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御使,不知這幾日在王宮中休息的可好?”朝鮮王衛滿沖著徐成舉起了酒樽細聲問道。
“好好好……”徐成醉意蒙蒙的回道:“大王盛情款待本官銘記在心,待日后回到大秦皇帝面前定然會為大王多多美言。”
徐成雖然醉了,然而智商卻依然在線自然知道衛滿之所以對自己如此恭敬一是因為自己送上了大量的財貨,第二便是因為自己大秦御使丞的身份。
只要自己身上打著大秦的標簽,代表的是大秦的皇帝陛下,哪怕自己只是一個平民,若不是逼到一定的份上衛滿應該不會對自己動手。
“本王有一事不明還請徐御使見教。”看著徐成已經醉了七分,衛滿試探的回道:“不知徐御使此行帶有多少糧草?”
衛滿這話一說,殿上的所有朝鮮文臣武將們立即都豎直了耳朵,因為徐成的回答可能關系到朝鮮今后幾年的“國策”。
如今的朝鮮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衛滿雖然占據了原先萁子朝鮮的地盤并向四周大肆擴張,但是如今國庫卻是窮的十分感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萁子朝鮮的末代王萁準在逃到辰韓的時候,不但將王宮中的珍寶一起帶著了,甚至連平壤糧庫中的存糧也一起拉到了辰韓去。
留給衛滿的只是白板一片。
這兩年衛滿之所以頻頻對周邊的真番、臨屯等小國動用兵力為的就是他們所囤積的糧食。
因為只有足夠的糧草積累,才能夠支撐起他組建大軍南下攻滅馬韓和辰韓的計劃。
“糧草,我大秦幅員數萬里,糧草這東西要多少有多少。”徐成瞇著眼說道:“我大秦滎陽敖倉爾等聽說過嗎?在敖倉存糧之窖共3000口,每口均有存糧8000石!”
徐成這話說完,整個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的朝鮮文武包括朝鮮王衛滿都在計算大秦一個糧倉究竟有多少糧食。
而計算的結果更是讓他們難以置信,若是徐成所言不虛,單是大秦的這一個糧倉存糧竟然有兩千四百萬石!
(敖倉的存糧數據沒有找到,此處用的是隋代洛口倉的數據,敖倉從秦末動亂一直到楚漢爭霸幾十萬大軍都沒吃完,存糧應該也差不到哪去,兩個朝代一石的斤數有所不同這里未做區別。)
要知道秦漢時代一石谷物約合現在三十一公斤左右,也就是六十二市斤,一個高強作戰的士兵每天所需的糧食大概在兩市斤上下。
也就是一名士兵每月一石糧食就夠了,根據衛滿的推算自己攻滅馬韓和辰韓大概需要十萬軍隊才有把握。
十萬軍隊每個月便需要十萬石的糧食,攻滅兩國最快的話估計也得三到四個月這就是三四十萬石糧食的需求,這么大的批量的糧食已經不是沒有任何積累的衛滿所能拿出來的了。
而且十萬軍隊也不是那么好湊的,如今整個朝鮮的人口也不過百余萬,十萬青壯基本上已經是所有青壯年的一半還要多,萬一戰事不利拖上幾個月,耽誤了春種秋收,那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等著餓死就是了……
徐成的這一句話,無疑讓為糧食而發愁的衛滿君臣眼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