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人瑞雪兆豐年,不過雪下的早,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兒。 往常九月間,正是收獲之際,然而今歲九月底,長城一線便已然下起了鵝毛大雪。 十月初,大明帝國的薊鎮沿線,雪花被北風席卷著漫飛舞,空灰蒙蒙的一片。 長城沿線的烽火臺上,薊鎮的老卒穿著一身破舊的棉襖,手里抱著一桿紅纓槍,站在冷冽的寒風中,不停的哆嗦著。 松山一戰,長城沿線的官軍精銳,損失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而大明朝庫藏如洗,國庫空虛,又沒有錢糧募兵補充,所以防守極為薄弱。 守在烽火臺上的兩名士卒,一個四十多歲跛腳的老卒形如枯瘦,另一個則只有十來歲,是個半大點的孩子,他臉上凍得通紅,手上腳上都是凍瘡,腫得像個鹵豬手。 “三娃子,氣冷,我來看著就行,你下去躲一躲。”老卒雙手伸進袖子里,環抱著長槍,一邊打著哆嗦,一邊對旁邊凍得鼻涕結冰的卒道。 “劉叔,俺不冷,就在這兒陪你�!弊涠哙轮�,稚氣的臉上,帶著一絲倔強。 老卒揮了揮手,“你站著也不頂用,先下去歇會,等會你來換你劉叔~” 這時卒子卻沒動,臉上忽然流露出滿臉的驚恐,手指著關口外,顫聲道:“劉~劉叔~后面~” 老卒子聞語一愣,轉過身來,便見關口外,風雪中忽然出現大股的人馬,入目俱是一片人馬的身影。 老卒子看見地平線上出現一面大纛,緊跟著是鋪蓋地的鐵騎滾滾而來,大地都隨之顫抖,他頓時滿臉驚恐,“三娃子,你快跑,韃子沒有人性,再晚就走不成了。” 老卒子完,就從火堆上拿起一根木柴,一瘸一拐的去點狼煙,他見卒子呆滯不動,頓時又是一聲怒吼,“破奴,你個傻子,愣著干啥,還不快跑,以后給你叔報仇。” “劉叔那你呢?”卒子是北直人,清軍第五次入口時,家人被清軍擄走,自己改名破奴,投了薊鎮邊軍,姓劉的老卒子是雄縣人,一家老死于崇禎九年清軍入寇,他兒子被清軍殺后,認識剛投軍做雜役的卒子,便把他當兒子一樣對待。 長城外面的曠野上,大股大股的滿洲騎兵,出現在風雪之中,散發著凌厲的殺氣。 大纛旗下,滿洲大將阿巴泰,身批重甲,騎在一匹健馬上,隨手抽出葡萄牙進口的千里鏡,瞄了一眼前面的黃崖口,見長城上一道接著一道的狼煙滾滾而起,場面十分壯觀,但是他對此卻一點也不心急,無視明軍的報警。 “關寧軍窩在山海關不敢出戰,整個長城沿線,還有誰能擋我大清鐵騎?”阿巴泰在馬背上晃動幾下,打了哈哈,放肆笑道:“傳令佟圖賴率所部烏真超哈,速速破關,大軍入口后,會于薊州城下�!� 八旗軍此時的戰力,可以是下翹楚,普之下,已經難尋敵手,明朝最后的精銳關寧鐵騎,都只能屈居第二。 關墻外,數萬清軍按著各旗,列成幾個方陣,前后左中右,陣形分明,旌旗招展,冷冽的寒風中,一片寂靜,只有戰馬打響鼻和風卷大旗的獵獵聲,人馬俱都紋絲不動。 阿巴泰一聲令下,身旁的騎兵取下腰間的牛角,仰頭朝吹響,低沉的號角刺破空。 眾多人馬中一隊藍甲漢兵打起應旗,表示聞命,然后紛紛翻身下馬,各執兵器,扛著簡易的長梯,便氣勢洶洶的壓向關城。 這些藍甲都是漢人,戰甲還保持著許多明軍的特色,但這些人已經完全效忠于滿清,成為八旗大軍的一員。 八旗制度,是一個很奇特的軍事制度,但究其本質,也不過就是一個靠著利益捆綁的強盜集團。 滿清要維持這項制度,靠的是恩威并施,給予足夠的利益,而入關劫掠,對于旗丁無疑是最開心的事,也是獲得利益的最好途徑。 這些藍甲漢兵,才不管關內有多少老弱婦孺,多少百姓要慘死屠刀之下,在他們看來,關內的百姓都是待宰的羔羊。 長城的墩臺上,狼煙被老卒點起,“當當當”的警鐘聲亦被士卒敲響。 一名斷了一支手臂的百戶官急匆匆的領著百十個老弱沖上關墻,他目視著外面成片的韃子,腳步忽然慢了下來,但還是毅然走到關墻邊上,用僅剩的一支手扶在冰冷的墻垛上,目視韃子片刻,最后平靜的對身后士卒道:“布防!” 