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風洞是用來吹人的風洞,用來進行室內(nèi)跳傘活動。
它通常是一根幾米粗、十幾米高的豎直透明管子,下面是電風扇,中間用阻攔隔開。人站在上,當電機啟動風力漸強,身體會受到自下而上的風壓并最終漂浮起來。
風壓和空氣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風速的平方有關(guān),速度越快風壓越大。成年人正面投影面積約為0.5-0.8平方米,根據(jù)標況風壓公式,當風速大于144千米每小時,趴在風扇上的人有可能被吹起來。
換算成風力,這相當于14級颶風,足夠在海面上掀起15米以上的狂濤巨浪,也能在陸地上造成樹倒屋飛的巨大破壞。但是在娛樂風洞里,如此狂猛的風力卻操之人手,只能安穩(wěn)地向上托舉顧客,然后再為環(huán)保降霾事業(yè)做點兒微小的工作,幫忙把地面污染物吹到天上。
當然,想要造出強烈、穩(wěn)定、可控的上升氣流也不是多么容易的工作,至少普通電風扇絕對不行。
還好的是,風洞發(fā)明已有百年,能夠直接吹汽車甚至飛機的全尺寸低速風洞越來越多,相關(guān)技術(shù)早成熟。005年,英國Airkix公司打造垂直風洞用于訓練跳傘學員,稱之為IndoorSkydiving(室內(nèi)跳傘)”。
雖然因為電費的關(guān)系,這項活動的收費很是不菲,區(qū)區(qū)10分鐘要150英鎊,但還是在英國引起轟動,畢竟和真正的跳傘相比它還是便宜的。而且還更加安全,算突然斷電,風扇也會逐漸減速,人并不會猛地一下摔在眼地板上。
看到英國人賺了錢,其他風洞公司一拍腦袋,“不是水平改垂直嘛?貌似沒什么難度!”然后紛紛建造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垂直風洞。比如國內(nèi)的綿'陽空氣動力研究中心在第二年建成亞洲第一座娛樂風洞,氣動中心管理著僅次于美俄、亞洲最大的專業(yè)風洞群,搞個低速垂直風洞當然是手拿把抓小菜一碟。
和音速、高超音速風洞比起來,百多公里時速真心只能算低速。
蜂園這個娛樂風洞,便是他們和氣動中心的合作成果,希望將自己擅長的VR技術(shù)和后者擅長的風洞技術(shù)相結(jié)合,打造第二代娛樂風洞。
它看起來有些像是超大號的榨汁機,還是沒有蓋的。下面兩層是機房和人員通道,中間是1米高的透明圓筒,從二樓一直延伸到外面。
伸手指著露在外面的透明圓筒,馬競對美國客人介紹道:“這樣玩家可以‘飛’出來看看外面的景色,能夠增加不少吸引力。”
“一般的室內(nèi)跳傘雖然新奇有趣,但是成本過高而且內(nèi)容貧乏,普通人很容易對其感到厭煩,不容易形成回頭客。畢竟沒誰喜歡在籠子里連續(xù)翻跟頭,不然誰都能打破貝爾的世界記錄了,”
“沒那么簡單,”羅杰-史巴瑞搖晃著他的滿頭白發(fā),“我也體驗過iFly項目,對體力和技巧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普通人不可能像他們那樣堅持那么久。”
“食神”貝爾-格里爾斯曾是英國第1空降特勤團(SAS)的特種兵,除了荒野求生、射擊駕駛,他當然還擅長跳傘。在一次公益挑戰(zhàn)活動中,他與另外兩人共同創(chuàng)造了風洞懸浮7分鐘的世界紀錄,至今還沒被人打破。
馬競看著對方,“你要是年輕三十歲,也許可以試試。”
“其實我現(xiàn)在也可以,”老頭比了個國際通用的亮肌肉姿勢,“戶外跳傘我都不怕,更加不會害怕室內(nèi)的。”
不過他也只是說說而已,很快提出了自己的質(zhì)疑:“這種部分露天的垂直風洞我也曾經(jīng)見過,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似乎并沒有什么新奇的。”
