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最終,陸湛留下了自己本部三萬兵馬駐守大營,其余七萬明州軍出營圍城。 此時的郡城之上,橫山軍早已將城防布置的妥當,正待聯軍到來。十五萬聯軍將郡城三面合圍,各種攻城器械不緊不慢的進行組裝著。 另一方面,大批斥候南下打探橫山大軍的行軍路程,當得知橫山軍已經越走越遠之后,終于放下心來,開始準備攻城。 這一次,聯軍上下都想著拿下這座城池,建功立業,再也沒有了上一次的那種敷衍,皆是拼盡全力的發起猛攻。 此時的聯軍之中,方德勝分兵五萬,各自攻打南門和東門;陸湛則率領五萬兵馬進攻北門,另有兩萬兵馬埋伏與西門方向。 經過一個時辰的轟炸,郡城墻頭一片狼藉,各種防御器械十去七八。而聯軍方面的攻城器械,也在守軍的一頓轟炸中,損失大半。 器械的威力越來越,接下來便是一場直接的較量。聯軍的攻城兵馬開始頂著箭雨,向城下發起沖鋒。其中夾雜著一批死士,抱著炸藥包向城門方向從沖去。 此時的東門戰場之上,人命在沖鋒之中被不斷收割,但依然擋不住強大的人海優勢。一批倒下了,隨后便涌上一批人來,迅速填補了前面的空缺。沖鋒的浪潮勢不可擋的向城下蔓延,很快便抵達城墻之下。 隨即,橫山守軍點燃了捻繩,默數幾聲之后,便站起來,將手中的炸藥往城下扔去。 只聽一聲聲劇烈的轟隆聲,一股股硝煙沖而起,周圍彌漫著濃重的硫磺味。而此時的城下,處于城墻下面的聯軍士兵倒下一片,哀嚎聲響徹戰場。 這時,僅存的幾名死士抱著炸藥,撲向城門口,將炸藥包疊在門板之上。但這點炸藥根本不足以炸開城門,他們必須耐心的等待著逃過轟炸的戰友將炸藥送來。 激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沖鋒的士兵們被炸得七葷八素,根本無法再靠近城墻。 許多架上城頭的云梯,很快便被炸藥炸成碎木,士兵們徘徊在城下,驚慌失措的躲避著炸藥的轟擊。 終于,在經過一段痛苦的煎熬后,死士們終于送來足夠的火藥,層層累積的火藥達到半人高。 隨著其余死士的撤離,負責點燃火捻的死士深吸了口氣,將手中的捻繩點燃,然后立即撒腿撤離。 捻繩快速的燃燒殆盡,只聽一聲巨大的轟隆聲,一股巨大的蘑菇云漫過城墻,滾滾沖。 “哦!城門破了,城門破了!”燕州軍上下忍不住歡呼起來。 方德勝見狀大喜,自家可是第一個攻破城池的,此戰首功算是拿下了。心中歡喜,當即拔出戰刀,向前一揮,“殺進城去!” “殺!”~ 燕州軍全軍開動,向破開的城門發起總攻。 下一刻,城門硝煙散盡,露出一片空蕩蕩的洞口。然而在這洞口之中,一陣沉重的轟鳴聲從中響起。無數騎兵從中魚貫而出,向著混亂不堪的燕州大軍殺去。 “是騎兵,怎么會有騎兵?” “騎兵來了,快跑啊!” 燕州軍將士見狀大亂,原本沖鋒的勢頭為之一滯,整個軍陣更加混亂了。 方德勝目瞪口呆的看著噴涌而出的騎兵,臉色慘白,“怎么會這樣,不是橫山主力大軍已經南下了嗎?是陸湛,陸湛誤我!” 不待他做出決斷,橫山騎兵已經殺入陣中,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待一萬騎兵殺出城,尾隨其后的是一片黑壓壓的橫山步兵,趁著燕州軍大亂,狠狠的撲上去撕咬。 