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秦帝子嬰 正文 第231章 朕為始皇帝

作者/素裳心影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王賁歸來后的第一次朝會意義非凡,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分崩離析,七國終于再次歸一,而這一次這個犁平天下的大國稱為秦國。

    這也可以說是,天下重新一統(tǒng)后的第一次朝會,秦王有令凡是居于咸陽四百石以上的官員必須參加。

    鼻子靈敏的朝臣們也都已經(jīng)感覺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氛,天下如今一統(tǒng),秦國四海獨尊,也是該做些改變了。

    第二日的朝會,就連子嬰這等尋常不參加的“閑散人士”也全部前來參加,能夠容納兩三百人的咸陽宮中,此刻甚至有些擁擠的感覺。

    等了約莫有半個時辰,秦王趙政才在趙高的陪同下施施然而來。

    方一坐定,直直的看了一眼滿朝的文武,和宮外的大好河山,平靜地說吐出一個字來。

    “念!”

    趙政說完,早就立在一旁的趙高恭恭敬敬的取處一卷竹簡,前進(jìn)兩步打開念道:

    “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

    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zhì)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

    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

    荊王獻(xiàn)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fā)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

    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

    齊王用后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

    說完便將竹簡一閉,后退了回來。

    殿內(nèi)眾臣,聽完這段王命,也大體上都明白了什么意思,原來是秦王覺得王的稱謂已經(jīng)配不上自己了,希望臣下進(jìn)獻(xiàn)新的名號。

    王號之上,并不是沒有更加尊貴的稱號。秦昭王時期,秦國與齊國為東西兩大強國,而當(dāng)時的主要諸侯國都已經(jīng)稱王,兩國國力明顯強于其余五國,于是為了凸顯自己的地位,當(dāng)時秦昭王和齊閔王曾一同稱帝,號稱東西二帝。

    而如今的秦國比之當(dāng)年的齊秦兩國,更是強大了不知凡幾,哪怕是數(shù)百年前周天子所統(tǒng)治區(qū)域最為強盛之時也遠(yuǎn)遠(yuǎn)不及。

    王的稱號確實有些不夠了。

    而繼續(xù)稱帝也看似不妥,畢竟昭王時期已經(jīng)用過了,而如今秦國的土地比之昭王時期更是勝過太多。

    一時間整個朝堂立馬變得熙熙攘攘了起來,幾乎所有的朝臣都交頭接耳的開始商議上何尊號方為合適。

    朝堂上的喧鬧,趙政并未搭理,而是靜靜的看著一眾臣子會給自己上什么尊號。

    “老臣以為王上功勞古之未有,王之稱號難以相堪,臣以為王上當(dāng)號以‘王中王’方為恰當(dāng)!

    “方大人此言差矣,王中王亦是王,何以凸顯君王之名,臣以為當(dāng)以‘王上王’為好!

    “古書有云:功德全盡謂之圣。如今王上一統(tǒng)四海,功壓宇內(nèi),臣斗膽為王上獻(xiàn)圣人之號”

    …………

    一時間朝堂上各種意見此起彼伏,不一會邊上了十余個稱號,然而看趙政的樣子,卻沒有一丁點的波動,看來是所有的稱號都不隨上心。

    立在最前面仍然沒有提出自己的意見的除了子嬰便是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等人了。

    趙政看除子嬰的三人也一直在竊竊私語,便盯著王綰說道:“你們什么一意思?”

    見問到了自己,王綰只得沖著李斯、馮劫二人點了點頭后拱手行禮說道:“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jǐn)議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嫉让了郎献鹛,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泰皇即人皇伏羲,為福佑社稷之正神,從出土的楚帛書中可以看出在先秦時期伏羲女媧為創(chuàng)世神一般的存在,乃是最早誕生的神靈,地位極為尊崇。

    王綰等人將泰皇之名獻(xiàn)與秦王,卻是以人稱神,幾人明顯的也是有些惶恐。

    然而沒曾想高高在上的秦王卻依然未予置評,明顯的不太滿意,不知是認(rèn)為高了還是低了。

    “泰皇為主掌江山社稷之神,凡人那可稱神,若激怒之江山危矣,臣以為王上當(dāng)因昭王舊事,稱帝為上!惫黄淙,王綰的話剛說完,便有朝臣跳出來反駁。

    子嬰疑惑的回頭看了一眼,見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官員,估計是第一次參加朝會,臉上還洋溢著一些興奮之情。

