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錯天下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押對了人

作者/十三卦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京師。uuk.la

    自朱棣起兵后,朱允炆便將早朝地移到了奉天殿內,時間也比以往晚了一個時辰,因為他覺得確實很累,也很煩。

    對于他來說,朱棣反叛才是大事,但對于偌大的明王朝來說,那到底只是局部動蕩。所以,還有諸多被他視為雜瑣的事,都需要他來操心、定奪。

    比如殿試。

    想到這事,他就更鬧心。

    建文二年庚辰科有個奇觀,殿試前三名俱是吉水人,分是狀元胡廣、榜眼王艮、探花李貫。

    讓朱允炆鬧心的便是狀元胡廣。

    負責庚辰科舉的試官都清楚,此科榜眼王艮文章豐采,殿試策對實比胡廣更勝一籌,可惜人長得寒磣了。

    試官本沒有以貌取人之心,但心煩的朱允炆看著王艮便更加覺得心煩,一句話就把他黜到第二名,然后把原來第二的胡廣定為第一甲第一名,職任翰林修撰。

    胡廣,也就成為靠顏值奪得狀元的第一人。

    不僅如此,朱允炆還親自給他賜名胡靖。

    龍恩浩蕩啊!

    按理說,被大把的龍恩澤身,胡廣這家伙應該深感圣恩,做個聽皇上聽話、體皇上心的好孩子。結果讓朱允炆很失望,因為這家伙一都不理解他的煩惱,尤其是上任第一封奏折。

    竟是上疏削減僧人田產?

    朱允炆當時看到奏折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就不能好好做你的學問么?你說你這奏折和與朱棣打仗扯得上關系嗎?

    更讓朱允炆不爽的是,此時胡廣竟然附了黃觀的議。

    黃觀其人,比胡廣這個顏值狀元來說,學問大得多了去。其二十七歲即中狀元,還是鄉、會、殿試三元連中。

    朱允炆在皇太孫時,對黃觀極為推崇,但現在卻有不喜:你讀的書都讀到狗腦子里去了?就沒有一自己的主見?就只知道附卓敬的議?

    卓敬在彈劾李景隆啊!

    最重要的是,卓敬這已不是第一次彈劾李景隆,前次彈劾后自己已詔李景隆回京師,人家還沒回來,你們用得著這么著急么?

    朱允炆對李景隆退守濟南確有一絲失望,但并不意外,畢竟李景隆第二次出征前便與他透了底。

    盡管不愿意、不甘心,但軍情卻是進一步證實了李景隆的仙夢預言,看來真的是越來越有可能用那條大隧之策了。

    朱允炆暗自嘆口氣,更加心煩,忖道:“仙人言,不可變,但景隆也曾說過,可以人定勝天啊!此值緊要之時,切不可讓這些讀書讀懵了腦子的人,影響到景隆的策劃。”

    但瞟著殿下一眾朝臣,他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他忍不住想要一聲喝斷,讓卓敬等人住口,但他也知道,雖然李景隆還沒回京師,其兵敗的軍情卻已在幾天前就像風暴一樣沖亂了京師,吹亂了眼下的奉天殿。

    被吹亂的人很多,但也可簡單地分為兩撥。

    一撥以卓敬為首,后附黃觀、練子寧、胡廣等人,直言李景隆兵敗后不思制敵之策,竟一路棄德州、逃濟南,消極怯戰,實在有辱軍威、有負圣恩,當罪。

    另一撥則是徐輝祖、毛泰、龍套等人,其上言國公能于北平、白溝河血戰,顯然不是懼敵之輩,況且于德州施計、巧退燕軍,故而此番退濟南不敢言功,但至少無罪。

    兩方各不相讓,在奉天殿內唇槍舌劍、滔滔雄辯,聽得朱允炆腦袋都要炸了。但卓敬等人畢竟是以事實為基礎,徐輝祖等人又沒有顯著占據上風,他卻是不好直接駁了卓敬等人。

    畢竟那一伙都是讀過很多書的人,嘴舌巧得很。

    腦中閃過讀書二字,朱允炆霍地站了起來;殿下眾臣心中一凜,統統住了口。

    朱允炆在神色各異的朝臣中掃來掃去,然后柔聲說道:“方學士,你以為如何?”

    方學士自然是方孝孺,若論讀書,天下誰又有他讀的多?

