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攻克的大梁城,子嬰自然是知之甚詳——“引河溝灌大梁。”
河自然是指的黃河,溝則是指的大溝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溝水正是魏惠成王所開挖,亦是黃河中下游最早的運河工程之一。
正是這條魏國先王所開挖大溝,最終淹沒了魏國的國運。
歷史上提出這條計策的不是別人,正是同子嬰一同圍困大梁城的王翦之子王賁。
根據子嬰的記憶,王賁圍困大梁之后,面對城高溝深的大梁最初也是一籌莫展,直到有一日王賁探查大梁周圍的地形、地勢,發現大梁西北據河水和大溝水不遠,而且地勢偏低,方才有此謀略。
這會的王賁,面對大梁這一堅城,正急的仿佛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思來想去卻無計可施。
子嬰此時不過是一個十余歲的少年,平心而論讓王賁聽從一個年齡遠遠小于自己的人的號令,他也有些不大自在。
然而子嬰無論是爵位還是功勞都死死壓過初出茅廬的王賁一頭。
兩人合兵一處,在軍事指揮上自然是子嬰占據主動。
這一日王賁再次心急火燎的來到了子嬰的營帳,商議破城之策。
一進營帳,王賁立時火由心生,自己這兩日來為了破城之策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愁的的飯也吃不下,睡也睡不踏實。
未曾想長安君子嬰此刻不但在躺在帳中悠閑地看著一本書,后面還有一個靚麗的姑娘在給他捶背。
給子嬰捶背的女子自然就是子嬰從太子丹府上帶來的雪姬了,軍令來的匆忙沒來得及派人將其送往咸陽,子嬰便只得將她帶在身邊。
“不知如此時刻長安君竟還有如此雅興,王賁打擾了,告辭!”哪怕子嬰貴為長安君,此刻的王賁也沒給子嬰多少好臉色,當即便要告辭離去。
看王賁的憤然的神色,子嬰當即也明白過來,肯定是王賁誤會了自己。倒不是子嬰非要藏著掖著破城之策不說,但說出來終歸要有個緣由,總不能一到大梁便未卜先知似的知道大梁周邊的地形和水文。
等這兩天的時間,便是為自己知曉此事找個緣由——自己已經利用這兩天的時間探明了大梁周邊的地形。
而且這兩天的時間里,子嬰麾下的部署也不是什么都沒做,子嬰派出了多路騎兵,以探明地勢為由,行驅趕民眾之舉。
一旦掘開河水,淹沒的可不僅僅是大梁一座城池,周邊的百姓如果不撤離,必然會淪為魚鱉。
故而子嬰給秦軍的命令是,哪怕拆屋破房甚至放火燒屋,也要把低洼之處的居民驅趕走。
子嬰趕忙起身,大步走到王賁之前說道:“王將軍且慢走,是子嬰失禮了,還望將軍勿怪。”
子嬰貴為長安君,親口道歉,王賁便是有再多的氣也不便徑直離去,當即言道:“長安君如此悠閑,難道是已有破城之策?”
“恩,剛想出來。”子嬰緊接著應承道。
一句話差點沒把王賁噎住,原本不過是一句氣話而已,沒曾想這個傳聞頗多的長安君竟然大言不慚的說是已有破城之策。
堂堂魏都大梁,如果這么好攻破,自己這兩日來就不用急成這樣了。可以見得外界傳的神乎其神的長安君趙子嬰,也不過是個浪得虛名之輩罷了。
“不知長安君殿下,欲何以破城?”王賁緊接著問道。
“雪姬將孤剛繪制的圖冊拿來”子嬰一邊說著一邊把王賁引道案臺一側,此時雪姬也將一卷布帛拿來過來,在案臺上伸展開來。
布帛上畫的自然便是大梁城周邊水文地形的草圖,有明確的目標之下,子嬰派出的部屬,沒費多大功夫便探明了大梁城周圍的地形地貌,不過鑒于子嬰水平有限,這張地形圖畫的十分的“抽象”,而且里面還夾雜了等高線等一些現代元素。
不要說王賁,哪怕一個現代人乍一看到子嬰這完全隨心所欲而畫的草圖,一時半會也很難明白子嬰所要表達的意思。
“長安君所繪的是?”王賁不解的問道。
“王將軍請看,此處代表的是大梁城,大梁城西北二十里便是河水……,子嬰按照草圖上所繪制的內容,將大梁城周邊的地形和水文向王賁一一道出。
“長安君的意思是?”王賁聽完子嬰的所描述的大梁地形,腦中頓時一道靈光閃過,感覺如此情形應是有先例可循,然而卻仿佛仍然有一張薄紙擋在自己的臉前,倉促間未能憶起。
“難道將軍不曾聽聞晉陽一戰?”子嬰一言提醒道。
昔晉陽一戰,趙氏之晉陽亦是城高墻厚,糧草充足。智氏、韓氏和魏氏久攻不下,后來三家便是掘晉水灌晉陽城,若不是韓康子與魏桓子臨陣倒戈,與趙襄子一同夾擊智伯,也就沒有后來的三家分晉之事了。
子嬰一句話,王賁立時便通透了開來。大梁西北便是河水和大溝水,而且根據子嬰所繪的地形圖,大梁地勢還低于這兩條水源,若子嬰所言非虛,只需從大梁西北處掘開兩條河流,不需半日大梁便會化為一片澤國,如此可不攻自破。
而且引水攻城秦國也不是首次使用,先前白起攻楚之時,便曾掘開夷水,引水灌城。
“長安君高見,王賁佩服,先前無禮之舉還望長安君勿怪。”王賁拱手對子嬰言道:“若飛長安君之策,這大梁城單憑賁恐怕難以下之。”
“將軍謬贊了,以將軍之才哪怕無子嬰拙見,恐怕也必然會有破城良計。”子嬰客氣說道,王賁可是王翦之后秦軍之中一等一的猛人,自己想要在今后的變局之中獲得更多的籌碼,必須交好今后的實權人物。
“事不宜遲,吾這就派人去開掘河水并大溝水,水灌大梁。”王賁也是一實干派的人物,當即便要派人開挖溝渠,掘水灌城。
“將軍且慢。”子嬰出聲言道:“子嬰有一言,還望將軍思之。
決水灌城,雖是速成之計,然一旦江湖泄下,大梁城內百姓必成魚蝦,傷亡慘重。
開挖水渠并掘開堤口,應需兩日光景,我軍可一面派人開挖溝渠,一面將此意飛傳大梁城中逼降,若是魏王主動歸降可免生靈涂炭。
如若不降再掘開堤口,將軍以為何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