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誠懇的看著陳生說道:“陳生,你我名為君臣,實為兄弟,雖然我貴為太子,但是處理政務的能力,就算是騎著八匹快馬也是追不上你的。.⒉3TT.所以眼前的災情,一切都要依仗你了。
希望你無論如何,也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陳生笑得愈濃了,不管他本事多大,只要他的心地善良,就有機會做一個好皇帝。
不要認為一味殺伐果斷就是好皇帝了,心地善良,喜歡聽從忠臣建議的帝王,一樣可以做一個好皇帝的。
難怪朱厚照被官員們罵的如此不堪,可是后世的百姓卻并不怎么討厭他。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陳生稍作沉吟,緩緩的說道:“殿下,說道眼前的事務,其實我也不太清楚,錦衣衛大量的力量都抽調到河南去了,我更是成了瞎子。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可以篤定。”
朱厚照拉著朱厚的手,很是認真的看著陳生說道:“敢問生哥兒是那件事兒?”
“菩薩心腸離不開雷霆手段,想要救人,少不了殺人。”陳生說的很是干脆。
朱厚照在嘴里喃喃重復著,朱厚在朱厚照屁股后面,也偷偷的打量著陳生。
小眼睛呱唧呱唧的眨著,對陳生的崇拜之情上升了好幾個層次。
“又要殺人么?”朱厚照低著頭,一臉的沮喪。
陳生笑著說道:“有些人天生賤命,不殺他,他就回一個勁的作死。殿下,我想問你一句話?”
“你我兄弟,哪里來的那么多客套,有什么話直接問就是了。”
“不知道若是到了關鍵時刻,太子殿下可敢調動兵馬?”
朱厚照瞪大了眼睛說道:“你怎么知道護符在我這里?”
陳生嘴角泛起了得意的笑容說道:“陛下雖然仁慈,卻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不是那群士大夫幾句話就能唬住的。
這大明的江山要想長久,一定要一手攥緊刀把子,一手握住官帽子。這兩手攥住了,這江山便與鐵打的無異。”
越是強盛的王朝,對待軍權越是慎重。哪怕陳生曾經是不可一世,動不動調動天下兵馬的大將軍。
一旦戰爭結束,沒有了護符的陳生,也只能調動身邊的親衛部隊。
本來陳生以為自己可以將遼東新軍掌握在手里,結果讓陳生如何沒有想到的是,朱樘另有想法。
將遼東新軍分為五部,由遼東五虎各自掌握,提拔陳增春為總鎮。
而遼東新軍也從此更名為五虎營,成為拱衛京師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所以平時想要調動兵馬,就需要圣上的圣旨和虎符同時出現,才能有效。
陳生在京師守衛戰表現出來的調動能力,以及戰爭博弈能力實在是太強。
讓朱樘以及滿朝文武沾沾自喜的同時,也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陳生自然是忠誠的,若是哪天手下的兵馬,一個不聽話,給陳生來個黃袍加身,那么朝廷豈不是更加危險了。
所以更加防范陳生,只要陳生在京師,基本上與兵權無緣了。
別看陳生走到哪里,都有幾百人的衛隊拉風的很,其中酸楚只有陳生自己清楚。
此次出京巡視各地,徹底恢復戰爭之后的震蕩,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關乎到大明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平和的狀態,所以朱樘要打算是將兵權給陳生的。
但是李東陽等人數次反對,甚至險些升級成滿朝文人的集體反對,最后朱樘沒有辦法,將兵權給了太子殿下。
就算是這樣,兵權也是有所保留的。
調兵之前,必須朱厚照與陳生商議,兩個人同意才能使用。
那就是陳生和朱厚照兩個人一個反對,這軍隊就調動不了。
朱厚照點點頭說道:“只要不亂殺無辜,聽你的便是。”
出了通州,隊伍走走停停,沿著官道巡視順天府的每一個區域,最后走出順天府朝著更廣闊的區域巡視。
陳生沒走一地,便將各地的災情詳陳,然后由戶部調運物資賑濟災民。
出了順天府,那就是遠離天子腳下了,走了數十里,見到的難民更多。
只是眼前的難民景象比自己曾經見識過的更慘。
幾乎每個人都是皮包著骨頭的行尸走肉。
陳生牽著馬,看著那些眼神迷茫的百姓,他們已經放棄了逃難。
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無論走到哪里都沒有活路的可能了。
與其浪費力氣在路上,還不如在這里乖乖的等死。
雖然出了京師之后,走的路并不算多,但是陳生的心情卻格外的沉重了。
因為他從這些百姓的眼神里看到了絕望,只要有人隨便煽動幾句,他們便會毫不猶豫的加入造反的大軍。
朱厚照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坐在馬車上,看著那些跟行尸走肉一樣的子民,眼淚就不停的往外流。
忽然簾子被拉開了,谷大用急忙擋住了陳生的手,說道:“公爺,您這是做什么?外面到處都是尸體和流民,若是驚擾了圣駕,你可知道這是多大的罪責?”
朱厚照看著那些累累的白骨和滿地的蒼蠅,心里也有些難受。
這些跟在戰場上廝殺見到的尸體不一樣,這是一種說不出的凄慘和悲苦。
“生哥兒,怎么了?”
陳生點點頭,看著那些行尸走肉的難民,嘆道:“殿下,您可知道昔日太祖是如何打江山的。”
朱厚照搖搖頭道:“自然是史書上所云,太祖登高一呼,驅除韃虜,恢復中原。從者如云,簞食壺漿。我中原故土也就恢復了。”
陳生搖搖頭說道:“若是江山那么容易,那些山大王豈不是早就造反成功了。”
朱厚照聽了陳生之言,竟然躬身對陳生行了一禮說道:“望生哥兒能不吝賜教。”
陳生躲開了朱厚照的一禮說道:“無他,與民同甘共苦罷了。
當初太祖身為義軍統領,能夠不穿錦衣,不食富貴之食,與民同住,不羨豪華之梁。做到了真正的與民同甘共苦,這才獲取了極高的聲望,最后取得了驅除韃虜的勝利。
昔日我曾領兵在外,學習太祖的精神,誓韃子不除,滴酒不沾,將士們受我感召,雖然作戰辛苦,但是沒有人出一聲怨言,最后取的了對外戰爭的勝利。
太子殿下,眼下你的子民正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磨難,您是愿意在馬車上享受,還是要效仿先祖,與民同甘共苦呢?”
"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