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府中早有準備,酒宴級別很高,顯然不是上級接見下級的待遇。
甚至連賈尚杰的大小夫人都成了同桌陪客。
夏商覺得此番不妥,但賈尚杰說這是家宴。
李幽蘭是他的義女,而夏商又是李幽蘭的朋友,所以這么簡單的一頓飯沒有什么不合規矩的。
李幽蘭來這里義父家中已有些時候,在夏商到達之前,尚書夫人已經給李幽蘭講了他義父的用意。
如今的京城早已經不是單純地看官職大小來判斷能力了,夏商早已是京城的風云人物。
而賈尚杰作為前任太子李辛一黨,現在李辛死了,他的處境十分尷尬。
雖然現任太子已經表明了他不會因為以前的事難為賈尚杰,只要賈尚杰肯投靠他的麾下。
但賈尚杰現在正愁戶部里面的窟窿,若是投靠李向陽,再被李向陽知曉了戶部里面的種種事情,賈尚杰擔心對方會翻臉無情,直接把自己推出去背黑鍋,順便再安插一個更為心腹的人在戶部。
賈尚杰肯定不能自投羅網。
但在京城之中,賈尚杰又不敢隨便表明態度,萬一真的激怒了太子,對方一樣有別的方法讓賈尚杰很慘。
而賈尚杰現在就想著能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等到下一任皇帝的人選落實,他再決定在朝堂的態度。
不過,要在朝堂上保持平衡可不容易,眼下戶部的窟窿就能要了賈尚杰的命。
賈尚杰不是要投靠夏商,而是想通過義女的關系,讓這位精通商道的年輕人真心實意地幫他想想辦法。
飯桌上,賈尚杰沒有太多話,他身邊的兩位夫人都覺得有些奇怪,心說你這老東西把人請來了怎么話都不說?倒是李幽蘭坐在夏商身邊,絲毫沒有王妃的架子,叨叨叨地說個不停。
李幽蘭也沒什么要緊事,就是閑話說些家常,她對待夏商的態度還真是個之交好友的模樣。
夏商也聽得十分認真。
賈尚杰在一邊想著夏商在馬車里說的那些話,起初他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還覺得夏商的構想是天方夜譚,但他細細一想,這其中也的確有許多可操控的地方。這個時候,賈尚杰似乎已經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向,心里正激動著,心思根本不在飯桌。
李幽蘭看了看義父,也有些奇怪,但她還是按照義母剛開始的囑咐,給夏商講了她和義父之間的故事,主要就是烘托她跟義父之間的感情好,義父又是個這樣重情重義之人。
李幽蘭醞釀了半天,講道最高潮的部分眼淚都要出來了。
夏商卻是笑了出來。
李幽蘭還等著夏商有些觸動呢,心說這沒良心的怎么還笑了?
“你笑什么?”李幽蘭擦了擦眼角的淚花,憤憤然地盯著夏商。
夏商笑著說:“你有什么話就直說,還在我面前演起苦肉計來了。不就是想讓我幫幫尚書大人籌集銀子嗎?用得著這么的拐彎抹角?”
李幽蘭見自己被戳穿了心事,臉一紅,哭喪著臉對著一邊的義母:“我都說這樣不行嘛!”
同桌的女人們也跟著尷尬起來了,支支吾吾不知道該說點兒什么。
就在這時候,賈尚杰忽然跟抽風似的拍了拍桌子,吼了一聲:“好!”
這下子可把一桌人嚇得不輕,身邊的正牌夫人拍著胸脯好久才緩過勁,然后回身揪著賈尚杰的耳朵:“你發什么神經!”
話一出口,又才意識到現在有外人在飯桌上看著,感覺此法不妥,尷尬地朝著夏商笑了笑,緩緩地收回手,像個大姑娘似的乖乖地把手放在了桌下面,一個勁兒地朝著丈夫使眼色。
賈尚杰揉著自己的耳朵,痛得額上冒汗,當下也只能訕訕笑著,回看著夫人。
夏商裝作什么都沒看到,小聲問:“大人放在為何叫好?”
“本官剛才細細琢磨了一下大人所思所想,覺得大人的方法絕妙,雖然實行的過程中會困難重重,但推敲之后卻也并非無法克服的困難。如果一切都如大人所說,能從銅錢和銀子的兌換比率入手,長久來看,的確是一件利益相當可觀的事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原來這個賈尚杰是在想剛才的事情……
看他的狀態只是想明白了如何操控銅錢和銀子的價值,卻沒有想明白放國債的更核心的目的。
夏商也有些無奈,跟這年頭的人講一些自己都不太懂的宏觀經濟,實在是有些為難。
“大人,我覺得有一個核心點您要明白。對于百姓而言,錢放在家里那是錢,但對于朝廷而言,錢放在國庫那不叫錢。”
“錢放在國庫不叫錢?此話何解?”
“錢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一兩銀子放在口袋里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只有當銀子用于交易的時候才會產生價值。比如布商從鹽商那里買了一兩銀子的鹽,鹽商用這一兩銀子去肉鋪買了一兩銀子的肉,肉鋪又用這一兩銀子去米商買了一兩銀子的米,最后米商又用這一兩銀子去買了布商的布。最終,這一兩銀子重新回到了布商手中,但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一兩銀子就發揮了四兩銀子的價值。這才是錢的真正用途所在。”
周圍的女人聽得一臉茫然,但賈尚杰身為戶部尚書卻若有所思:“一兩銀子發揮了四兩銀子的價值……”
“所以錢只有在流動的時候才會創造價值,而朝廷利用錢來促進百姓的生產力,只有當國民手中的銀子都流動起來,國家才能發展。而在銀子每一次轉手的過程之中,朝廷都能從中收取一部分稅收,這才是富裕國庫的根本。現在國庫沒錢不是要害,要害之所在是大華的百姓一個個都把自己的錢捂著藏著,舍不得花,不敢花。
民間的錢沒有流動,錢就沒有產生價值,國家發展變慢,得到的稅收自然就會減少。控制銅錢和銀子的比率只是緩解燃眉之急,更核心的要素是通過放債的手段刺激大華百姓的消費欲。百姓手中的錢多了,自然就更舍得花錢,舍得花錢,稅收就多了。當百姓發現銅錢和銀子的價值在不斷變換的時候,他們就會尋求一些價值更為穩定的貨物,也就不會把錢藏在家中。無論是放債還是控制銅錢和銀子的比率,根本的目的還是要引導百姓消費。”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