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考古大隊伍再次浩浩蕩蕩奔赴村后的山上,劉行、趙通H縣文管所的陳舟三人走在最前面。
后面是兩個學校的實習學生,以及文管所的兩名工作人員和四個雇傭村民。
兩個學校的學生自然是各自組隊走在一起,但由于顧為西的存在,本來涇渭分明的幾個隊伍卻逐漸混合,兩校之間的男女生邊走邊交流。
而且讓楊羧大惑不解的是,這二十幾名同學的聊天話題顯然被顧為西掌控。
似乎談什么,他都是眾人關注的中心。
談體育,他頭頭是道,足球,乒乓球,F(xiàn)1賽車,500CC摩托車大獎賽,甚至圍棋、國際象棋和流行音樂。
他能出大家聞所未聞的新鮮名詞和趣味性。
如果這些雜識源于顧為西愛好廣泛,那么當楊羧內心不快有意“砸場子”似的談起了“怎么觀察陶器”的話題后,本以為顧為西這下該“老實”了吧。
顧為西的確“老實”的閉上嘴巴。
不過楊羧根本沒打算放過他,笑著問:“顧為西同學,你們學校還沒教過你們如何做陶器、陶片標本卡吧,當然,怎么觀察陶器就更沒學過……”
李家駒實在看不過去,他替顧為西出頭道:“楊羧同學,你的這些知識都是二年級下學期的課程吧,難道你們剛上大二就懂?”
楊羧曬然笑道:“不好意思,文保學院的學弟,我們西大考古系大一下學期就教授了這幾個科目。”
楊羧的話和他話里暗含的意思,即使是西大的同學都覺得有些過分,明顯是取笑“文保學院”只是個普通大專嘛。
就是蘇巖亦不可察的微微皺眉頭。
這幾天和顧為西關系處得特別好的段桂花則替顧為西打抱不平,“楊羧,要是北大考古系有同學在這里,你還會這樣的話?”
楊羧臉色一變,西大雖然是211,但北大和吉大既是211又是985工程之列,特別是在考古人文歷史類,北大和吉大排名前二。而當初楊羧報考北大和吉大失敗,最后調劑到了西大。
可以,段桂花這句話很打臉。
楊羧稍微冷靜后,佯笑:“我只是教教友校的同學們,畢竟,大家都在一起實習,功課成績都是要分擔的……”
聽起來這句話沒什么問題,但他的畫外音卻另有含義,暗指文保學院拖了西大的后腿。
顧為西的涵養(yǎng)很好,一直都灑脫的笑,一個有著四十多數(shù)的大叔心理的他,又怎么會和一個不成熟的二十少年置氣?
但聽到這句話,他頓時收斂微笑,聳聳肩,目光直視楊羧,“好吧,我代表文保學院的同學來回答師兄的提問。”
楊羧微愣。
西大的同學和文保學院的同學都有些驚訝。
特別是李家駒和周薇,都用焦急的目光盯視著顧為西,意思是不懂就不懂,勉強出頭,不是正中楊羧下懷?
“觀察器物方面,以陶器為例,認識一件陶制品一般要從六個要素入手,即陶系、器類、裝飾、形狀、制法、用途,作全面考察。陶系:包括陶質和陶色,陶質主要指胎土成分。除了看器表,還要看斷面。陶質從制作工藝上大體可分為‘泥質陶、夾砂陶、天然陶’三大類。器類:對完整器物而言,需要確定該器物是否已知的簡器種……”
聽著顧為西隨口拈來。西大的同學有驚訝,即使文保學院沒有教授這個科目,但也不排除顧為西平時有所涉獵。
文保學院的同學則非常吃驚。顧為西這幾天的變化,他們都已經開始不適應了。
但令他更驚訝的還在后面。
就當楊羧臉色尷尬之際,顧為西淡然一笑,“擔心我們學院拖了后腿,則大可不必。到探方發(fā)掘,什么叫生土、熟土、疊壓、打破、間歇層、倒裝層?什么是遺址中的文化層?文化層堆積層次中的時間關系?遺跡和遺跡的形成以及堆積層和地層面的聯(lián)系?橫向發(fā)掘和垂直發(fā)掘有何利弊?地層學如何確定堆積層……”
眾同學目瞪口呆。就連蘇巖的雙眸中也異彩連連。
“哦哦,我得太粗淺了,來有營養(yǎng)的?”然后顧為西“語不驚人死不休”,語氣犀利直視楊羧,“你是否了解基塞金字塔和天狼星星系的關系?地球兩極和星座的關系?還有風水學中的‘三元三運,天地結合,河洛八卦,九星穴法,氣象天時,天文地理,五行算術……’”
楊羧神情百變,一副駭然之色。
“哈哈!我也就耍耍嘴皮子,大家別當真……”顧為西甩甩胳膊,大踏步走向帳篷,“同學們,該勞動了。”
一群文保學院的同學醒過神來,紛紛向顧為西追去。
連西大的同學也不例外,紛紛跟上,帳篷里各領工具的同時,七嘴八舌的向顧為西發(fā)問。
楊羧站在原地,陡然間,他從西大考古系的驕子,同學中最有影響力的人,仿佛被眾生遺棄。
蘇巖一直強迫自己不看這個男生。但是,她的腦子里卻在琢磨著他。這大概也是一直流傳歷史學女生追不得的原因——因為她們總在研究過去,滿腦子都是古往今來的陰謀詭計,你算得過她們?
