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當聽到裴邃稱呼自己為主公時,公孫續明白裴邃已經被自己所收服了。 身為公孫瓚的屬下,在公孫瓚死后裴邃對于效忠自己那是沒有一點的心理障礙,而自己在這段時間的表現想必也沒有讓裴邃所失望。所以裴邃擔心的無非就是在效忠公孫續之后的日子里會不受自己的重用。 而自己對他的任命武藝表示了自己的態度,因此對于裴邃徹底的效忠自己公孫續也是沒有什么好意外的。 再,裴邃本就是自己召喚出來的,只不過當初被宗澤搶先一步所以才入了公孫瓚的麾下,因此,公孫續對于裴邃那是勢在必得。而且,裴邃的能力不弱,能文能武,基礎五維數據中就有三項是破90的,妥妥的全能型人才。 對于這樣的人才,而且是已經在自己手下的,公孫續自然不會放過。就像趙云一樣,本來趙云是準備投奔公孫瓚的,但是公孫瓚現在已死,趙云本來是打算護送公孫續回到幽州之后就向公孫續辭行的,但是就在趙云露出想要離開的念頭和跡象的時候,公孫續便和趙云進行了一番徹夜長談,成功的收了趙云的心,得到了趙云的效忠。 而此時,當將整座故安城的防御交予裴邃之后,公孫續便離開了城墻。 以裴邃的能力,在城中有著五千士卒的情況下若是還被崔巨業用七千兵馬給攻破了,那公孫續表示這場仗已經不用打了,以裴邃的能力上去都只能敗,那么換了其他人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雖一個高統率的名將帶兵真的有著輸給能力遠不如自己的將領的可能,但是現在的情形看來,這種情況明顯是無法出現的。所以對于裴邃守城,公孫續是十分放心。 而且,若是自己留在城墻之上,恐怕還會影響裴邃的發揮,因此,公孫續索性就離開了城墻,給裴邃一個自由發揮的機會。 而當公孫續離開城墻之后,裴邃也就真的對公孫續死心塌地了。正如公孫續所想的那樣,如果公孫續留在城墻之上,裴邃確實不太好指揮大軍進行作戰。當公孫續離開之后,裴邃明白這是公孫續對他的信任。對于這樣的信任,裴邃心中那是極為感激,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而就在日落西山之際,這場攻城之戰也就結束了,崔巨業帶來的七千人馬最后再者故安城下丟下了數百具尸體后便落荒而逃了。而故安城中公孫軍的傷亡加起來不到袁紹軍傷亡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大部分還都是輕傷。 因此,但看到太陽已經即將落下之時,崔巨業無奈之下只得鳴金收兵,率領兵馬返回營寨,不然,在打下去那就是夜戰了。在這個時代,士卒普遍有著夜盲癥,在夜里基本看不到任何東西,若是進行夜戰,守城的一方優勢極大。 這也就是,如果崔巨業執意進行夜戰,那打到最后,袁紹軍的傷亡可能是現在的數倍之多,而這樣的損失是崔巨業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在傍晚時分,崔巨業便停止了攻城,指揮麾下兵馬撤走了。 而此時的裴邃心中有著一點趁勢追擊的念頭,但是看到這袁紹軍是旌旗樹立,陣型未亂。裴邃的追擊念頭也就只得作罷了。 這崔巨業不愧是能在袁紹手下獨領一軍的人物,雖撤兵了,但是撤退之時軍容齊整,陣型沒有絲毫的混亂,也是一個人物。 當公孫續得知崔巨業的進攻被裴邃所阻擋下來之后,公孫續大大的褒獎了裴邃一通,當即任命裴邃統率此時故安城中的所有公孫軍,務必不能讓崔巨業給攻破故安城。公孫續明白,這崔巨業率領一萬兵馬浩浩蕩蕩的來到幽州,不會因為一場失利就撤退的,況且這是攻城。 在中國的戰爭史上,如果不是實力相差太過懸殊,從來沒有一座能在短時間內就被攻破的城池。故安城雖不大,比不得洛陽、長安、鄴城這些大城,但是在這故安城中卻有著數名一流級別的人物,想必那崔巨業也不會自大到認為自己只需要一戰就能攻下故安,所以公孫續相信崔巨業已經是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而正如公孫續所料在之后的兩中,崔巨業一直派兵來進攻故安城,而在裴邃的守御之下,故安城雖不能算是固若金湯,但是也不是一個崔巨業憑借幾千兵馬就能拿下的。 而在接連進攻三之后,崔巨業也明白短時間內是攻不下故安城的,于是也不再對故安城再發起攻勢了,而是每日就在營寨之中與麾下商量怎樣攻下這故安城。 而雖崔巨業暫時停止了對故安的進攻,但是裴邃也不敢大意,每日安排重兵在城墻之上進行防御,而且就連裴邃本人也是經常來到城墻之上視察情況,還在崔巨業的大營之外安排了不少的斥候偵騎,只有崔巨業一有異動,這故安城中就能夠得到消息。 而且,雖崔巨業暫時不發起進攻,但是裴邃也不敢輕易出擊,于是兩方兵馬就在這故安對峙了起來。 這一日,粗巨業依舊沒有攻城,但是麾下大軍卻仍舊是駐扎在故安城外,隨時可以盡起大軍對故安展開攻勢,所以公孫續也不敢掉以輕心。 入夜之后,公孫續在自己的房中卻是思緒萬分,這次與袁紹的一場大戰狠狠的給公孫續潑了一盆冷水。 本來在公孫續的想法中,自己有著召喚系統可以召喚出大量的歷史上上有名的文臣武將來為自己效力,自己就可以幫助公孫瓚打敗袁紹,改變公孫瓚的命運,一舉奪取冀州。 之后的發展路線公孫續早在心中想好了,奪取冀州之后公孫瓚就可以以幽州冀州為根基,隨后占據北方,加之青州黃巾被公孫瓚鎮壓得差不多了,所以只要到時候公孫瓚一出兵,青州也不過就是公孫瓚的囊中之物。 隨后占據北境的公孫瓚完全可以趁其他諸侯例如曹操,孫堅等人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率領大軍南下,一路掃平下,最終做上那九五至尊之位,到時候公孫續作為公孫瓚之子,再加上隨公孫瓚一起征戰下,妥妥了一個太子。這樣的話,公孫續最終會在公孫瓚去世之后坐上那至尊之位。 一起都很美好,可是令公孫續沒想到的是,雖有了他的加入,但是公孫瓚的命運卻是沒有半點改變,反而比歷史上死的更早了。 歷史上的公孫瓚雖在界橋之戰中敗給了袁紹,但是也沒有身死,但是這次在公孫續這個變數加入之后卻是死在了冀州。 因此,這一次的事件讓公孫續明白并不是擁有了召喚系統就能簡單的打敗那自己一路上的對手,那些人能夠成為一方諸侯又有誰是省油的燈呢? 這一次的大敗也將公孫續重生之后在心中產生的對這個時代一眾諸侯的輕視給消去了,子啊原來的公孫續眼中,他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兩千年的眼界,還熟知這個時代的發展歷程,只要自己稍微以動手,那什么袁紹、曹操等人全部都不是自己的對手。 現在的公孫續已經沒有了對這些人的輕視,他開始以一個重視的心態來看待這個時代,沒有了以前的那種輕視,雖這樣的代價有點大,但是卻還是朝著好的方面發展了。 而現在公孫續準備展開一輪新的召喚,讓更多的能人來到自己的麾下,增加自己實力。雖召喚會讓公孫續的對手的實力也有所增強,但是這卻是公孫續增強自身實力最快也最穩妥的方法。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