“稍安勿躁,我保證等下會讓你們大吃一驚的,”這么說著,馬競帶領(lǐng)眾人走進了這座小樓。
小樓里有一些隔音措施,內(nèi)部噪音比外面要小不少,給人一種這里很安靜的錯覺。
走廊墻壁上掛著一幅幅展板,并沒有常見的工作紀律、人員公示,全都是這個“新風洞”項目的宣傳畫。
指著第一幅畫,馬競介紹道:“室內(nèi)跳傘一般會給顧客配備連體飛行服、護肘護膝、防風護目鏡以及頭盔,有的還會提供類似飛鼠服的裝備以提高浮力。我們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了諸多改進,為頭盔添加VR功能,為飛行服加入噴氣矯姿功能,從而大大提高了消費體驗。”
轉(zhuǎn)頭看向噴漆矯姿系統(tǒng)圖示,羅杰發(fā)現(xiàn)它是由壓縮空氣瓶、智能控制芯片,以及八個分別位于雙手、雙腳、肚臍、后腰、兩邊胯側(cè)的電控噴嘴組成。其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維持身體位置,防止體驗者碰壁發(fā)生意外,二是提供額外動力,降低空翻特技動作的實現(xiàn)難度。
風洞和一般風扇最大的區(qū)別,是有穩(wěn)定段、收縮段、實驗段的區(qū)分,氣流被穩(wěn)定段里面的蜂窩和阻尼器梳理和勻,然后在收縮段聚集加速,能夠在一定距離內(nèi)形成流動方向一致、速度均勻的穩(wěn)定流。
對于垂直風洞中的玩家而言,水平方向的推力相當微弱,通常不會發(fā)生撞墻磕碰,即使碰到傷害也不會太大。同樣的,因為水平速度接近零,只要施加微小動力,能讓玩家轉(zhuǎn)身翻騰左右移動,宛若風中落葉。
稍微過問了一下壓縮鋼瓶的安放位置,老頭的注意力被第三幅展板上的大幅照片吸引住了,指著上面的東方美少女問道:“這是你們國家的宇航員么?”
“不不,她是我們的游戲主角,來自《銀河球會》的程薇。”
在暴雪爸爸的帶領(lǐng)下,游戲圈興起了“十年做游戲,九年搞CG”的歪風邪氣,蜜蜂游戲也是不能免俗,拉來好基友蜜蜂影視和逸快特效幫忙打造炫酷CG,墻上這張是宇宙清潔工程薇的CG宣傳圖。糜費良多的電影級畫面再加上充滿致敬元素的宇航服設(shè)計,難怪老頭會錯認。
當然,只有這些主角海報是電影級,宣傳視頻會掉到電視級,實際游戲畫面還更低,同樣是“照騙”一員。
伸手指了指旁邊的透明通道,馬競解釋道:“目前一共有三款游戲完成了適配,分別是失重、飛行、跳傘題材。”
另外兩款游戲是跳傘滑翔游戲《從天而降》和模擬飛行游戲《天空之子》。它們本是為普通VR設(shè)備及跳傘機設(shè)計的,修改之后放這里效果卻更好。
“了解,”羅杰點點頭,和大多數(shù)美國人一樣,對明顯是英式足球變種的銀河球不怎么感興趣。
然后他的腳步在一幅掛畫前停下,看了幾眼上面的兩名白人男子,發(fā)現(xiàn)都是自己認識的大名人。
轉(zhuǎn)頭問道:“你們還與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和盧克-艾金斯有合作?”
馬競點頭:“是的,這兩位跳傘明星代言了我們的《從天而降》,他們的事跡和這款高空跳傘題材的游戲特別匹配,并且還參與了游戲的后期調(diào)試。”
蜜蜂的常規(guī)游戲很少邀請代言人,但這些VR體感游戲卻是例外,因為他們的親身體驗合手感反饋對游戲開發(fā)很重要。
“哦!那可一定要試試看,我也很想學他們從地球邊緣往下跳,可我的醫(yī)生卻堅決反對,說我的血管有些硬,”老頭攤攤手,滿是遺憾。
然后他看向馬競,攛掇道:“倒是你,有著強健的身體和發(fā)達的移動能力,關(guān)鍵還有錢,為什么不試試呢?人這一生應該見識一些不一樣的風景,將來才會沒有遺憾啊!”