就她的觀察,顧為西年輕而老成,朝氣又深邃,天真卻練達……他能一天內認識工地上所有的人,西大的,文管所的,甚至大部分村民,而且,他還記得全部人的名字。
不論老少,何種話題,他都能熱絡地交流,而且還能得到他們的熱烈回應。包括她的閨蜜端段桂花,不到兩天,就成為他最堅定的捍衛(wèi)者?
來也怪,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和這男生聊得來。
她甚至不得不承認,這個男生好像有一種奇妙的魅力,只要他愿意,總能得到別人的友誼。
就像工地上雇的兩個廚子,兩個三四十歲的大媽。每當顧為西去打菜飯時,絲毫不用像別的同學那樣套近乎好話,他碗里的葷菜分量總能比別人多好多。
她非常好奇,這么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這份到哪兒都能交到朋友,和什么類型層面的人都能上話,和誰都游刃自如的本事是怎么練就的。
這也是蘇巖不得不服氣的地方。
…………
…………
這一天的T3號探訪工地,楊羧再也沒有對顧為西“指手畫腳”過,他沉悶地低頭干活,幾乎沒有休息過。
探方“負責人”都如此賣力,文保學院的同學更是不敢偷懶。
因此,這一天,T3探方工地的進度最快,早上開工時探方平均深度不超過25CM,至收工時已達到60CM。
而且,他們在表層中刮出硬土區(qū)輪廓。趙通教授判斷可能是近現(xiàn)代的活動面。
于是,在對硬土區(qū)畫出草圖后,保留硬土區(qū),在其它區(qū)域取土,揭露出一層灰土。
實習學生終于興奮了一把。
兩天工作下來,一個個都累成野狗,但總算看到了希望。
只有顧為西心里清楚,發(fā)現(xiàn)的灰土層并非下一地層,而是表層到過渡層,屬于擾土層。擾土層的意思就是,經過兩三千年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這里的土已經被多次的翻動擾亂過。
真正挖掘到墓地應該到七米深,按目前挖掘的進度,快則十天,慢則十二三天。到了第四天第五天,應該是同學們體力的極限期,這兩天,好比田徑競走運動員人體生理極限能力與心理極限能力達到峰一樣。運動員在賽道上孤獨前行,全然無心路邊的美景,頗有一種“死亡行軍”的感覺。國內之所以后來參加這個項目訓練的人越來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太苦了”。
田野考古也一樣,許多實習生如果熬過這一關,也許還會繼續(xù)留在這個項目里,但更多的學生會因此打退堂鼓。因為田野考古屬于那種想著美,看著也美,干著卻苦不堪言的工作。哪怕后來雇傭大量民工,但關鍵地段層,卻還是需要技術能力支撐的。
顧為西之所以沒有提前揭秘“周天子墓”近在咫尺,出來他們挖掘的只是“隱墓”。
他當然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文保學院的同學實習機會來之不易,不管地下有無大墓,但墓地是有的,該鍛煉的都能鍛煉到。也許,真到了發(fā)掘“周天子墓”時,許多國內考古大腕和重要文物部門,都會搶著上工地(出頭露臉的大好機會嘛),哪怕是挖土,也許只會考慮有經驗的技術民工,哪會輪到文保學院的實習同學?
二來,他還在等待一個最好契機。反正他知道,這個墓不挖穿,劉行趙通兩人是絕不會罷手的。
…………
…………
第四天,文保學院白富蘊,周雅瓊,馮波三人病倒。西大也有兩名學生請了病假。
也就是在當天,T4探方發(fā)現(xiàn)了破碎的土瓦片、陶片數(shù)件,經在場的劉行教授確定為西周時期的物品。
而顧為西所在的T3探方已經出現(xiàn)了黏土層。
第五天,許多同學喊累,是不想活了。這時候,大家最盼望的就是下雨。到了晚上,再沒有人打牌,也沒有人有余力荒野夜游。
第六天,探方內的土經過日曬、人踩,變得極硬,更加難以發(fā)掘。
工地上“叫苦連天”。
第七天,余德保“家中出事”,請假返程。
第八天,蘇巖所在的T2號探方發(fā)掘出灰坑,其中發(fā)現(xiàn)成塊黃土,而且夾雜有沙粒,但是灰坑內的土壤為黑色。疑為灰坑到底,或灰坑出現(xiàn)分層,劉行趙通陳舟三人組進行探測研究,下達繼續(xù)發(fā)掘的命令。
第九天,四個探方中都出現(xiàn)了零散的陶片、瓦片。
于是一部分同學繼續(xù)挖掘,一部分同學拍照記錄,把瓦片陶片裝袋,按地層編號好。統(tǒng)稱為陶片袋或瓦片袋。這些陶瓦片袋要統(tǒng)一運回住處,在晴天刷洗、晾曬、編號、分類、整理,以便對各地層或遺跡作研究之用。
明天,大概應該能掘到木炭,發(fā)現(xiàn)青銅錢幣,下午應該能看到棺槨。
而這個下午,應該是劉行趙通和兩校師生最失望的時刻,所有人將被崩潰席卷。
是時候了!顧為西站直身體,朝一百米外的一處平谷望去。那里,將是舉世震驚的“周天子墓葬”所在地。
而他,作為發(fā)現(xiàn)者,將一舉成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