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事
經過這一次,皇后暫時也想不出別的什么辦法對付琦嬌,也就消停了一陣子。自從靜真人和琦嬌說明利害之后,兩個人倒是走的更近,時常一起坐坐,有時也會到御花園走走。后宮著實平靜了一陣子,可是很快這種平靜就被打破了,因為琦蕓懷孕了。
這件事情讓整個宮里沸騰了,因為從太子府算起來已經有將近三年沒有人傳出過好消息。皇后知道了這個消息,倒是有幾分吃驚,因為這些年她在皇上身上下的藥,會讓皇上難有子嗣,沒想到這個小小的貴人竟然懷了孩子。琦嬌則是高興的不得了,沒想到一切的事情這么順利,僅僅只有一次琦蕓就懷上了。高興之余,琦嬌害怕不小心又著了皇后的道兒,便特別關照起琦蕓來,不管是吃得還是用的都十分小心,絕對不碰別人送來的東西。
皇上的心情也很不錯,這么些年沒聽到好消息,他已經很是失望了。以前要么是養不大,要么是流掉了。他也疑心太子妃做什么手腳,但是私底下調查了很久也沒有發現太子妃做了什么。后來當了皇上還沒有子嗣,他也有些著急,這次終于聽到了好消息。他賞賜了很多好東西給毓秀宮的昭妃和蕓貴人,而且看見琦嬌非常細心地照顧琦蕓,他也稱贊了琦嬌好幾次,說這才是賢良淑德的典范,一時之間昭妃的風頭隱隱有蓋過皇后的趨勢,宮里的人競相巴結這位昭妃娘娘。
郁悶的人要數琦蕓。被騙著進了宮,失了身之后被迫留在宮中,現在又莫名其妙的懷了孕。而且太醫來診脈說因為母體的氣血不足。胎不是太穩,要注意養胎,不要劇烈的運動。這一下子,琦嬌連床都不叫琦蕓下,每天派人盯著琦蕓灌下一碗碗的安胎藥。
就在皇上還沉浸在將要得子的喜悅中,邊疆卻突然告急。本來西部的邊陲前些年在李端領軍的一場大勝中可以安穩幾年,誰知道西部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中出現了一個人。不僅英勇善戰而且富有謀略,不出一年的天氣竟然將那里的幾個部落俱都兼并了,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這一年偏逢荒年。他們就開始不住的騷擾邊境,搶掠邊民的東西。而且不像以前搶了東西就走,反而是攻占了邊城,殺了守城的官。還揚言要。這個消息傳到京城,年輕氣盛的皇上非常生氣。大罵這些蠻子不知天高地厚。
朝臣的意見卻分成兩派,文官主張和談,避其鋒芒,武將則力主出戰,以示天朝之威。文官說現在國庫空虛,打起仗來勞民傷財。武官說不教訓一下那起蠻子,這時去和談實在是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兩派爭執不下,皇上氣得拂袖離開了大殿。去不知該往哪兒去。皇后那里不想去,現在帝后之間的關系大不如前。靜真人那里白天也不方便。算起來只有昭妃還善解人意一些,于是就下令擺駕毓秀宮。
琦嬌接了駕看見皇上的臉色不豫,小心翼翼都問道:
“陛下今天怎么心情不好?”皇上皺著眉頭說道:
“怎么能好,邊陲告急,一般文官卻主張和談,一群膽小鬼,有失我大國風范。”琦嬌聽了皇上的話,一直以來盤踞在心里的念頭,突然冒了上來。
“皇上,本來論規矩臣妾不能問政,可是依臣妾的愚見,這打仗卻是武官的事情,文官的意見有那么重要?”
