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的跟白蓮教有勾結?”曹德麟仍然有些不大相信。
王崇古先是被震驚的有些麻木了,現在才反應過來,也問道:“李志鵬跟白蓮教有勾結?不大可能吧?”
況且道:“這件事,我基本可以確認**成了,不過缺乏過硬的證據。但是剛好抓到了一直跟他秘密來往的一個晉商,這個晉商據說是白蓮教的骨干。”
“什么?!”
在座的人全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了,九娘抓住的那個晉商,王崇古也看到了,只是沒在意,更沒想到會跟李志鵬有關聯。
“若真是這樣,李志鵬就真是該死了。”王崇古嘆息道。
“就憑他沖擊欽差公署這一條,夠他死十次的了。”崔中勇恨恨道。
“是,是。”王崇古連忙點頭道。
他也看出來了,這里幾個大人物是非要置李志鵬于死地了。就算沒有跟白蓮教勾結這事,也是個死,沒人能救得了他。
這些人雖然沒有官居大學士、尚書侍郎,但他們聯合起來威力就大了,足可以改變朝廷的某一項政策。
當然一切還是取決于況且,現在他握有全權,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決定一個高官如王崇古的去留,也能決定如李志鵬這樣的總兵官的生死,先斬后奏的權力他是有的,只看高興不高興用了。
這次況且學了個乖,沒有讓曹德麟他們插手這位晉商的事,而是求小君親自出馬,想辦法查出來他跟李志鵬究竟合謀的是什么事,另外他還得等孫虎去查抄李志鵬的家以及軍營里的住處,看看能不能找到切實的證據。
他能感覺出來,這位晉商是被白蓮教趙教主洗過腦的人,比廖炳勛的骨頭還硬,酷刑對他也沒用,小君用什么招數他就不管了,若是小君撬不開他的嘴,就沒人有辦法對付這位晉商了。
另一個辦法就是讓李志鵬全盤招供,不過也很難,至少在這里很難,需要送到京城北鎮撫司那里讓劉守有想辦法才行,估計十八般酷刑不用個遍是無法讓他開口的,畢竟跟白蓮教勾結,可是大逆不道的滅族之罪。
一般人即便跟白蓮教有來往,也不過是一般的罪,可是李志鵬不同,他是鎮守邊關的總兵官,他跟白蓮教勾結,當然就是通敵賣國的罪名。
和況且分開后,戚繼光就讓身邊的副將去聯系自己的人,然后自己帶著十幾個人就來到軍營的大門前。
戚繼光騎在馬上,把軍營大門旁邊樹立的一支方天畫戟拔了下來,握在手里,然后派四個人堵住軍營。
那時候所有的軍營在大門口都立有一支方天畫戟,或者是長矛,一般都是戟,所以軍營的大門稱為轅門,又稱為戟門。
稱為轅門是因為古時候習慣用運輸糧草物質的大車卸下后當作軍營的大門,基本都是兩漢時期的產物,后期用大車扎營的習慣就改變了,但是豎立方天畫戟的習慣還是一直保留著。
里面的人看到戚繼光的將士守在外面,都感到莫名其妙。
他們中有不少人都認識戚繼光這位軍中巨星,紛紛過來見禮,然后詢問出了什么事。
其實這些人也大致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他們的總兵官帶著五個指揮使率領五千精銳去欽差公署討要兩位將軍的尸體,到現在還沒有回營,分明是發生什么與此有關的大事了。
“大帥,發生什么事了?您這是……”一個小將有些惶恐地問道。
戚繼光端坐馬上,大聲道:“奉欽差大臣的命令,任何人沒有命令不許出軍營一步,違者立斬。”
里面的人面色一變,知道一定是總兵官和五個指揮使惹出了禍端,不過不讓出軍營也沒什么,只是擔心后續要如何處理他們。
片刻后,軍營里剩下的兩萬多人基本都知道了,也有不少人過來詢問,更有不少人過來看熱鬧,他們不關心欽差公署那里發生了什么事,而是來欣賞戚繼光的英姿。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戚大將軍。
這等威風,世上僅此一人而已。
戚繼光帶著十幾個人鎮守在軍營大門口,只說了一句:沒有命令不許出軍營,兩萬多人,真就沒有一人敢跨出軍營大門一步。
當然,軍營里現在是群龍無首,主要將官如指揮使、千戶百戶都跟隨李志鵬去了欽差公署,然后又被困在大同城里,戚繼光憑借自己的威名就輕而易舉地震懾住了兩萬多人。
如果他現在想要接管這里的軍權,也一點問題都沒有,這里的將士也都愿意在他的麾下作戰,而不是在李志鵬這樣的著名逃跑專家的麾下。
不久,戚繼光的人馬過來一千人,其他兩千人則是分別據守幾條主要的道路,堵住另外幾個軍營通往大同城里的路口,不許任何人前往大同城。
一個總兵官還真帶了親兵衛隊想去大同城里看看熱鬧,卻被堵在路口了。
戚繼光的中軍率領五百人堵在這里,大聲道:“奉欽差大臣命令,大同城門已經關閉,全城戒嚴,任何人不得前往大同城,必須守在軍營等候后續命令。”
“欽差大臣的命令?難道欽差大臣接管了邊關防務了?”這位總兵官大驚道。
“的確如此,至少末將接到的是欽差大臣的命令。”
“那王總督大人呢?”
