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家里收完麥子,蘇偉年進縣城籌備書店的事情。
店鋪選址就在縣一小斜對面,是一個將近九十平方米的門店。
房子是青磚灰瓦的老式建筑,墻壁上的石灰脫落得不成樣子,看上去很有滄桑的年代感,破舊不堪。
不過,因為附近有三所學校,地理位置不錯,租金價格自然不會低,除去水電費等,每個月需要60元的房租。
蘇偉年抱定下海創業的決心,咬牙與房主簽訂了六年的房屋租賃合同,六年過后有優先續約權,并預付了第一年的全部租賃費用。
房子有著落了,接下來是門店裝修。
他自制了一塊門匾,上面寫著“三味書屋”四個字,書法蒼勁雄渾,很顯功力,把這塊門匾裱起來,做為書店的名字。
他又買了水泥、石灰、沙子等,把家里的錘子、油灰刀、抹泥刀、砌磚刀等泥瓦匠工具全部搬了過來,一個人光著膀子,泥工瓦工全部做,獨自搞裝修。
蘇慶知借用蘇文婉的自行車,每天中午趁著午休時間過來幫忙。
“爸,要不雇一個小工吧。”
他把一桶石灰泥提到蘇偉年跟前,老式建筑雖然冬暖夏涼,但是因為氣溫太高,仍舊把他熱得滿頭大汗。
蘇偉年右手拎著抹泥刀,把石灰泥墻面抹得橫平豎直,看上去像水面般平整。
他用脖頸里搭著的濕毛巾抹了把汗,說道:“你趕緊回學校,沒事別來回瞎跑,凈耽誤學習……”
說完,嘆了口氣:“縣里不比鄉下,雇一個小工每天要七八塊工錢,現在到處都要花錢,能省就省著點吧。”
做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拿開書店來說,辦理營業執照、房屋租賃、裝修材料、通電通水、家具預定……
單單這幾項就花了一千多塊錢,到現在書店連個雛形都沒有,各項開銷已經超出了蘇偉年的預算,所以接下來必須要勒緊腰帶過日子,能省則省。
距離下午上課還有半小時,蘇慶知頂著滾燙的日頭,騎車回學校。
路上熱浪一重接一重,像窯洞的鍋爐似的,在熾熱的地面上放一顆生雞蛋,不消十分鐘,就能烤熟了。
回到座位上,林疏影鼻頭輕嗅著,靈敏得像一條小狗:“你身上怎么有股石灰味?”
蘇慶知“嗯”的一聲。
林疏影又說:“高三了,明年這個時候就畢業了,想想時間也過得挺快的。”
蘇慶知“哦”的一聲。
林疏影不樂意了,習慣性的在他腿上擰一把,嗔道:“給你說話呢。”
蘇慶知無精打采的回應:“我聽著呢。”
林疏影問:“那我的歌呢?”
蘇慶知說:“還在醞釀中,畢業之前肯定會給你的。”
這天,早上晨跑的時候,蘇文婉問:“三味書屋是你們家開的?”
蘇慶知覺得這事沒有什么可隱瞞的,她們早晚都會知道,于是點了點頭。
蘇文婉聽了,妙目流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
進入高三后,楚歆徹底停止了域名的注冊。
其實在她停止以前,域名注冊已經變得相當困難,很多她能想到的都被人搶注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進入高三后,高考壓力空前加大,教室里黑板旁邊的高考倒計時日歷每天都在減少,鞭策激勵著大家大決戰即將到來,必須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各任課老師瘋狂的向前趕進度,也不管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學生能不能消化,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年前把所有課程講完,迎接年后的考前大復習。
蘇慶知制定了一份嚴密的復習計劃,除了繼續打磨數學之外,開始有目的性把時間向其他幾門功課傾斜,短板要補齊,強項要更強。
七月,天氣依舊炎熱。
宿舍里點著蚊香,橫沖直撞的蚊子銷聲匿跡了,但是悶熱的氣溫還是讓人無法入睡。
賀偉把涼席鋪在水泥地板上,然后去衛生間打了幾盆涼水,把水潑在上面,涼席浸泡在水里,終于有了三分涼意。
幾個人光著膀子,下身只穿了條內褲,躺尸似的在涼席上呈一字排開。
“老蘇,你再去打盆水。”
蘇慶知夜讀回來,已經晚上十二點了,然而宿舍里沒有一個人睡著的,太熱了。
他去衛生間沖了個涼水澡,出來的時候打了滿滿一盆涼水,說道:“你們起來,我把水倒上去。”
成學玉四仰八叉的擺了個“大”字,熱得有氣無力的說道:“起個毛啊,直接潑上來吧。”
高超群、賀偉、劉建國三人“啪啪啪”的拍著雪白的肚皮:“潑上來吧。”
徐良感冒了,躺在床上發虛汗,擔憂道:“你們別感冒了。”
高超群像頭大猩猩似的,“咚咚咚”的拍打著結實的胸脯示威:“我巴不得生病呢,不是吹牛,哥們自打進入高中以后,快三年了,還沒有生過病。”
蘇慶知架不住幾個人的催促,把一大盆涼水潑了上去,四個人渾身都濕透了,不過嘴里卻不停的叫著“爽”。
在夏季熱得令人發指的夜里,這些小年輕每晚都趟在水席上,唯有如此才能抵御酷暑,不然的話,睡眠只能是一種奢望。
蘇慶知怕熱不怕冷,夏天對于他來說,漫長而又難熬。
他常常夜讀到深夜,直到自己困得實在睜不開眼睛,回到宿舍后無論多么悶熱,躺下來就睡著了。
進入八月份,蘇母進城了,因為三味書屋開始營業,生意出奇的好,蘇父一個人根本忙碌不過來。
破舊的青磚瓦房經過蘇父的一番修葺,變得舊而不破,從外面看給人一種厚重的滄桑感。
書屋內部,別有洞天。
水泥墻面被江南水鄉圖案的壁紙遮住,惟妙惟肖的圖案仿佛把人帶到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多情之地,讓人不自禁的生出靜下來安心看書的沖動。
三味書屋的開業,彌補了隆裕縣城沒有私營書店的空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因為書刊種類多,價格低,使得書店每天人滿為患,沙場點兵、三尺講臺、新概念英語等輔助資料成了緊俏貨,各年級段的學生幾乎人手一冊。
除了縣城的學生來買書之外,距離縣城較近的幾個鎮子里的學生也經常光顧,并且是大量的批發。
蘇偉年在距離書店三里地外的舊城區租了兩間民房,一間用來休息,另外一間是廚房。
三味書屋的生意蒸蒸日上,使他萌生了新的想法,提前把兒子四年的大學學費攥夠,然后在縣城買一套房子。
這天,三味書屋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