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暗暗將那滴三光神水混在大水之中,欲伺機偷襲瓊宵。
卻見瓊宵掐定避水訣,腳下彩云升騰,托住瓊宵香軟嬌軀。任它洪水滔天,只是漫不到瓊宵身上。
在水面上大笑道:“慈航,今番要你還我二姐之命!”
著抬手祭出一物,在空中挺折如意,頭交頭如剪、尾交尾如股,正是三仙姑重寶金蛟剪。
慈航道人驚駭欲絕,轉身欲逃,卻哪里逃得掉?
麒麟崖上原始天尊并一眾門人俱都救援不及,眼睜睜看著金蛟剪從空落下,將慈航道人一插兩斷,死于非命。
卻慈航道人真靈逸出,有一圈佛光閃現,佛光之中,隱隱顯出一尊法身,三頭六臂、面如傅粉、兩耳生蓮、毫光閃閃。
慈航道人真靈在場中徘徊一二,竟是不知所措。
闡截兩教修士見狀大奇,不知這慈航道人不上封神榜,尚留此何為?而那封神榜又為何不來收取慈航道人的真靈?
正疑惑間,麒麟崖下太上老君的嘆息悠悠傳來道:“不意慈航道人竟是西方之客,注定當享西方香火,日后大興西法,不上封神榜。今日既然遭劫隕落,乃天意使之脫離道門,以歸西方極樂也!我等不可逆天行事。”
當下老君用符命將慈航道人真靈一指,洗去塵垢,對其道:“緣來緣自滅,來去了無痕。慈航,既是天命如此,你當歸西方。這便去吧!八寶功德池中,自能為你洗經伐髓,再聚法身。”
慈航道人稽首拜辭,持符命往西方去了。
原始天尊在麒麟崖上看見,臉色陰沉難看的嚇人。
他自己苦心培養的徒弟要投入西方教了,雖是天意如此,心下卻如何能夠好過?
不單原始天尊,就是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并三教門下一眾弟子見了都是沉默不語,眾人一陣無言,只覺甚為無趣。
場面一時難言的沉寂了下來。
原始天尊與通天教主各自不經意地掃了自己門下眾位弟子一眼。
總是通天教主脾性剛烈,門下弟子也大多親厚,金靈圣母、無當圣母等幾個大弟子個個目光堅定。萬仙之中雖也有些神色閃爍、故作鎮定之輩,卻不損截教太多。
麒麟崖上原始天尊看看身邊還剩下的幾個徒弟,卻是面無表情地回轉了過來,不發一語。
太上老君看見,知原始天尊心中憂悶,當下解勸道:“一眾門**福去留,乃天數注定,非人力所能更改。有得有失,有去有回,天道昭昭,豈得無憑?我等乃是混元圣人,何必如此放不開!”
原始天尊聽罷,心中仍自郁郁,強笑道:“我豈不知?雖是師徒一場,奈天數何?”
當下復又滿面微笑與太上老君了一陣閑話,這才起身對通天教主道:“今日賭斗,各有勝負。今眾人皆已疲憊,不如暫且罷手,明日再戰,如何?”
通天教主這邊見了慈航道人去歸西土,也自心中戚戚。聞言道:“自無不可!”
當下原始天尊領著門人先自去了。
通天教主也回轉萬仙陣,金靈圣母發一個掌心雷,眾仙將萬仙陣收了。一時俱都隱沒仙蹤。
麒麟崖下萬里無云,清風徐徐,那里看得出半剛才的兇險之象?
萬仙陣內中慕白元神之軀輾轉反側,心中疑惑不能得解。
當下尋到通天教主問道:“鴻鈞道祖曾言,封神大劫牽連三界眾生。慈航道人即便與西方教有緣,卻也總是犯戒之仙。為何不上封神榜?即便是正宗西方教出身的尸棄道君,當年也被弟子用打神鞭送上封神榜。何以尸棄反不如慈航?”
通天教主笑道:“封神榜乃依天道而立。三界生靈無論是誰,只要踏足紅塵爭斗便都會落入劫中。所以尸棄亦不能逃脫打神鞭之厄。然而其中卻也有一些得天獨厚之輩,受天道眷顧。即便身在劫中,也是有驚無險,能夠全身而退。這部分要么是有大功德在身,要么是福緣深厚,要么是天數注定日后當擔當重任。故而皆不上封神榜。慈航道人便占了第三。而那尸棄道君,卻是三者全無,而又肆意逞兇,故而隕落,實是平常事耳!”
慕白元神之軀聞言這才恍然,當下自回本陣靜坐用功不提。
卻玉虛宮中,眾門人見慈航道人歸了西方,盡皆心生猶疑。
廣成子嘆道:“同門一場,不意中道分離,想來令人傷感!”