    若不是秦王特許,一些四五百石的小官平日里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

    估計他還在想著升官發(fā)財?shù)拿缐,然而子嬰(yún)s在心里為他默哀起來,天下剛剛一統(tǒng)便說出“天下危矣”的話語,而且一出口便是得罪了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幾個實權(quán)官員,哪怕秦王懶得理會,估計也沒得好。

    見自己的提議,也沒有得到預(yù)想中的反映,這人也只能悻悻然的退了回去。

    王綰等人都提了,然而趙政依然沒有贊同,這會朝堂上與方才突然形成了兩個極端的對比,一時間變得安靜起來。

    看來自己若不出手,估計得向歷史上一樣,由秦王親自提出皇帝的概念。

    通過歷史上的記載,和這會秦王的表情,子嬰清楚趙政定然已經(jīng)對自己的尊號有了打算,如今不過是想借群臣之嘴進(jìn)獻(xiàn)出來罷了。

    這一屋子人理解能力倒是不弱,可是所有人想的尊號和趙政的理想目標(biāo)都有一定的差距。

    要知道這個群臣進(jìn)獻(xiàn)的和自己下令的可是兩碼事,臣下敬獻(xiàn)的說明臣子們已經(jīng)認(rèn)可了功績可以相配,自己下令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見趙政的臉色有些難看,子嬰明白自己若是不說話,秦王恐怕就要自己公布了,不管是從維護(hù)秦王的威名,還是增加自己在秦王心中的地位,這會都應(yīng)該站出來。

    “王上以微薄之身,行不世之舉,如此功蓋三皇,名垂五帝,子嬰以為取三皇之‘皇’字,并五帝之‘帝’字,合為皇帝,以為尊稱當(dāng)為合適!

    子嬰一說完,沒等李斯等人回過神來,便聽高坐在上的秦王言道:“長安君所提‘皇帝’之議,眾卿可有看法!

    秦王這一說話,態(tài)度表露無遺,我們上尊號時一點反應(yīng)都沒有,而長安君的這個提議一說,便立馬讓大家商議,這不擺明了意思便是這個提議我很滿意嘛。

    這些人在朝堂上混了這么久,這點眼色還是有的。

    “臣以為‘皇帝’之號極為妥當(dāng),應(yīng)選之!

    “王上如此大功,稱之為‘皇帝’實至名歸”

    ……

    一時間各種附和之語,鋪天蓋地的襲來,紛紛表示“皇帝”這兩個字和英明神武的秦王是在是太貼切了,簡直是為了您而存在的。

    “如此便選用皇帝之號,傳之后世!

    “臣等參見皇帝!”

    “眾卿免禮!壁w政緩緩地伸開雙手繼續(xù)說道:“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商議完了尊號,趙政又追封自己早已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

    始皇帝崇信五德之說,從卦象上看周朝為火德,秦國取代周朝就必須采用能治得住火的水德為正,規(guī)定不論是衣服還是旄旌節(jié)旗都以黑色為上。更是下令把河水直接改名為德水。

    定下了這些大事,按理說這次朝會就應(yīng)該圓滿結(jié)束了,然而這一會丞相王綰再一次站出來,拋出了一個極富爭議的命題。

    “諸侯初破,齊楚燕等地極為遙遠(yuǎn),若有變恐一時難以傳達(dá)帝都,臣以為不若封諸子為王,代皇帝牧邊守土。”

