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大朝會的日子。這天一大早,劉備和秦翼就來到鄴城皇宮外面,等候參加朝會。
夏季天亮的早,此時天色已經大亮,秦翼便主動去與那些相識的官員打招呼,還把劉備引見給他們。
也許是前日送了一圈禮的緣故,也許是出于禮節,那些官員都對秦翼非常熱情。但對劉備,就沒那么熱情了。有的人還跟劉備說上幾句話,有的人僅僅是沖劉備點一下頭。
反倒是劉虞這位正宗的皇親國戚和當朝司徒,拉著劉備的手說了很久。劉虞詳細詢問了劉備的族譜,最后下了結論,他與劉備乃是同輩,劉虞便主動以“玄德賢弟”稱呼劉備。
劉備卻不敢稱呼劉虞為兄,依舊以官職相稱。
其實,前天秦翼拜訪劉虞時,就已經與劉虞說好了,不管劉備這個漢室宗親是真是假,劉虞都要幫劉備入漢室宗譜。反正,只是在族譜上多記上劉備以及劉備的上幾輩祖宗的名字而已。
劉虞是司徒,還兼著宗正卿,管理漢室宗譜,正在他的職責范圍內。這事對劉虞來說易如反掌。
因此,劉虞今日才對劉備表現的如此熱情,他這也是在暗示秦翼,你托付給我的事情,我已經辦妥了。
卯時許,宮門大開,百官依職事高低,列隊進入皇宮。秦翼排在中間靠前的位置,在他的前面,只有不到二十人。劉備卻連進入皇宮的資格都沒有,在宮門外等候宣召。
去年劉辯的復辟登基大典時,秦翼曾經進入過這個皇宮。那時,宮中的建筑非常簡陋。今日再次踏入,秦翼發現,皇宮已修整一新。那座皇帝坐朝的大殿,加高了不少。宮殿前面開辟出了一個很大的廣場,原先種植的樹木花草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鋪的青石板。
雖然,皇宮依然很小,但卻多了些莊嚴肅穆的感覺。
進入宮殿,天子隨后駕到,百官唱禮。秦翼偷偷觀察了一下,劉辯比去年長高了半頭,已經是個大小伙子了。
劉辯入座后,便發表了一番長篇大論,內容無非是說自今年以來,長安偽朝廷派兵攻伐朝廷所屬州郡,百官齊心協力扶保社稷,將士用命,終擊退來犯之敵云云。
隨后,便是對有功官員的封賞。由劉虞親自宣讀一卷卷封賞詔書。
袁紹總攬全局,又親自率兵擊退公孫瓚,自當首功。但袁紹已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再往上升官,就是不常設的丞相之職了。而這個職位,一般為托孤之臣,可代替天子總攬朝政,袁紹還沒狂妄到那個地步,因此,詔書中,只是加授袁紹衛將軍之銜。
令秦翼大跌眼鏡的是,功臣排在第二位的,竟然是王允。詔書中說,王允苦心誅殺董卓,為漢室誅除逆賊,有匡扶社稷之功,因此,劉辯封王允為祁縣侯,領鎮西將軍銜。這顯然是鄴城朝廷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人家王允是效忠長安朝廷的,與你鄴城朝廷八竿子打不著。
功臣排在第三的,則是孫堅。孫堅雖然沒有取得多大的戰績,但他已然戰死了,朝廷也不能薄待。詔書中,追封孫堅為平南將軍,其子孫策襲孫堅生前爵位,封為烏程侯。
功臣第四位乃是袁術。雖然,袁術是主動進攻劉表,還打了敗仗,但詔書中卻說他牽制荊州劉表、抵御張濟占據雒陽有功,由后將軍晉封為驃騎將軍,仍領豫州牧,督豫州、揚州軍政事。這顯然是安慰性質的。
功臣第五位,乃是曹操。曹操派兵援助秦翼擊退牛輔,又有擊退張濟進犯兗州的功勞,被劉辯升為兗州牧、加封平東將軍銜。
聽了這么久的詔書,秦翼本以為快要點到他的名字了,可后面宣讀的幾份詔書,已然沒有他的名字。
第六位功臣乃是戰死的王匡,追封為平西將軍。第七位乃是公孫瓚,雖然公孫瓚奉董卓之命攻伐冀州,有錯在先,但公孫瓚在董卓死后幡然醒悟,主動退兵,并上表擁護朝廷,功奉前將軍、領幽州牧。
第八位,卻是戰死的楊奉,追封為安西將軍,其從子楊隨繼任河西郡太守之職。
就連楊奉的功臣名次都排到秦翼前面了,這讓秦翼越來越失望。他不由地心中暗想:袁紹那廝不會是反悔了吧,說好的要讓我當并州刺史的呢?
