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這次只準備帶兩百人保護使團,他估計到時候俺答王會派出大軍保護使團,目的當然是監視他們,相應的朝廷對韃靼使團也會如此,已經定好由戚繼光親自率領三千精兵保護韃靼使團。
這其實也是一種隔離保護制度,關內塞外戰戰和和,恩怨早已無從談起,中原帝國從大周朝開始,歷經春秋戰國、秦漢晉唐宋元明各個朝代,跟塞外的戰火從未熄滅,塞外也是歷經匈奴、契丹、突厥、大金、蒙古等多個民族的起伏變遷,許多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者和其他強盛的民族同化融合在一起,但長城內外的仇恨早已是無解的事,就算一時和解,最后依然是硝煙再起,大戰不休。
沒有永遠的和平,也沒有永遠的戰爭,分分合合,是歷史的必然。
對于敵對方的使團,有理智的人固然能克制住仇恨,但是什么時候都不缺乏被仇恨的怒火蒙蔽了理智的人,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者的挑撥,很有可能出現攻擊、殺害使團人員的突發事件,這種事正因為沒有預謀而防不勝防。
但這種行為即便有一萬條理由值得原諒,所帶來的結果卻是雙方都不愿意接受的,那就是隨之而來帶給雙方人民的毀滅性的兵燹戰火。
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則,但后世的歷次戰爭里,真正能遵守這條規則的并不多,派出的使節也大多是敢死士,明知必死也要前行。
為了防止這種意外事件的發生,明帝國和韃靼歷次秘密談判都是在邊關外的軍營里展開,軍事將領大抵都有戰略眼光,理智上還是能保持清醒,不至于魯莽行事。盡管談判從來沒能成功,卻還是依足了禮節,相互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和禮讓,沒有發生過意外情況。
這次不同,況且可是要帶隊去韃靼的王庭哈拉和林,距北京有萬里之遙,沿途不知要經過多少部落,危險性也會隨著旅途的延長而成倍增加,萬一遇上曾經在內地遭受嚴重損失的部落,看見送上門的明朝使團,一時腦子發熱,發動攻擊也在情理之中。
但這不是況且考慮的范疇,而是俺答王和趙全要防范的問題,老實說況且擔心也沒用,千里迢迢,誰都不知道在哪一里上出現問題。相反,他若能從這種攻擊里脫身,就有了足夠的理由拒絕談判踏上回程,俺答王還得派重兵保護他們的安全。
這也是他要帶領一萬人上路的原因,一萬精兵對付任何一個部落至少有五成把握保住自身。
他甚至在想能不能想辦法挑動哪個不算很強大的部落在途中對使團下手,可惜恰如其分做到這一點很難,如果哪個部落真是沖昏了頭做出這事,俺答王真會滅掉這個部落,決不會有絲毫的心慈手軟。
不過這也是一個預案,能不能實現先琢磨著再說。
況且回到衙門椅子還沒坐熱,又被張鯨叫走了。
這次是試穿衣服,到了光祿寺的制衣廠子,許多制衣大師傅拿著一件件衣服讓他穿上,然后開始仔細觀察哪里有偏差,哪里不夠熨帖,還拿著筆一處處畫出線來。
況且試穿著,心里也是驚訝的了不得,這的確都是新做的,不是在現成的衣服上改制,那件蟒袍已經是半成品了。
“老大人,這幾天工夫怎么做得出來啊?”況且驚訝地問張鯨。
張鯨笑道:“小子,這次皇上可是在你身上下足了功夫,足足有三千人在給你趕制服裝,日夜不停。你得感謝皇上隆恩啊。”
“這也沒必要吧,找一些現成的改一改不就行了嘛。反正我也是出門穿一回,回來就不能穿了。”
況且苦笑,他知道大內別說蟒袍了,就是各種服裝都應有盡有,而且存量不知有多少,就說龍袍和皇上穿的衣服吧,那是一天一套,到死也穿不完。
皇上不穿洗過的衣服這也是傳統,除非皇上對某件衣服有特別的愛好,一般脫下后就放起來,穿上新的。
這些衣服最后都會打成箱,賞賜給諸王公主、外戚還有一些貴重大臣家,留個念想。當然皇上賞賜的衣服只能看,每年給祖宗上供時擺一擺,倍有體面,卻穿不得,穿上就是大逆不道。
