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講話贏得了極其熱烈的掌聲。軍官們知道自己的地位的上升,完全是這位皇帝一手促成的,所以心中的感激之情,只能用掌聲來表達了。
司儀接下來道:“請畢業(yè)學員代表宣誓。”他示意朱由校站在喇叭旁邊不要動。王佐民,杜光亭,陳離遠三人來到臺上,在朱由校面前約五步停了下來,向朱由校敬禮,朱由校還禮。三人單膝跪地,舉起手來握拳道:“近衛(wèi)軍全軍一定忠于陛下,忠于大明,忠于華夏民族。我們在此發(fā)誓:只聽從陛下的話,任何違背陛下意旨的行為都是我們的敵人,對任何大明人的侵犯都視為對整個大明的侵犯,任何對大明的侵犯都會受到大明軍隊的嚴懲。敢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魏忠賢捧上三支短劍。朱由校拿起一支,輕輕地抽出,劍刃放射出寒光。他將劍插入劍鞘中,將劍柄一面露出來,只見上面刻著三個字“忠勇仁”,又翻到劍柄另一面,上面刻著“朱由校贈”。
坐在朱由校身后的葉向高看到了那幾個字,他悄聲對方從哲道:“你看那幾個字。”方從哲其實也已經(jīng)看到,他搖了搖頭道:“現(xiàn)在沒有辦法,等會再說。”
朱由校道:“這是忠勇劍,授予每一期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這一次會授予二十人。除了優(yōu)秀學員,以后還會贈送給有功將領。希望你們以后能盡忠國事,每個人都能獲贈忠勇劍。”
他拿著劍,將它在王佐民的頭上,兩肩上分別挨了一下道:“忠誠,勇敢,仁義。”,然后將劍遞給王佐民。王佐民眼睛里含著淚,接過短劍。然后敬了一個軍禮。朱由校笑道:“站起來。”
王佐民站了起來,立正后敬禮,朱由校回了一個禮后道:“以后能夠站起來時,一定要站立起來敬禮。”王佐民響亮地回答道:“謝謝山長。”
照樣給杜光亭和陳離遠授劍后,孫傳庭一個一個地開始叫優(yōu)秀學員的名字,這些學員上臺后,敬禮,受劍,道謝,輪到張宗靈時,朱由校笑道:“宗靈呀,聽說讓你來宣誓你不愿意呀?”
張宗靈面紅耳赤道:“報告山長,學生腿腳不便,怕被人笑話。”
朱由校笑道:“男兒大丈夫,腿腳不靈便有什么關系。朕知道你是怕影響宣誓儀式,你要知道,朕要的是能打仗的糾糾漢子,你能打仗,就是好漢子。”
張宗靈敬禮道:“報告山長,學生雖然沒有上臺宣誓,但他們宣誓時,學生都是在心里跟著宣誓的。”
這下可好,所有沒有上臺宣誓的學員一起站起來敬禮道:“報告山長,學生雖然沒有上臺宣誓,但他們宣誓時,學生都是在心里跟著宣誓的。”
朱由校舉手行禮,先向左轉(zhuǎn),再向右轉(zhuǎn),才把手放下來道:“朕知道你們都是朕的好學生,朕以你們?yōu)闃s,朕相信你們不會辜負朕的希望。”
學員們齊聲道:“謝謝山長。”
這時授劍儀式繼續(xù)進行,完畢后,朱由校道:“講武堂第一期圓滿畢業(yè)了,很快你們就會去到全國各地,也許是遼東,也許是蒙古,也許是南海,安南,日本。不管是哪里,都希望你們明白一個道理,真理只在我們能夠武力控制的范圍之內(nèi)。我們想要讓別人聽我們講道理,那首先就要讓他們明白,不聽我們講道理的代價他們是承受不起的。”
眾軍官聽得全心舒泰,皇帝這話的意思就是別人不服就要打得他們服,這話對于這些擅長暴力的軍人來說,是最容易聽進去的。
典禮后,朱由校和內(nèi)閣幾人一起商量后面的軍隊調(diào)動事宜。方從哲和葉向高幾人都氣鼓鼓的,皇帝問他們也不作聲。
朱由校搞得莫名其妙,這時徐光啟狠狠地瞪了孫傳庭一眼道:“陛下,忠勇劍上的字有些不妥。”
孫傳庭看到徐光啟冷冷的眼光,心里也直叫屈。他只知道有贈劍儀式,在之前又沒有看過劍是什么樣子,這全是魏忠賢負責的。他又不敢爭辯,只好低頭不說話。
朱由校這才搞明白,他笑了笑道:“先生不要怪孫閣部,這些都是朕的主意,每一個字都是由朕來決定的,廠臣也曾經(jīng)勸過朕,兵器局的幾位也說過,但是朕強迫他們一定要按朕的意思來寫,所以各位如果有氣,就撒在小子的身上吧。”
葉向高聽他竟然以小子自稱,連忙道:“陛下,臣等只是以為孫閣部知道而不告訴我們,所以并不敢責怪陛下。只是我中華以禮儀而著名,如今卻在劍柄上刻寫陛下的名諱,實在是有傷體面呀,別人會認為我們竟然連為尊者諱都不懂,會惹得邦國笑話的。”
朱由校卻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說道:“其實國朝自成祖以來,對于避諱方面一直就不大看重。就象元寶,太祖時確實無,但成祖后依舊稱為元寶。而且我朝列祖列宗,多有名字中有常用之字的,也沒有要求一定要避諱呀?”
葉向高道:“陛下,我朝避諱規(guī)定二名不偏諱,如果是一字,當然可以不避,但兩字便須避。”
朱由校道:“可是當年宣宗繼位之時,便明告天下,當今皇帝名字不需避諱,這可是兩字都不避呀。”
葉向高一時倒是難住了。因為避諱之事,在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是唐朝,宋朝和清朝。而明朝的避諱是個很奇怪的情況:朱元璋剛當皇帝時,避諱很嚴格。比如當時的大將馮國勝,便為了避朱元璋的字國瑞的諱,而改名叫馮勝,當時的元寶都改名叫通寶。
但朱元璋死后,避諱突然變得寬松了許多,朱棣時,詩經(jīng)中的一篇《棠棣》,明明犯著朱棣的諱,卻也沒有人將之改名。朱祁鎮(zhèn)名字中有個“鎮(zhèn)”字,但明朝官職中一直有鎮(zhèn)撫,鎮(zhèn)守太監(jiān),也沒有人說要改名。
這些倒只有一個字犯諱,倒也還說得過去。但明宣宗朱瞻基確實在登基后便以圣旨明告天下,自己的名字不需要避諱。這樣一來,朱由校在忠勇劍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也勉強說得過去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