“總督大人正在欽差公署做客呢。”戚繼光的中軍答道。
這是戚繼光讓他說的,其他幾條路上的主事人也都這樣回復問答。
這位總兵官心里大驚,這豈不是說欽差大臣已經奪走了總督的軍政大權?
“不知大同城里還有欽差公署那里發生了什么事?”這位總兵官問道。
“左營總兵官李志鵬率人發動兵變,已經被欽差大臣拿下,案件正在審理中,其他各營務必保持鎮靜,等候欽差大臣的后續命令。”這位中軍回答道。
“什么?兵變?”
這位總兵官心中甚是驚駭,慶幸自己當時沒有動搖,李志鵬臨走前跟他通過氣,想邀他一同前去欽差公署,被他拒絕了,畢竟這件事他的軍營無關。
雖說邊軍是休戚與共的整體,但他跟李志鵬卻沒什么交情,更不愿意跟去蹚這個渾水。
不過他知道李志鵬想去討要說法,不過是一般的鼓噪鬧事,這不屬于兵變,就連更勝一籌的嘩變,朝廷從來都沒有歸結為兵變,這次怎么性質改變了?
對了,一定是他們沖擊欽差公署了,這就是造反了,當然是兵變。
這位總兵官也是行伍出身,對軍隊中各種事了如指掌,雖說不清楚大同城里發生了什么,卻也猜出個七八成來。
“對了,請問將軍,李總兵現在怎么樣了?”這位總兵官問道。
“怎么樣?他還能怎么樣?發動兵變的將領該怎么樣他就怎么樣了。”中軍冷笑道。
戚繼光和這位中軍也不知道大同城里的情況,不過能猜得出來,況且只能比他們說的更狠,不會更軟。
這次邊軍鼓噪的性質,況且在回來的路上就已經給定性了。兵變。
宣府大同一帶的邊關一共分為五個軍營,左中右前后,李志鵬是左營的總兵官,這位被戚繼光堵住的是右營總兵官管承。
管承的資格比李志鵬還老,部下的人數倒是差不多,只不過他命好,沒有攤上這些事。
他現在不免幸災樂禍起來,左營如果出了事,他是不是就可以兼并左營了?那樣的話他的勢力就更強了。
邊軍或者一般軍官雖然都是明朝的國防軍,但長期在一個人的率領下,就會帶有些私家軍的味道,換了人就沒法帶領。
明朝對此一直嚴加防范,講究兵不習將,將不習兵,軍無常帥,就是怕出現這種私家軍的*煩,但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種種問題。
一個將領在朝廷中的地位往往就在于他手下帶領多少軍隊,能不能打仗等等。如果帶的人數多了,朝廷處理起來也會有很多顧忌,害怕把他處理了,他的手下就散了,沒人能帶起來。
管承此時心里美滋滋的,不過他也知道,他盯著左營,其他大營和他一樣也都惦記著呢,得想辦法先下手為強。
“這位將軍,本帥想去左營看看那些兄弟們,如何?”
“可以啊,不過我們戚帥在那里坐鎮呢,恐怕你進不去,欽差大臣有令,左營暫時封閉,任何人不得進出。”中軍笑吟吟地道。
管承立時打消了主意,有戚繼光蹲在哪兒,誰也別想搞什么小動作,千萬不可沒事找事。
他心里驀然又是一驚:欽差大臣不會想讓戚繼光總領邊關防務吧?
若是那樣的話,別說左營了,就是他的右營也免不了被吞并啊?
他趕緊調轉馬頭往回跑,得跟其他幾個大營的總兵官通通氣,不能這么輕易地把權力交出去。
他們幾個總兵官的級別是平等的,都是在總督王崇古的領導之下,萬一欽差大臣安排一個總的總兵官,他們就被降格為一般的將領了。
這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況且并沒有這心思,對插手邊關防務毫無興趣,更不可能設置一個總的總兵官,那樣的話,置王崇古于何地?但這些人不能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