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戲曲
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的藝術,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傳奇戲曲因為從南戲發展而來,所以又稱南曲戲文,是明代漢族的主要戲曲形式。
明代戲曲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分別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的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作為兩種不同的戲曲藝術形式,它們各自走著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兩種不同戲曲基礎上,發展衍化出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的明代漢族戲曲。
傳
奇戲曲的前身是產生于浙江溫州一帶的南戲,是明代主要戲曲形式。其發展以正德前與嘉靖后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元末明初五大傳奇〔《琵琶記》與荊
(《荊釵記》)、白(《白兔記》)、拜(《拜月亭》)、殺(《殺狗記》)〕的出現,是雜劇時代向傳奇時代轉變的標志。初期傳奇作品極少。據載成化、弘治年
間留下的作品較多,姚茂良的《精忠記》、王濟的《連環記》和沈采的《千金記》較著名。嘉靖以后傳奇創作大盛,出現了李開先的《寶劍記》、傳為王世貞(一說
其門人)作的《鳴鳳記》、梁辰魚的《浣紗記》三部重要作品。《寶劍記》把林沖塑造為勇于向高俅、童貫斗爭的草莽英雄,借以表達作者對黑暗統治的抗議。《鳴
鳳記》以時事入劇,直接寫楊繼盛等人同奸臣嚴嵩的斗爭。《浣紗記》寫吳越興亡故事,寄意深遠。
二、梁辰魚和《浣紗記》
其
父梁介為平陽訓導,“以文行顯”。辰魚身長八尺馀,眉虬髯,好任俠。不屑就諸生試。家有華屋,專門接納四方奇士英杰。嘉靖年間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后七
子,都與他往來,戲劇家張鳳翼也是他的好友。他在當時的曲壇上頗負盛名,“艷歌清引,傳播戚里間。白金文綺,異香名馬,奇技淫巧之贈﹐絡繹于道。歌兒舞
女,不見伯龍,自以為不祥也”(焦循《劇說》卷二引徐又陵《蝸事雜訂》)。
梁辰魚的傳奇《浣紗記》,取材于春秋時代吳越興亡的故事。首出《家門》云:“看今古浣紗新記,舊名吳越春 秋”,可見此劇系依據名為《吳越春秋》的舊本改編而成。《錄鬼簿》著錄的元雜劇有《進西施》(關漢卿作)和《越王嘗膽》(宮天挺作),劇本已佚。梁辰魚曾“考訂元劇,自翻新調﹐作《江東白苧》、《浣紗》 諸曲”(《梅花草堂筆談》)。《浣紗記》開頭寫范蠡與
西施在苧蘿西村的溪水邊相遇并相愛﹐西施贈范蠡一縷溪紗作為定情之物。后越國為吳國所敗,范蠡以國事為重,勸說西施到吳國去。臨別時將溪紗分開,二人各持
一半。末尾寫滅吳之后二人在太湖舟中成婚,又取出溪紗,一同泛海而去。這些情節有助于塑造范蠡和西施兩個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愛國者的形象。以二人的愛情故
事和一縷溪紗貫串全劇始終,也使結構更加完整。
梁
辰魚的文學作品里出現了大量女性形象,既有俠肝義膽的巾幗英雄,也有神話傳說中的仙界女子;既有純潔嬌憨的懷春少女,又有細膩溫婉的閨中思婦;既有重情的
底層女子,也有孤獨的深宮怨妃;此外,還包括年華已逝猶未嫁的女性和少數民族的女性。梁氏創造了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女性世界。
梁辰魚作品中所建構的女性世界豐富多彩,對女性或歌頌其功業或同情其遭遇或贊揚其才藝,表現出梁氏強烈的女性意識和對女性人生價值取向的認可,梁辰魚女性觀的成因有三:特定時代氛圍,梁氏個人生命體驗和獨特個性的融注,道家文化的影響。
梁辰魚詩作欣賞
【紈扇】
朝來兩蛺蝶,分宿花房雨。
紈扇亦多情,拂爾雙飛去。
【贈王卿】
絳羅裙軟醉榴花,午夜高樓月倍嘉。
曲罷暗香人不識,半槽余暖在琵琶。
【蘇蕙】
淚痕點滴錦花浮,幾載拋梭織未休。
愿得璇圖似夫婿,殘絲斷處認回頭。
【屈原廟】
寒云掩映廟堂門,旅客秋來薦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靈兒晝舞白霓幡。
龍輿已逐蜂頭夢,魚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叢叢雜芳杜,鷓鴣飛處欲黃昏。
【采石磯吊李太白】
停橈磯下奠椒觴,草木猶聞翰墨香。
飛燕已辭青瑣闥,長鯨自上白云鄉。
他年有夢游天姥,此夕無魂到夜郎。
西望長安漫惆悵,金鑾春殿久荒涼。[3]
梁辰魚故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