懼留孫與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俱都沉默不語。
云中子卻道:“我道門弟子,各有玄妙不同。緣法一至,又不能解脫,便不論好惡都只能接受。今慈航入西方,亦是其機緣至矣!又何必喟嘆。”
眾人聽了此言,方才各自收攝心神,就在宮內靜坐不提。
且西方極樂世界,八寶功德池邊,接引兀地睜開眼睛,滿臉喜色對身旁童子道:“此有緣人來歸,真我西方大興之兆也!”便命童子外出迎接。
童子去了,不一時領進一道虛影來,接引細看,依稀可見三頭六臂法身,有佛光流轉。當下笑道:“慈航道人此來,正應我八德池中,五百年花開之數。吾教兼行東土,當由你而大興。”
當下接引將慈航道人往八寶功德池中一指,頓時無邊功德圣水浴身,將慈航道人真靈洗凈塵垢,接引將池中蓮花摘了一朵,為慈航道人重鑄法身。
不一時,慈航復又返本還源,渾身上下佛光盈盈,有一顆舍利子沖天而起,金光撒下,一片莊嚴寶相。
慈航道人因成了大慈大悲感應隨世觀世音菩薩,立志普度眾生。宏愿一出,天地感應,慈航因此竟生成了女像。
不慈航道人自歸西方教,化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只昆侖山這邊,闡截二教相斗之事。雙方因慈航道人之事,各休息了一晚。次日復又相會于麒麟崖前,依約再斗。
此次是九龍島四圣聯袂而出,四位乃是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均有千年道行,圣人門徒,雖只千年,法力卻也不容視。
四人形狀雖是怪異,卻是出身人族。各有奇獸做坐騎,使寶珠傷人,一時甚為兇惡。
闡教這邊見是四人出馬,定睛一看,四人不過羅天上仙修為。
當下走出靈寶**師與道行天尊。二人法力遠勝九龍島四圣,戰不數合,道行天尊手起劍落,將王魔斬殺。
楊森急放開天珠,被靈寶**師取出一柄寶傘擋住,復又將發神雷將楊森震死。高友乾、李興霸俱不脫此厄,一一上榜。
卻慕白元神之軀在萬仙陣中,見闡截兩方到目前為止都是依約比斗,并無太大違規。加之昨日慈航西去,慕白元神之軀眼見天數如此,西方教必將大興,心內想法卻也漸漸有了些轉變。心知封神榜終須有人去填,闡教弟子本來已經不多。即便將之全部殺了,也不夠封神榜人數,反而道門失了闡教這一脈,顯得勢單力孤。
當下慕白元神之軀心中暗道:只要原始天尊不是做得太過,便也由他去了。殷商此時已滅,算來封神榜上不過余下百十個清福正神的神位。若是就這般一場場打下去,倒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當下打定主意,只要將清福正神神位填滿,便由通天教主提議,結束封神之戰。
當下眼見九龍島四圣隕落,慕白元神之軀也自不為所動。暗暗打量了萬仙陣中眾人一眼,見眾仙皆面有怒色,并未有絲毫退縮之心。截教的凝聚力并未離散,慕白元神之軀心下稍安,更留心觀戰。
雖則慕白元神之軀心中有了即便截教獲勝,也會留下闡教元氣的想法。
一則算是道心未虧,凡事留一線的慈悲心未曾泯滅;二則留下闡教,待日后西方教大興之時,方不至于勢單力孤。
此時慕白元神之軀思及通天教主平日言行,發現其從未有過要將闡教滅教的想法。此不止是通天教主重情,更是由于其混元圣人,道心淵深如海,真正做到以人心合天道的清靜無為境界。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缺一。天道尚且留有一線,何況天道之下苦苦追尋的眾修士乎?
彼時慕白元神之軀還暗暗埋怨通天教主。現在一想,若是真滅了闡教,道門失了一柱,必然不穩。
原本歷史中截教全滅,此是原始天尊自恃己能,西方教推波助瀾的結果。彼自毀道門墻角,失了大道均衡。及至后來西方教大行其道之時,道門落到何種境地那可是慕白元神之軀親自見識過的。為個西游,道門中人個個把十分力氣當做半分來用,真真丟人現眼到家了。
然而放闡教一馬這個想法不過是建立在截教獲勝的基礎上的。
此時大戰正酣,若是稍有變故,那便是輸的下場。
慕白元神之軀一心想著怎么早日結束封神之戰,即便有些想法也只是存在心里,此時只是更加用心關注大戰進展,免得出現什么變故。若是截教落敗,那邊一切成空。
慕白元神之軀存著這般想法,當下望望西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