    眾所周知,秦王自親政以來,除了恢復(fù)了子嬰的長安君之位,并沒有立下任何一位封君,哪怕國之柱石一般的王翦和始皇帝的諸多親生兒子也沒有封君之位。

    王綰的意思便是建議封立始皇帝的諸位兒子到燕、齊、楚等距離關(guān)中較為遙遠(yuǎn)的國度去稱王,代為鎮(zhèn)守四邊。

    然而這個話題一出來,朝堂上確是沒有幾個人敢站出來說話,畢竟這個話題太敏感,已經(jīng)牽扯到了帝王的家事。

    你說支持吧,始皇這么多年都沒立一個封君,態(tài)度很明顯,然而不支持吧等于一下子把所有的公子和丞相王綰都得罪了。

    而且丞相王綰這一提議也有自己的用意,那便是逼迫秦王在此時立儲。

    畢竟國無儲不寧,將子弟封王的話就必然會分出主次,至少自己的繼承人必須留在咸陽,不能去邊陲稱王。

    而如今公子將閭自殺,天下初定扶蘇過于仁善難以掌控全局,最有希望成為繼承人的便是他的徒弟公子光了。

    只要在這朝堂上把公子光的繼承人身份定下,那便是成功了一半。

    然而此時一陣不合時宜的聲音卻在王綰的身后響起: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時日一久后人疏遠(yuǎn),相攻擊有如仇寇,諸侯之間更是相互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如此足以。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shù)也。置諸侯不便。”

    說話的是廷尉李斯,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反對設(shè)立諸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李斯說完,雖說反對的是丞相王綰的意見,然而朝中眾臣卻紛紛看向了子嬰所立的方向。

    畢竟李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不封諸侯,然而子嬰確算是如今天下唯一一個仍然擁有封地的“諸侯”。

    就連丞相王綰也有些幸災(zāi)樂禍的看著李斯。

    你招惹誰不好,偏偏去招惹長安君,別人不知道他王綰哪不知道子嬰的巨大能量,和在秦王心中的地位,若是李斯僅僅反對現(xiàn)在封王那還好說,直接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那不直接把矛頭對準(zhǔn)了如今僅有的封君子嬰。

    若是子嬰明確反對,至少軍方的一眾大佬都會隨著子嬰的意見。

    沒等秦王開口詢問,王綰便開口詢問道:“不知長安君殿下以為何如?”

    這一會王綰直接把問題拋給了子嬰,這一會不止一眾朝臣,就連李斯同趙政都把視線聚焦到了子嬰的身上。

    提議實行郡縣制的李斯,這一會心中是懊惱無比,雖然郡縣制在他看來利在千秋,然而此時實在不是個好時機。

    平日里子嬰從來不參加朝會,方才王綰一提,他便蹦出來反駁了,說完話才意識到當(dāng)今唯一的“諸侯”子嬰就在朝堂上站著,這不當(dāng)著面找人家麻煩嗎。

    若是平日里子嬰不在時提出這一論斷,說不定還有一線希望,然而有子嬰在恐怕這一次難以成功了。

    而且讓長安君對這一點有了防備,日后推行定然也是困難重重。

    “臣以為廷尉所言極是,推行郡縣制實乃功在當(dāng)代利在千秋之舉,臣請獻(xiàn)出饒陽封地,改為郡縣!”

    子嬰沒有多少遲疑的恭敬說道。

    子嬰話一說完,整個朝堂都仿佛不可置信一般盯著子嬰,就連始皇帝本人也是用詫異的眼光向子嬰看去。

    眾人本以為子嬰定然會是郡縣制的堅定反對者,然而這個唯一的封君諸侯竟然支持郡縣制的鋪開,并提議削掉自己的封地。

    封子嗣為王,在幾千的歷史上早已經(jīng)證明這實在是一招敗筆,不但很難起到為國之屏障的作用,而且手握重兵的王爺們很容易就會成為禍亂的根源。

    漢初的七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都是源于分封自己的子弟為王。

    作為后世之人,來到這個朝代子嬰想的只是怎么才能讓大秦傳承下去,些許個人得失怎么能同國事相提并論。

    ps:七月新番大神的新書《戰(zhàn)國明月》已開書,歡迎大家前去支持!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松桃| 垣曲县| 宝应县| 德惠市| 东明县| 黄浦区| 卫辉市| 溧阳市| 东乡族自治县| 张家口市| 黎平县| 上栗县| 白沙| 四会市| 吴桥县| 稻城县| 阜康市| 临海市| 同仁县| 长阳| 锡林郭勒盟| 越西县| 莎车县| 河津市| 阳高县| 辽宁省| 南丹县| 扎囊县| 攀枝花市| 炉霍县| 自治县| 伽师县| 礼泉县| 江油市| 阳山县| 廉江市| 巴彦淖尔市| 江都市| 九龙城区|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