“問題是我現(xiàn)在很遺憾,”馬競惋惜道:“我曾經(jīng)在表演單人飛行器時出過小事故,從那以后佳怡禁止我進行這些危險活動了。然后我只能用這些擬真游戲來安慰自己了。”
“明白,女人總是擔心這些。”
大多數(shù)人因為資金和其他原因,通常沒機會體驗到這樣的刺激時刻,只能通過極限運動員的頭盔視頻感受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心跳加快的刺激,比如菲利克斯(FelixBauartner)和盧克(LukeAikins)的驚險跳躍。
前者四年前從約三萬九千米的高空跳下,是世界上第一個不依靠飛機火箭而超越音速的人。
后者幾月前從約七千九百米的高度躍下,是地球上第一個不帶降落傘成功高空跳傘的人。
這兩個記錄實在太過炫目、太有八卦價值,一經(jīng)曝光在絡(luò)哄傳,也讓這兩位本來只在極限圈子里有名氣的大牛正式封神,成為普通人眼里的極限之神。
即便菲利克斯的記錄后來被谷歌工程與研究事務高級副總裁、時年57歲的艾倫-尤斯塔斯(AlanEustace)打破,他的名字卻已經(jīng)被歷史記住。
說起來,這些人之所以敢于嘗試這樣的冒險,除了本人技術(shù)老練、心理頑強、有專業(yè)伙伴從旁協(xié)助這些聽見條件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充足的科學依據(jù)以及強大的裝備支持。
裝備方面不必多說,帶著菲利克斯和艾倫升到同溫層的特制氦氣球價值超過7萬美元,穿在身上的特制太空服價值0萬美元,在加上訓練準備后勤輔助以及保險,整個活動的開銷很可能超過50萬美元。盧克的跳傘同樣成本不菲,光是在可行性論證里摔壞的仿真假人不是一筆小錢。
菲利克斯的同溫層跳躍有紅牛飲料進行贊助,盧克的無傘跳傘是福克斯電視臺組織的,只有艾倫貌似花的是自己的錢,當然金領(lǐng)一族的他也不缺這筆錢。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有友把極限運動稱為“《地球OL》付費玩家專屬”,這些高空跳傘運動員更是不差錢的神壕玩家,其他小R和免費玩家還是看看好。
所謂《地球OL》,自然是腳下這顆藍色星球提供給我們的生活,免下線、無復活、全球在線、絕對擬真,簡直不能更棒。
當然,即便裝備牛逼不解釋,他們最終能成功還是因為大氣層在保護著他們。
速度是相對的,物體向下墜落時,空氣同樣對其產(chǎn)生風壓,達到一定速度時阻力會和重力取得平衡,導致速度不增不減進入勻速下墜階段。這個速度稱之為終末速度、收尾速度,大小和空氣密度、物體的重量以及橫截面積有關(guān)。
也是說,在超過一定高度后,無論人從多高的地方跳下來,其到達地面附近時的都會進入勻速狀態(tài),保持每小時一百到兩百公里的速度,具體大小取決于空氣密度和身體姿勢。
菲利克斯和艾倫從四萬米高的同溫層跳下會這樣,盧克從近八千米的對流層頂部跳下也會這樣,他們最后都會慢下來進入終末速度。然后前兩位打開降落傘擴大自己的橫截面增加助力,逐漸減速最終落地,后者則在GPS的引導下滑向指定落點,然后用一個完美的背摔落進地上高高支起的柔軟大當中。
而前兩者之所以能夠成為肉身突破音障的男人,卻是因為高空大氣稀薄,氣壓和阻力遠遠小于低空。所以他們要穿上抗寒耐熱自增壓有供氧的特制宇航服,這才能夠保證活著回到地面,否則掉下來會是兩具窒息而亡的高空凍尸,為“外國人為什么這么少系列”添上新的注腳。
《從天而降風洞版》的精髓是用風扇吹出來的懸浮靜止狀態(tài),模擬擁有收尾速度的跳傘運動員。人體本身的內(nèi)耳平衡器只能識別加速度,無法直接分辨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只要VR影像能夠騙過眼睛,能讓人相信自己正在持續(xù)下墜。
他們甚至還更進一步,利用視覺誤導和噴氣矯姿系統(tǒng)擴大了空間范圍,玩家做出向前滑行的動作,噴嘴卻也向前噴氣,只要氣罐不空永遠飛不到頭。
戴上頭盔走進飛行區(qū),老羅杰開始時的不以為然很快煙消云散,頂著灌口狂風贊嘆連連。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