成祖當年曾經一段時期天天穿著一件打了補丁的箭袍,不是他節儉,而是因為這件衣服是他當王子時高皇后親手給他縫補的,成祖穿上這件袍子就是顯示自己是高皇后親生,代表嫡系血脈,其實他本來是朝鮮進貢給朱元璋的妃子生下的,生下來后朱元璋就把他送給高皇后撫養,那個朝鮮妃子也就賜死了。
當時成祖篡位,名聲不大好,他就用這個法子來標榜自己帝位的合法性。
歷朝歷代,哪個皇上穿浣衣(也就是洗過的衣服),哪個皇后和妃嬪裙子不拖地(衣不曳地)就說明他(她)節儉,史官必然會大書特書。
那時候富貴人家的女性穿的裙子拖地都有幾尺長,需要幾個侍女在后面抬著,為何有這個傳統也很難查出真正的原因,反正在大周朝時期就已經有了,應該就是顯擺富貴吧。
后世則是截然相反,裙子越來越短,終于出現了超短裙和比基尼,也算是另一個極端吧。
世風世俗這種東西都是長期演變而來的,具體原因不是一件事兩件事能解釋清楚的。
“改過的衣服有痕跡,會被明眼人看出來。你這次出去代表著皇上的臉面,決不能被俺答王那個蠻夷看扁了咱們。”張鯨道。
三千制衣匠還有若干工人為自己一個人日夜開工縫制衣服,真是讓人受寵若驚,誠惶誠恐,恐怕只有皇上才能享受到這個待遇。
“小子,幸福吧,不過先跟你說好,這次差使辦好了,回來后封賞大大的有,如果辦砸了,砍頭大大的有。”張鯨一臉正色道。
“老大人,您私通倭寇吧?”況且蹬著眼睛問他。
“哎,小兔崽子,怎么說話呢,膽敢污蔑我老人家。”張鯨氣得滿臉褶子都堆在了一起,如果他有胡子的話,那就是胡子飄揚了。
“您要是不私通倭寇,那您這倭國話怎么說的這么溜啊?”況且故意氣他。
此時他們已經出了制衣廠子,況且坐在張鯨的大轎子里面,這頂轎子寬敞舒適,比張居正的轎子還豪華,在里面睡覺都行。
“你小兔崽子故意氣我是不是。”張鯨被他氣的沒脾氣了。
“哈哈,不過老大人,您給我個標準,這差事怎么做算是做到皇上滿意,怎么做皇上不滿意?”況且問道。
張鯨反而被難住了,他也不知道具體的談判事宜,此事只有皇上和掌印太監、秉筆太監知道,其他的大太監都不知道。
“皇上怎么交代你的就怎么辦,按照皇上的意思辦好差事皇上就能滿意。”張鯨只好這樣說。
況且暗自腹誹,你不知道還裝什么啊,像你什么都知道似的。
他也不知道皇上派他出使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只知道這次談判絕不可能成功,這可是張居正交給他的底兒,除非俺答王愿意把趙全交出來,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皇上和高拱張居正幾個人究竟想借用這次談判達成什么目的?張大人也在跟他裝糊涂,這就說明,他還是不知道為好,知道了反而麻煩。
難道是緩兵之計?不可能,雙方都不是傻子,沒人玩這種小孩子都能一眼看穿的把戲。
或者皇上另外派出一支奇兵,拿這次談判做掩蓋,來完成另外的任務?這也不像,朝廷若有重大軍事行動,他不可能一點覺察不到。
張鯨再次開口告訴他另外一件事時,況且頓時臉就綠了。
“小子,你知道皇上為何在你身上下這么大功夫嗎?對方來的是一個親王,所以啊,你也得按照親王級別來打扮,當然你不是親王,這個先說明,只是以欽差的身份借用一次親王的禮儀,這次的蟒袍什么的回來后都得上交,另外皇上還想賜給你一個女官外加八個宮女,做你的貼身侍女。親王嘛,哪能身邊沒有侍女。這些女官和宮女就賞賜給你了。”
“這個不用,侍女我有,而且還多著呢,替我向當上謝恩,這些女官和宮女臣子享受不起。再說了,到了塞外,一旦水土不服,還不知道誰服侍誰呢。”
況且真的臉綠了,真要接受這些女官和宮女,不等于多了九個祖宗嗎,她們在宮廷里可能地位不高,可是到了外面誰也惹不起,絕對是活祖宗。
“不行,你家里那些侍女知道親王級別的禮儀嗎?都是大街上買來的吧,”張鯨鄙視道。
“不是,我的侍女是中山王府送的,是原來魏國公世子的貼身侍女,絕對通曉這些禮儀。”況且信誓旦旦。
“那也好,還要帶著鼓樂儀仗隊,這個你有嗎?”張鯨問道。
“有,有,全都有。”況且急了,問什么都有,沒有也說有。
不過他還真有,當初皇上賞賜的用品里,就包括全套的親王出征的儀仗用品,有鼓樂琴瑟鐘號等等,就差沒有編鐘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