“你哪里知道,這打仗要用錢,錢都是戶部掌著,到時候仗打起來,這邊不給糧草,還怎么打。”
“原來如此,是臣妾糊涂了。”琦嬌有些失望。
“不過你倒也提醒了朕。”皇上若有所思的說道。
“哦?”琦嬌不知皇上指什么。
“既然打仗只要武將,將不服管的文官換了不就成了,這權利可在朕手中。”
“陛下英明,上次那起蠻子還不是很快就被打敗了。”琦嬌趁機說道。
“是,齊國公世子英勇善戰,有這樣難得的武將,卻要朕去和談,一群腐儒誤國。”
琦嬌聽了皇上的話,心跳得厲害,自己夢想了多年的事情,終于有機會實現了。皇上想到這里再也坐不住了,起身離開這里,回去了勤政殿,召齊國公父子進宮。
齊國公這時候在府里也是坐立不安,因為他也十分地矛盾。一方面他覺得通過武力解決的方式更合適,哪怕是和談也要先打贏了仗,才有和談的資本。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兒子要上戰場。這些年總體上說來四海升平,將士們久疏戰陣。而且朝廷上重文輕武,致使考武舉的人一年少似一年,朝堂上只懂談古論今,夸夸其談的人多了,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的人則越來越少,所以一有戰事自己父子那是義不容辭。
可是經過上次的事情,齊國公覺得自己的兒子上陣殺敵可以,但是運籌帷幄就不行了,有些沉不住氣,太過急進。這時一聽皇上召見,齊國公不由嘆了口氣,看來皇上是鐵了心要出戰了,否則不會這個時候召見他們父子。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皇上的態度明顯有了變化,以王大學士為首的一班文臣自然看出了皇上的這種轉變,自然不能硬扛著和皇上作對。只有戶部尚書還是固執己見,并且說今年很多地方都遭了災,還在等著朝廷救濟,這時候實在是籌集不出來軍餉。
皇上對聽了大怒,一氣之下將戶部尚書革職,令王大學士暫理。群臣之中也有諫言的,也被皇上當場革職了幾個。這一下子就沒有人敢再說話了,群臣也算是見識了年輕皇帝的雷霆之怒。但是不管怎么樣,戶部尚書說的事情,也是實情,皇上也心知肚明,但是他就是想借這一場仗來在朝廷上樹立自己的權威。
王大學士最是了解皇上的心里,因此上前說道:
“啟稟皇上,老臣到有一個主意。”
“老卿家請講。”皇上喜出望外。
“之所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現在皇上要驅除蠻夷也是為了保護我朝子民,于情于理,他們也應該出一份力。只需要在賦稅上多收一些,也就夠了。”
“卿家所言有禮。”底下的大臣們聽了,都暗道不妥,今年的年景不好,雖然說不上餓孚遍野,但也是家家沒有余糧,這時候再要加大賦稅,恐怕會引起民亂。但是朝中多數大臣都是為王大學士馬首是瞻,所以也沒有人敢反對。就算有幾個想反對的,看見剛才皇上的樣子也不敢說話了。于是皇上就傳旨將賦稅增加兩成,并下旨讓自己的幾個弟弟也籌集一些軍餉。
圣旨一下,各州府盡管怨聲載道,但還是不得不趕緊準備,上層的官員嘴皮子一動就行了,下層的官員卻要直接面對底層窮苦的老百姓,天天派人上門催繳,害怕到時候湊不齊,頭上的誤殺不保。底層的老百姓就更是苦不堪言了,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且各級官員在收繳的過程中更是肆意侵吞,中飽私囊,哪里會管老百姓的死活。這也為幾年后國家的動蕩埋下了禍根。
福王屬地的山東今年也不比往年,但是比起其他地方還是要好一些。但是一看皇上要來要軍餉的旨意,福王也很是頭疼,畢竟這里也不是無窮無盡的糧倉,那里能有那么許多獻給朝廷。于是找來李翊商量:
“子非你看這件事情怎么辦?”李翊沉吟了一下。
“皇上是鐵了心要打仗,一點不給皇上的面子上必然下不來。”
“可是我們這里也不是很寬裕,實在是很難辦。都給了朝廷,萬一這邊有什么事情,又怎么辦?”
“王爺,我倒有一個想法。”
“快說!”
“今年的年成不好,前面王爺已經下令開倉賑濟,這時再向百姓征稅當然不可取,但是城中富戶受年成影響不大,手中不管是存糧還是余錢都有不少,可以從他們身上想想辦法。”
“你的意思是向他們收稅?”福王聽了李翊的話還是不很了解,便又問道。李翊聽了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誰也不會那樣心甘情愿地將錢拿出來,但是可以想辦法讓他們自愿拿出來。”
“那應該怎么做?”
“第一先派人將別的地方如何湊軍餉的事情在城中宣揚,比如強行征收如何弄的人傾家蕩產什么的,然后王爺再出一個告示,向城中的富戶借錢,出借的愈多,王爺可以給一些獎勵,比如免除來年的一些賦稅、徭役什么的。”
“既然是借,就自然要還,我們可用什么還?”
“這里是王爺的根本,當然要取信于民。只是還得時間和方式可以有王爺定奪。而且等到年成好了,這些錢自然不在話下。”
“嗯,這倒是可行。”
“還有絕對不能按照皇上要求的數字給他軍餉,一定要讓皇上知道就是這些也是王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來的。”福王點頭應道,當下就和李翊商量人手去辦。(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