就在這時,秦翼忽然聽到劉虞念到了他的名字。
“奮武將軍、羽林中郎將、上黨郡太守秦翼,守襄陵、助戰河內、克服廣昌縣、唐縣,半年內轉戰千里,功在社稷,加封安北將軍、授并州刺史,封爵潞縣侯,仍遙領羽林中郎將之職。”
呼——終于聽到我的名字了。秦翼一聽詔書中對他的封賞,大喜過望,忙出班謝恩。
這下,他也想明白了,把楊奉的功勞排在他的前面,也是像孫堅一樣,出于對逝者的尊重。
后面還宣讀了很多詔書,分別對王匡的兒子王栩、平難中郎將張燕,以及袁紹軍中的一些將領和謀士,還有朝中一應官員進行了封賞。
詔書中所點到的功臣,有的在朝,有的并未參加朝會,有的甚至根本就沒來鄴城。但不管怎樣,這次戰役,乃是鄴城朝廷成立后經歷的第一場大戰,同時也是關系到鄴城朝廷存亡的一場大戰,戰役既然勝了,天子也不吝封賞。
只是,所涉及到的封賞,除了少數幾人官職升遷,大多數人都只是提升了虛銜,實際職權并未變動。財物獎勵更是連提都沒提。總而言之,朝廷這次所謂的封賞,惠而不費。沒花多少錢,但你還不能說人家摳門。
一封封詔書,宣讀了足有一個時辰。秦翼在聽完對他的封賞后,就無心細聽了,站了這么久,他都已經開始犯困了。
“宣廣昌縣令劉備覲見——”就在秦翼昏昏欲睡之時,他聽到唱禮的宦官一聲高呼。
秦翼立刻打起了精神。肉戲來了,看看劉辯是如何對待劉備的。
過了一會兒,劉備走進了宮殿,一進門口,他就沖劉辯彎腰施禮:“廣昌縣令劉備,拜見皇帝陛下。”
他這個廣昌縣令乃是公孫瓚授予的,按說,朝廷是不應該承認的。但如今公孫瓚都已經名列功臣之中了,朝廷也便認可了劉備的官職。
劉備一進來,殿內官員的眼神就全匯聚到了劉備身上。
“劉卿免禮!”劉辯的聲音傳出。待劉備站直了,他又道:“劉卿,朕聞你乃中山靖王之后,可有此事?”
“回稟陛下,確有此事!”
劉辯看向劉虞:“皇叔,劉卿所言當真否?”
劉虞朝劉辯一拱手:“陛下,昨日,臣已查過宗譜,劉備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孫臨邑侯劉復的后裔。”
“哦?那我漢室宗譜之中,可曾記錄劉備的名字?”劉辯又問。
劉虞道:“宗譜之中,只記錄到劉備祖父劉雄之名。劉雄曾舉孝廉,擔任過東郡范令,因此宗譜中有其名。”
劉辯點點頭,道:“既然宗譜中有劉備祖父的名字,那劉卿的漢室宗親身份,便確鑿無疑了。”
說到這里,劉辯便問劉備:“劉卿,令尊名諱為何?”
“回稟陛下,先父諱名劉弘。”
劉辯看向劉虞:“皇叔,將劉弘和劉備之名皆記入宗譜之中。”
“臣遵旨!”
劉備一聽,連忙謝恩。
劉辯擺擺手,道:“你不用謝朕,將我漢室遺落的宗親子弟之名收錄于族譜,乃是朕的本分。”
說到這里,劉辯又問劉虞:“皇叔,劉備在我漢室宗譜之中,輩分為何?”
劉虞道:“劉備與臣同輩。”
劉辯一聽,道:“如此說來,朕該稱呼劉卿為皇叔了。”說完,他便起身,朝劉備微微一禮:“侄兒見過皇叔。”
劉備嚇得趕緊還禮:“陛下,君臣有別,備當不得此禮!”
劉辯笑了笑,又坐了回去。
秦翼看到這兒,終于放心了。劉備這漢室宗親的身份,算是坐實了。
隨后,劉虞就朝劉備宣讀了詔書。詔書之中,將劉備列為最后一名功臣,封他為陽陵令。
陽陵令,比縣令略高,比太守要低,相當于一郡郡丞或都尉的官職。陽陵,是文帝劉啟與其皇后的合葬墓。陽陵令,便是掌管看護陽陵的官職。
實際上,陽陵遠在咸陽,劉備不可能去陽陵上任,只能遙領陽陵令之職。看護皇家陵園,乃是宗正寺的職責之一,劉備這個陽陵令,說白了,以后他就要在宗正寺當官了,正是劉虞的屬下。
之所以封劉備為陽陵令,是劉虞想為劉備爭取一點兵權。皇家陵園是有士兵駐守的,宗正寺之中的官職,也只有看護陵園的令署可以領兵。劉虞想把劉備留在宗正寺當官,劉備又帶了數百士兵前來鄴城,想把這數百士兵的兵權繼續握在手里,也只能擔任這個看護陵園的官職了。
劉備是漢室宗親,看護祖宗陵園,也是應當應分的,因此,袁紹對此也沒有意見。
劉虞為了劉備,也可謂用心良苦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