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道友記 正文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地龍虎榜(一)

作者/趙州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大夏國教三清道,億萬信徒,遍布大陸各處,天下沒有任何宗門有實力與其爭鋒。

    其他宗派能夠在修行界立足,還是靠修行實力,特別是宗門領袖的實力。

    東城院有圣人,仙劍門有劍神,而匠門則有名震大陸的天工閣,以及半步神圣境的遮天客。

    遮天客已經很多年沒有在世間行走,晚近百年的修行者,甚至搞不清楚遮天客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或者一個機構。

    歷年來,主持龍虎榜評的只是匠門堂主。

    也許是青衣試多年未開,今年匠門格外重視,派出一名身份高貴的長老主持天地龍虎榜。

    雖然一夜未眠,徐風蔣遼將真元運行數周,泥丸宮內已是澄明一片,人也顯得很有精神熠熠。

    李客稍微有些怠倦,想到有幸參加名震大陸的龍虎榜評,心中也是興奮異常。

    徐風站在人流當中,抬頭看閣樓上的匾額,這次終于明白為什么這么眼熟。

    “蘊海”二字和衡水學堂下的“衡水文宗”,筆跡顯然出自同一人,是相國呂公權的手筆。

    這讓徐風對天火峪里的郢都權貴有了更深的認識。

    跟隨眾人拾階而上,闊大的廳堂里,白玉鋪地,四周則是珠簾玉卷。

    泛著白光的地板與翠玉色的珠簾,映襯折射,富麗堂皇到無法形容。

    李客下意識的低頭,看著已經穿了五年的靴子,覺得對地面是一種玷污。

    稍微遲疑了一下,還是跟著昂首闊步的徐風,來到廳堂之間。

    廳堂之內,中間是寬達數丈的玉道,兩邊是花陽木制成的名貴書桌,一桌一坐,依次排開。

    一名身材高大,穿著素衣的匠門子弟,微笑與眾人見禮。

    “應試天策府的諸位學子,廳前隨意就坐。忠義堂、太虛宮的學子,還請移步。”

    徐風三人沒有任何停留,徑直穿過玉道。

    不是所有的修行者都會來觀看龍虎榜評,觀看龍虎榜評的也不全都是修行者。

    這句話可能有繞。總之,匠門評是一個開放性的盛會,主要參與者是達官貴人,各方勢力,以及參加青衣試的青年才俊。

    玉道盡頭有一扇圓門,到了這處,人已經不多。

    有宮里的貴人,衣衫華貴,笑語晏晏,在童子丫頭們的攙扶下,款款而行。

    有官員模樣的長者,恭敬的侍從,手捧茶具跟在身邊伺候。還要幾撥衣飾怪異的修行長者,應該是匠門從大陸各方請來的觀禮賓客。

    圓門口恭敬的立著兩名年輕人,相貌英俊,眼神熟絡,一看便知是做各方招待的使者。

    兩人的目光,禮貌的在眾人身上掃過,偶爾向過門的客人俯身行禮。

    隔著很遠,徐風已經感知到兩人的修為,竟然都是金石境。

    這還只是迎門的使者,徽州匠門的實力,可見一斑。

    “這位公子是……”

    徐風三人進門的時候,其中一位使者目光落在李客身上,右手微出,雖然不是阻攔,但意思很是明確。

    徐風知道,他們看出李客并非是青衣試的學子,也沒有半修為。

    “我的一位朋友。”徐風平靜道。

    有資格帶朋友或者仆人入場的,要么是匠門請來的觀禮貴客,門派領袖,要么是郢都皇城內的達官貴人。

    守門的兩名年輕使者,平靜的對望一眼。

    確認最近修行界,以及郢都權貴當中,沒有出現這位年輕人。

    “請問閣下何門何派,抑或官居何職。”

    徐風楞了一下,看著前后越來越多目光向著自己身上聚集,平靜道:“無門無派,無官無職。”

    聽見徐風這樣回答,守門的年輕人笑了。

    笑的很放松。

    因為他們已經確認,眼前的魯莽少年,過會兒不論是死是活,他們應該不會得罪什么大人物。

    “他不能進。”

    年輕使者收起禮貌阻攔的手臂,指著李客的鼻子,漠然道,像是在下一道命令。

    徐風看了看那些一臉輕松,在成群仆人簇擁下,隨意進出的貴人,心中動了動。

    他突然發現,郢都或者這個帝國對他并不友好。

    這等事,根本不會影響他的道心,也許是在仙臺,在鄉野呆久了,第一次見識了帝都權貴們的做派,徐風心里感到不大自在。

    不過事情終究要解決的。

    徐風平靜的緊了緊手中的劍。

    ……

    ……

    一道輕笑聲響起,接傳來女人嬌氣的聲音:“呦,杜郎官,快別難為這位哥啦,人家遠道而來,不容易。”

    兩位守門使者循聲望去。

    那是一位容貌俏麗的中年女人,披著半丈長的錦緞彩衣,紫金鑲邊,兩邊各有兩名童子,一個托手,一個托衣。

    “聽娘娘的話。”