    自黃子澄、齊泰被罷了職,朱允炆便將方孝孺升至侍講學士,多讓其參與要事。而方孝孺專于儒學,深諳中庸之道,諫言也很柔和,讓朱允炆煩惱的心得到了稍稍的慰藉。

    再者,方教孺富學之名絕冠天下,朝中文臣多有尊崇,于是朱允炆在朝議之時便越來越倚重方孝孺的意見。

    今日朝議,方孝孺一直未說話,既不附議卓敬,也不附議徐輝祖,此時聞得朱允炆相問后緩緩出列,神色平靜地說道:“陛下,臣以為魏國公言之有理,曹國公確然不是怯敵之人。但是,如今兵退濟南亦是事實,仍由其領大將軍便稍有不妥。”

    眾臣聞方教孺所言,心思不一,雖然面色無異,卻各有褒貶。

    方孝孺倒也稱得奇,此番話雖然模棱兩可,兼有兩面討好之嫌,但卻真是他的心里話,見朱允炆面露微笑,于是再道:“以臣愚見,此番招曹國公回京師,便宜留在京師執事,討伐庶人棣則需另拜大將軍。”

    朱允炆笑道:“此言有理,那你以為何人能接替曹國公?”

    這是一個問句,但滿殿朝臣都從中聽出了皇上的答案,無率是卓敬還是徐輝祖,都不再提李景隆之事,只論當拜誰為大將軍。

    方孝孺提名徐輝祖,后者馬上提名盛庸;而盛庸名字一出,殿下朝臣倒是十有七、八附議。

    既末,朱允炆道:“既然眾卿均以為盛庸文滔武略、可堪大用,聯便拜他為平燕將軍……曹國公去大將軍職,領府軍前衛指揮使職。”

    …………

    徐增壽下了朝,連官服都未脫便去了密室,喚來徐景昌,說道:“前次將寅人送與李景隆,是否收到預期效果?”

    徐景昌本任錦衣衛僉事,但他今日未當值進宮,所以并不知道朝議內容,聞言怔道:“父親為何問起這事?哦,應該是對我們更加信任了。”

    徐增壽頭,道:“如此便好,皇上拜盛庸為平燕將軍,接替李景隆。”

    徐景昌皺眉道:“如此說來,李景隆失了圣寵?”

    徐增壽輕笑一聲,道:“失了圣寵?我看是更加得寵吧。他去了大將軍,同時卻領府軍前衛指揮使職。”

    徐景昌倒吸一口涼氣,身在錦衣衛,他自然知道府軍前衛指揮使意味著什么。

    皇宮禁軍又稱上直侍衛軍,包括錦衣衛、旗手衛、金吾衛、羽林衛、虎賁衛以及府軍衛等十二衛。

    早先十二衛中是錦衣衛獨大,但在洪武二十六年被裁制下來后,府軍前衛便日益壯大起來。

    現今情形下,各衛的職責是警備皇城、巡戒京師各門,獨府軍前衛只管皇上安全,是皇上的貼身侍衛。所以無論是朝臣還是尋常百姓,都愿稱其為帶刀舍人。

    換句話說,皇上的人身安危便是府軍前衛負責。

    李景隆現在被任以府軍前衛指揮使,則等于是皇上將自己的性命交給了李景隆啊!

    徐增壽沒有訓斥徐景昌的失態,因為不但是他,應該是所有朝臣在聽到朱允炆旨意后,都和徐景昌一樣暗自吃驚。

    徐增壽將話題移回來,說道:“盛庸倒是有些本事,就是木訥了些。你那邊可否有準確消息,他能否成為朱棣的對手?”

    徐景昌回過神來,又笑了笑,道:“盛庸或許有能力成為朱棣的對手,但既然有我們在,誰又能夠成為朱棣的對手?”

    徐增壽哈哈大笑,道:“此戰過后,黃河以北皆歸燕,儼然已形成分疆而治的局面,看來我們押對了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永州市| 上思县| 克拉玛依市| 甘肃省| 黎平县| 临泉县| 平凉市| 江达县| 广平县| 古田县| 尼玛县| 怀远县| 南宫市| 河间市| 辽宁省| 临邑县| 宜宾县| 航空| 资溪县| 民权县| 桓台县| 柘荣县| 衡水市| 化隆| 石屏县| 阳原县| 莎车县| 葵青区| 上思县| 湖州市| 太谷县| 蒲城县| 双流县| 鄂托克前旗| 金乡县| 农安县| 大姚县| 滦平县| 东山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