看著自家大軍被橫山軍肆意蹂躪,方德勝終于回過神來,當即將馬一撥,厲聲大吼:“快,通知全軍撤退,撤退!” 后方的大軍得到命令,立即拋下前方的戰友,緊隨將軍逃跑。然而,步兵哪里跑得過騎兵,隨即便被趕上來的騎兵一路撕咬,最終潰散開來,亡命四逃。 于此同時,其余兩門盡管沒有攻破城門,但隨著東門陷入。其余兩門當即打開城門,以騎兵為前鋒,向聯軍殺去。 一時措手不及的聯軍,被橫山軍如同變戲法般的撒豆成兵的本事給嚇住了。不是橫山大軍南下,城中只有五萬守軍嗎?此時出城襲擊的敵軍怎么可能這么多? 此時的陸湛終于明白過來,自己只是中了橫山軍的詭計。他們并沒有率領主力南下,而是將城中百姓偽裝成軍隊離開郡城,大軍則暗藏于城中。目的便是吸引自己率兵前來,脫離大營的防護。 心中又悔又恨之下,陸湛一面聚攏兵力防守,阻擋橫山騎兵的進攻,一面收攏逃回來的潰兵,命其徐徐撤退,不要慌亂。 在陸湛的調度下,大軍迅速穩定下來,使得橫山軍一時間無法擊潰對方軍陣。畢竟能夠出城作戰的,每門只有三萬兵馬,若是不能趁亂擊潰敵軍,便只能僵持了。 所幸的是,燕州軍負責的東南兩面皆已被大軍擊潰,漫山遍野都是潰兵。如今兩門方向的援軍正在趕來,只要匯聚一起,便能輕松吃下這股明州軍。 然而,身為明州智將的陸湛也不傻,當他聽到燕州軍大敗之后,知道不能久留此地,當即率軍徐徐而退。 此戰,橫山軍殲滅燕明聯軍三萬余人,俘虜六萬,自身傷亡超過萬人, 而幸運的逃回營寨的燕明聯軍,只剩不到八萬人,匯合營寨三萬人后,只有十一萬左右。其中明州軍尚存七萬余人,而燕州軍在此戰中,僅剩不到四萬,損失慘重。 方德勝眼見名明州軍傷亡微,而自家兵馬折損大半,心中的懷疑瞬間轉化為憤怒。若不是明州軍與橫山軍有勾結,為何雙方損失如此懸殊?亦或者,那陸湛故意引誘自己率軍前去送死? 此時的方德勝已經被怒火和屈辱蒙蔽了心智,滿心的懷疑著明州軍的陰謀。卻沒有想到,若不是他氣量狹,處處與陸湛作對。以至于不聽號令,擅自率領全軍出擊,也不至于落到現在這個下場。或許他心中知道這個原因,可他能是自己的錯嗎?一戰折損數萬兵馬,這個罪名他可擔不起。 于是,在陸湛引兵退回之后,方德勝便將此戰的罪責全部扣在陸湛身上。陸湛對此卻是有苦難言,誰讓他是主將呢。但他也不是肯委曲求全的人,當即在眾人面前訓斥方德勝不尊號令,自以為是,以至于有今日之慘敗。身為主將固然要對此負責,但身為副將,如此忤逆上峰,豈能逃脫罪責? 兩人的爭吵,瞬間引爆了兩軍的對罵。明州軍覺得正是因為燕州軍不肯聽令行事,才導致這場戰事的失利,責任最大的便是燕州軍。而燕州軍則認為是因為身為主將的陸湛中了敵人的奸計,才導致燕州軍損失慘重,必須讓明州給燕州一個法。 眼看著兩軍即將爆發一場內訌,方德勝眼見明州軍人多勢眾,知道若是發生沖突,必然要吃大虧,當即便喝止了自家人馬的沖動。 經過雙方將領的調解,全軍上下才冷靜下來,但雙方的關系卻是降到了冰點。不過一日,方德勝以大軍重創為由,帶著殘余的三萬余人度過龍江,返回燕州修整。 陸湛望著空蕩蕩的營寨,哪里還有當日那二十萬大軍的威勢。如今僅剩七萬人馬,如何與橫山軍交鋒?不得已之下,只得命全軍渡江,退出江西郡。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