絕交,斷了他們的財源。所以他們拼命慫恿沙皇放開貿易,或者用鼓勵走私取代正規貿易。
對俄國國家財政的打擊更為嚴重。從1808年到1811年每年的財政赤字都高達一億盧布以上。為了彌補財政虧空,沙皇政府唯一能采取的辦法是大量發行紙幣,結果造成嚴重的幣值下跌和銀價上漲,1805年,一個紙盧布值77個銀戈比,到1810年時只值20個銀戈比。
如果封鎖再進行下去,英國會不會崩潰沙皇不知道,俄國的貨幣體系絕對要崩潰了,貨幣體系一旦崩潰,俄國整個經濟都要完蛋!所以俄國從1807年下半年開始,認真執行了兩年之后,就開始變相的鼓勵走私,試圖挽救他們的經濟。
甚至對法國也是如此。
封鎖之初,法國商人是歡欣鼓舞的。因為整個歐洲大陸突然就成了法國商品的自留地,拿破侖也認為一擔封鎖了英國,法國工業生產肯定會增長。他也制定了許多取代英國商品的政策,比如發展甜菜榨糖,取代英國從殖民地輸入的蔗糖。在封鎖開始的前兩年,法國商品確實快速取代英國商品,法國各項工業、手工業增長極快。
冶煉制造工業、棉紡織工業、生鐵產量比大革命前翻了一番,紗線產量從1806年的200萬公斤上升到1812年的1000萬公斤,還帶動了新興工業的發展,糖的提煉水平大幅度提高,對外貿易由1803年的8300萬法郎的逆差,變成了1809年的4300萬法郎的順差。
但是好景不長,英國走私品通過荷蘭、意大利和俄國,尤其是俄國不斷涌入歐洲大陸。法國的工業革命才剛剛起步,大陸封鎖阻礙了英國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入,使得法國工業原地踏步,產品成本高昂而質量低劣,歐洲消費者寧愿購買英國的走私品,也不愿買法國貨。
質優價廉的英國走私品開始摧毀法國工業,法國經濟連年惡化,物價猛漲、工廠倒閉。英國的海上封鎖,讓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工業萎縮,棉紡織工業由迅速擴張變成迅速衰落,到1811年,法國的1700個紡織企業中只有三百多個能繼續開工。
拿破侖把這一切都歸罪于俄國人的走私行為,對沙皇的行為越來越不能接受,而且自信只需要兩年時間,英國人就會求和,所以他越來越傾向于用法國的刺刀幫俄國人封鎖海岸。
拿破侖之所以會如此偏執的認為英國人會妥協,正是他不斷收到各種誤導性的信息,這些信息都告訴他英國人快完了。
這顯然是一些既得利益者編造的謊言,慫恿拿破侖去攻擊俄國的,也是這些人。可問題是,不是這些人說了什么,而是拿破侖愿意相信什么。
偌大一個法國,難道就沒有一個人知道真相,然后告訴拿破侖事實上是有的,林第就多次告訴拿破侖說,封鎖是沒有用的。可拿破侖不肯相信這些說法,他就是愿意相信他的大陸封鎖政策一定給了英國沉重的打擊。
這是典型的剛愎自用性格,許多強勢的君主都有這個缺點。拿破侖也是一個強勢的人,但他也是一個十分能干的人。他并不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家或者軍人,也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編制拿破侖法典,推行法制,鼓勵工業,破除封建特權,這一切都有進步意義。
唯一的缺點是從來不懷疑自己,說白了就是沒有自省精神,認為自己做的一定是對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這種性格,加上他擁有的強大的權勢,自然讓很多阿諛奉承之人贏得他的歡心,這些人才不管什么真相不真相呢,皇帝喜歡聽什么,他們就說什么,他們說什么,皇帝愛聽,又反過來加強了拿破侖對自己政策的迷信。
于是拿破侖就收到了許多只是為了取悅他的報告,使拿破侖認為,他的大陸封鎖政策給了英國以致命的一擊。只有俄國是一個缺口,他必須賭上這個缺口。之所以如此緊迫,是因為法國經濟也快撐不住了。只有堵住這個缺口,法國產品才能再一次取代英國產品,法國經濟才能夠恢復。
可他卻忽略了這對于其他國家的影響。
跟俄國一樣,此時的普魯斯等國也都是農業國,依賴出口本國糧食給英國換取工業品,大陸封鎖之后,法國無法替代英國消化這些國家的農產品,也完全沒有興趣進口盟國的農產品,因為法國本身也是一個農業生產發達的國家,拿破侖甚至提高了各國進口糧食的關稅,卻壓迫各國降低法國工業品的關稅。
這種專門利己毫不利人的政策,讓歐洲其他國家已經恨死了法國。這就是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會發生鎮壓不下去的起義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兩國老百姓民族意識強烈,還因為他們以前主要向英國出口優質羊毛和葡萄酒為生,封鎖讓所有人的生存都受到了影響,怎么可能不反抗。
連俄國這樣的大國都支撐不下去了,更何況普魯士、萊茵同盟這樣的小國。就連在荷蘭做國王的,拿破侖的親弟弟都告訴拿破侖,通過損害盟友的方式,是摧毀不了敵人的。
告訴拿破侖說,“如果你希望鞏固法國的現狀,獲致海上和平,或者出擊英國成功,依靠封鎖體制之類的手段是達不到這些目標的。靠毀滅你親手創建的王國、削弱你各個盟國、蔑視各國最神圣的各項權利以及國際公法首要的各項原則也是達不到目的的。相反的,你應該使他們成為法國的朋友,鞏固和增強你的各盟國直至能像親兄弟般地依靠他們。毀滅荷蘭遠不是襲擊英國的辦法,反倒會因為工業和財富全都逃到英國而更加增強其力量。”
但拿破侖連他親弟弟的建議都聽不進去,反而派軍隊進入了荷蘭,監督執行封鎖體系,路易波拿巴認為,如果他不能保住荷蘭的商業,他在荷蘭的地位就無法得到保證,于是他選擇了辭職,然后拿破侖直接將荷蘭并入了法蘭西帝國。
一意孤行的拿破侖朝著無底的深淵狂飆突進,他弟弟都拉不住他,周瑯就更拉不住他,結果中國還是被拖入了拿破侖戰爭這個泥潭之中。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