另一邊,老卒子看了一眼靠近的韃子,對卒道:“叔這條腿,跑不遠就得被韃子追上,你別管叔,你好好活著,今后給你叔報仇,給你叔留個念想,咱們不能死個精光~” 李破奴悲傷不能自已,心中悲痛卡在喉嚨里,瞬間淚流滿面,他倒退了好些步,直到撞上邊墻,才猛然轉身逃下烽火臺。.. “殺韃子��!” 李破奴跑下關城,背后傳來老卒子絕望的嘶吼,他留著淚與十多個卒子,一起往南而逃。 不多時,城頭上便有歡呼聲傳來,李破奴雙眼通紅的轉頭去看,城頭已經出現藍色甲兵的身影。 幾名剛剛逃下城的老卒,被這些藍甲兵一波箭雨,就紛紛射倒,關門被清軍推開,大量的清軍騎兵從門洞內涌了出來。 李破奴回頭看著一面明字旗,被攻上關的清軍丟下關墻,重重砸在地上,紅著雙眼忍著悲傷,便于幾個同伴繼續往南跑~ 崇禎十五年,十月,在貝勒阿巴泰的率領下,滿洲、蒙古、漢軍共2旗,約萬清軍,再加上外藩蒙古兵數萬,總兵力將近十萬人,從黃崖口入關,于薊縣會合,擊敗薊縣總兵白騰蛟和馬蘭峪總兵白廣恩,薊縣失陷。 清軍隨即兵分兩路,一路撲向通州,一路殺向,肆掠北直,官軍皆不敢戰。 北京城只得戒嚴,大明勛臣分守九門,困守北京城,等待兵馬支援。 一時間,在華北平原上,一隊隊的滿洲八旗騎兵縱橫馳騁,揚起漫的煙塵。 北直境內的村莊和城池被八旗踐踏,城池被屠,村莊殘破,百姓除了逃難,就只剩被屠戮和被俘虜兩種命運,再無別的選擇。 北京,紫荊城皇宮內,剛三十出頭的崇禎皇帝,憤怒的將奏折丟在地上,胸口劇烈的起伏。 “一日之內,十六城告陷,大明的兵呢?孫傳庭呢?他還沒出關,等著建奴打破北京嗎?”崇禎雙目赤紅,大發雷霆。 這位大明皇帝十六七歲即位,辛辛苦苦十多年,克克業業,比他前面的明朝皇帝,都要盡職盡責。 他比誰都想要做一番功績出來,但有的時候,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做多反而錯多。 崇禎即位時明朝情況尚可,然而他辛苦十多年,局勢反而越來越糜爛,卻不知道讓人該什么。 這其中有許多外部的因素,比如災之內,但氣候變化是全球性質,同一時期的奧斯曼、西班牙、法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他們都沒崩潰,那么明帝國的崩潰,主要的原因還是自身的內在問題。 除了帝國的積弊之外,崇禎皇帝年紀輕輕就登上大位,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帝王之學,也是原因之一。 十多歲的少年,本不該背負這些責任,但他既然座上了皇帝位置,又熱衷于親力親為的去抓軍政大事,那大明朝的興亡,他就要付直接責任。 當然讓一個能力不足的人,登上帝位,掌握和行駛至高無上的權利,這本身是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末十大夫急呼,“自秦已來,帝王皆為賊”的領悟之一。 后世賦予崇禎這位君王,太多其它的情感,看著他辛辛苦苦,勤政節儉,最后還以身殉國,所以為了復明的政治立場,不曾過分的苛責,但剝去這些附加的東西,崇禎自身多疑,不擔責,確實有許多問題。 大殿上,幾位官員低著頭不敢話,大學士吳甡道:“陛下,傳庭方出潼關,這個時候怕不能勤王�!� 孫傳庭出獄時,犯了和袁崇煥一樣的錯誤,文人都喜歡吹吹牛皮,一般人都曉得,不會太較真,但是崇禎皇帝不同,他最恨別人欺騙他,所以對孫傳庭五千精兵足以掃滅流賊的話,信以為真。 現在他見孫傳庭到了陜西之后,遲遲不發兵剿賊,還不時上書訴苦,要錢,要糧,還要兵,便讓崇禎有些懷疑起來。 “亨,朕已經給足他兵馬,他居然拖延到現在,兵部再傳令,讓他盡快滅賊,然后北上勤王�!边@時崇禎也沒了其它辦法,清軍已經入關,他總不能放任清軍在關內肆虐,必須要把清軍趕出去才行。 崇禎一揮衣袖,補充道:“黃得功不是擊敗了張賊么,兵部立刻下令,把他也調過來~” (感謝果汁打賞,提前給書友們拜個年,祝愿大家新年快樂,感謝大家的支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