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說完,王翦立馬便瞪圓了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子嬰。雖然子嬰說的簡單,沒有過多解釋,然而沙場一生的王翦自然能明白子嬰的意圖。
子嬰的這一番計策,竟然和自己這一段時間以來絞盡腦汁方才想出的破楚之策別無二致。
而且看子嬰的語調說辭,先前并沒有腹稿,完完全全是一邊想一邊說,如此短的時間內便能想出個大概,實在是讓王翦大為驚嘆。
“長安君之智,近乎于妖,王翦佩服!”頓了好一會,王翦方才回過神來向著子嬰由衷地說道。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想出如此計策,王翦實在想不出還有誰能夠與之相提并論。
“大將軍過獎了,子嬰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子嬰謙道,自己不過是根據歷史上王翦攻楚之時的做法,反推了一下王翦的此舉的緣由而已,頂多算是一個事后諸葛亮罷了。
攻楚的大致方略有了,剩下的不過就是一些細枝末節之事,兩人略一討論也就是了。
子嬰剛出王翦的軍帳便遇到了此役的副將蒙武,顯然他也是來求見王翦的。
若說這蒙武,可謂是世代為將,蒙武的父親蒙驁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代秦王,期間多次領軍出征,戰功累累。
先后奪取韓國十余座城池、趙國三十余座城池、魏國五十余座城池,讓秦國疆域與齊國相接,對韓國、魏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為如今趙政橫掃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他的兒子便是有“忠信”之稱的蒙恬、蒙毅兄弟,一個威震匈奴十余載,一個更是朝堂上的股肱大臣。
對于蒙氏一族對秦國的忠貞,子嬰不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極為的敬佩。
“見過饒陽君!”迎面看見子嬰,蒙武雖然年齡遠長于子嬰,然而在身份上依然有所差距,故而趕忙先向子嬰見禮。
子嬰當即便回禮道:“蒙將軍多禮了,蒙氏一族自蒙驁老將軍起世代為國,子嬰當是欽佩無比!”
“職之所在耳,秦國以國士待吾族,蒙氏一族當以死而報之!”蒙武繼續說道:“長安君難道亦是來勸誡王翦老將軍的?”
蒙武這么一提,子嬰倒是納了悶了,這還沒出秦國呢,王翦也沒做什么輕敵冒進之舉,有何需要勸誡的。
“勸誡王老將軍?”子嬰疑問道。
蒙武見此,心道應是子嬰尚且不知王翦的一些做法,正好拉上子嬰一同勸誡一下,以免王翦的舉動惹得秦王不喜。
當即嘆了一口氣言道:“長安君有所不知,大將軍不但在踐行之時當面向王上討要良田美宅,這行軍還不到楚國,大將軍已經又派遣了數批信使,向王上討要田宅,如此舉動我等屬下皆為將軍憂之。
借伐楚一事要挾王上,索取良田美宅,我等唯恐大將軍惹怒王上,故而相勸。”
子嬰一聽,這才明白了蒙武要來勸誡什么。嘴角不禁莞爾一笑,心道:“果然王翦是用的這一方法來,規避秦王的猜疑。”
當下便對蒙武言道:“如果將軍求見大將軍只為此事的話,那就不必去了。”
“長安君的意思是?”蒙武有些不解的問道。
“想必王上見到大將軍求取田宅的信使,應是十分寬慰。”
子嬰這句話更是讓蒙武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只得把目光繼續看向子嬰。
“一個貪財好物的大將軍,總好過一個野心勃勃的大將軍。”子嬰笑著說道,說罷便告辭離去,留下默然立在原地的蒙武自己。
而這一切也被軍帳內的王翦看在眼中,聽在耳里。
“長安君之智,實屬妖孽!”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個少年為什么會有如此的洞察世故。
秦軍短暫的休整之后,便繼續向楚國進軍。
秦軍六十萬大軍撲下,楚國駐守郢陳等地的守軍自然不能抵抗,沒多少時日便重新回到了秦國的疆域之中。
唯一可惜的是秦王恨之入骨的昌平君熊啟,早先一步逃出了郢陳故而此役未能竟其全功。
在攻下了郢陳之后秦軍繼續南下,取平輿地,然后便全部集結在平輿之南構筑防線,作出一副隨時都有可能進攻的態勢。
……
前線戰報傳來,此時的楚都壽春,立時亂作了一團,許多官宦之家當時便顧不上家業,舉家逃離壽春。
平輿距離壽春實在是太近了,一旦秦軍南下能夠稍微阻擋下秦軍的唯有一條淮水而已。
整整六十萬大軍,就像是懸在壽春頭上的一把刀,一旦落下,壽春危矣。
如此近的距離,讓這些人實在是沒有安全感。
楚王負芻,當年便是靠暴力誅殺其弟楚哀王,這才登上的王位,自然也是一果決之君,再加上國內亦有項燕等名臣輔佐。
消息一傳來,便立即在壽春城內派人安撫民眾,并把逃出壽春貴族的田宅全部罰沒。
隨著秦軍的按兵不動,壽春很快便重新平靜了下來,恢復了往日的生活。
然而楚王宮中,楚王負芻面對秦國的大軍壓境卻是急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難安。
“項卿,秦軍突然按兵不動,不知有何陰謀?”得到秦軍在平輿修筑工事的消息之后,楚王負芻焦急不安的向項燕詢問到。
六十萬軍南下,其目的必然不會是同往常一樣小打小鬧,而是打了一戰而滅楚的想法。
若是王翦的六十萬大軍直接撲下來,以壽春以北如今的防御,楚國是萬萬抵擋不住的。
然而秦軍卻遲遲沒有南下。
觀之楚國大將項燕,此時沉毅的臉上卻沒有多少的愁容。
擲地有聲的說道:“以項燕之見,秦人此乃陽謀也,欲待我軍匯集全部兵力,一戰而攻滅之。我軍匯集之前,秦人恐怕不會輕易南下。”
項燕,亦楚之名將,王翦這一擺開陣勢,便立即明白了王翦的企圖。
項燕說完,楚王負芻一時間沒有轉過彎來,繼續問道:“此乃何故?”
“楚地甚廣,如不能一戰而滅之,戰事必曠日持久。”項燕繼續說道:“然而此戰我楚國亦別無選擇,如若不集中全國之兵與秦軍決一死戰,秦國蠶食之下雖耗時久矣,然我楚國必亡。
拼死一戰,如若勝之則可反敗為勝,不但楚厄頓解,如我大楚興兵北上,未嘗無一統天下之際。”
當然另一句話項燕沒有明說,兩人也心知肚明,一但戰敗,喪失全部精銳的楚國,也將在極短的時間內覆滅。
然而,作為一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項燕也有著自己的驕傲,自信自己的用兵之能并不弱于王翦之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