    守門使笑著躬身行禮。

    再次轉過身來,臉上笑容即刻斂去,饒有興致的看了看徐風三人,不再阻攔。

    李客隔著人群,一臉訕笑的向那位女人抱拳。

    那女人卻沒有再回頭,在下人的攙扶下,施施然向里行去。

    過了圓門,穿過一個滿是斑竹的院,后面竟然別有洞天。

    ……

    天地廓然開朗,懸崖峭壁上,方圓數百丈的廣場,如果不動用神念,站在一側竟然看不清對面的人物。

    廣場靠近崖壁的一面,是觀禮臺,無數座位高低錯落,一字列開。

    廣場左右兩側,有依山崖而生的楓樹,嫣紅如血,枝葉婆娑,在微冷的秋風之間很有凄美之感。

    遠方百丈外的崖壁高處,有一道窄瀑,奔流而下。

    因為距離和山勢的原因,聽不見水聲,但那白色的秋水,如一道白練,從山崖垂直而下,在如火的崖壁楓林間,很是顯眼。

    崖壁之上,視野開闊,攔萬千秋韻于一方。天邊層云淡渺,盡顯秋高氣爽之闊達。

    果然是世外仙境,來到此地的青衣試學子,也都是有踏上修行之路的嬌子,普通人眼中的仙人。

    靠前的座位已經有人,徐風三人撿了一個偏位。

    第一眼,徐風看見了坐在最前排,華麗富貴的那名女子。

    第二眼,徐風看見了坐在女子旁邊的東方白。

    第三眼,徐風看見了蔣遼心中的震驚。

    ……

    東方白感覺有人看他,緩緩轉過身來。

    依然俊秀,好看的有不像男人,甚至比最美的女人還要標致。

    只是那雙漂亮的眼睛,太過平靜,里面是最自然的淡漠。

    徐風本以為,再見故人,他會有所表示,哪怕是仇恨。

    沒有想到,那雙漂亮的眼睛只是漠然掃過,沒有生出任何情緒。

    “好像哪里不對。”徐風道。

    “他怎么會坐在……娘娘身邊。”蔣遼有些不解。

    “這倒正常,不要忘了黃俊才,還有兩界河上的糧船。歷來善于攀附,敢于借力的人,爬的都比較快。”徐風看著那個干凈利索的身影,嘆了口氣,道:“何況他生的那么好看。”

    李客與東方白沒有交集,但也詫異于他的容貌,更是有些羨慕,羨慕他在這種場合,能夠坐在貴人身邊。

    “我是他看起來有怪。”徐風道。

    蔣遼不解,徐風不知該用什么詞來形容,想了想道:“像是被攝走了魂魄。”

    徐風這么一,蔣遼跟著了頭。

    各修行宗門,一般都會派出弟子參加龍虎榜評。

    場中以穿三清道袍的修行者居多,大多數是普通的玄色道袍,也有一兩個灰衣道袍,象征著三清道,門主的地位。

    那些年輕道士,無論男女,臉色甚是平靜,應該是見慣了這等場面。

    另外一些,要么是北地宗門弟子,徐風不識,要么就是像蔣遼一樣的散修。

    徐風忘向四周,發現有南方白虎門、無極殿的弟子。

    那些弟子也認出了徐風蔣遼,隔著數十丈的距離,依然能感受到他們復雜的目光。

    有同情,也有一些嫉妒,更多的則是仇恨。

    這種眼光,徐風見得太多,早已習慣,無聊的避開。繼續四下尋找。

    沒有見到焚星樓的人,也沒有仙劍門的弟子,他期望見到的余阿采,好像也沒有來。

    徐風驀然覺得,這天地龍虎榜也沒有什么意思。但他馬上就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徽州匠門的手段。

    ……

    ……

    清麗的天光猛然一亮,立刻奪去崖畔廣場上所有的顏色。

    那些火紅的楓葉靜止在秋風當中,如同人工的道具,一動不動。

    一道白色身影從天而降,寬大的道袍如一朵祥云,飄飄裊裊落在場中。

    只是這身法,已經震懾場中大多數人,竊竊私語聲消失,場面完全安靜下來。

    這位匠門長老地位應該不低,境界也已奪天地之造化。他的右手托著一個看起來很是普通的紫金缽。

    徐風看著那缽有好笑,蔣遼看著那缽,肚子里輕輕響了兩聲。

    白袍長老對著四方行禮。對那位居中而坐的娘娘,好像更加恭敬一。

    禮畢,不再多言。

    白袍長老將手中金缽向崖壁上空高高一揚,一場異景,徐徐展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漳县| 兴山县| 淮安市| 桃源县| 西峡县| 北票市| 鹤壁市| 酉阳| 上饶市| 柳江县| 新疆| 若尔盖县| 三明市| 永宁县| 门头沟区| 通榆县| 吴川市| 习水县| 八宿县| 那曲县| 五华县| 昭通市| 临沂市| 新丰县| 霞浦县| 涞源县| 永善县| 临夏市| 潜江市| 鹤岗市| 大名县| 什邡市| 苍南县| 乌兰浩特市| 汾阳市| 平谷区| 资阳市| 富阳市| 宝应县| 久治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