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即使是女皇武曌也不知道,眼前的孫悟空大王除了那震驚三界的大羅金仙修為,被河圖洛書所收分身實也并非是普通的分身,而是真正先天陰陽二氣所化!
換言之即是其實有著兩大無比玄妙的分身,分別為那先天二氣,本身便即有那開天之功,造化之德,合之即可演天地!
已然是跳出鴻鈞大道的修行層次,不可再以大羅金仙,準(zhǔn)圣混元論之。并已真正的返本歸元,沒了那曾經(jīng)的火眼金睛,但雙眸卻更能窺透萬物。
便彷如那初世成道時的目運金光,射沖斗府,已然是自成一道,不過是跳出了那鴻鈞大道。
本尊繼續(xù)參悟混沌至寶造化玉碟,再次出現(xiàn)的實本不過先天二氣所化兩大分身。
玩笑似又認(rèn)真的話音落下,也讓女皇武曌心間忍不住生出一種莫名的古怪,堂堂威震三界的一大妖王,更敢一怒打上天庭,棒轟靈霄寶殿的孫悟空大王,原來亦是如此
有情有恨,亦會暴怒、機智,本性難移……
天地所生,這天地果然奇妙,靈明石猴,生而為妖,我之本源實亦為那九天息壤,怕亦只是借那圣人之手成道。
而這“道”,或許便即是指“人”,不然何故這三界眾生,都盡皆化形為人?
悠悠美目閃動間,諸多思緒便已在心間閃過。
只見孫悟空話音落下,眼前便已現(xiàn)出一“大仙”!
但只讓女皇武曌也忍不住美目忽閃的是,大王您就這般喜歡猴身嗎?
分明就是一似人非人,似猴非猴,只不過與之前換了個模樣,成了那白發(fā)白須白眉,讓人再認(rèn)不出您是孫悟空,莫不還是那猴身?還霹靂大仙……
頓時卻縱是女皇妹妹也忍不住暗自撇一下嘴,這孫悟空大王,果然與那位石岳大王不同。
而同時心里自也有一種別樣的奇妙滋味,五百年,自己如今亦可謂長生,待五百年后,自己是否也會成為那傳說?那人間大唐又會變成何等模樣?
緊接悠悠的聲音亦是平靜響起。
“不知大王欲取何名與屬下?”
“嘿嘿!你這女娃焉知大道之機,老孫叫你女娃,莫不正是與那圣人名諱同音?女媧女娃,老孫又豈是隨意叫來。”
“屬下不敢冒犯圣人之尊,而且屬下感覺,大王您就是隨意叫來。”
“嘿!也隨你。你那名字也忒是莫名其妙,但只有那人類才會冠以氏族姓氏,視為族系之榮耀。”
“大王若是未來有一日有了小大王,難道便不是姓孫?亦有太子殿下,為何名石天,豈不是延續(xù)石岳大王無上榮耀?”
“噢?你這女娃,果然不凡,倒是牙尖嘴利。老孫卻不想有那小猴兒,但有一侄,形同己出,已是滿足。老孫亦要為其撐起這一片天,待五百年后,嘿嘿!
你之本源既為那九天息壤,不若便叫做厚土,如何?此名可是老孫絞盡腦汁想來!”
“屬下亦不敢與后土娘娘同名,且還是叫做武曌吧,往后便化作一侍女,伴隨大王左右。另外屬下可否敢問,大王何故,竟似是心情突然好了起來?”
霞光閃過,亦同樣是讓孫悟空忍不住眸光一閃,不由“嘿”一聲,雖看來與之前并無甚“區(qū)別”,但心中卻又總感覺似是有些古怪。
而若要是石岳或者其他任何人在場,也都會忍不住面現(xiàn)古怪之色,話說您女皇陛下這化身,怎竟是越來越美艷了?難道不懂得化身便即是為了低調(diào)?
忍不住“嘿”一聲,眸光一閃,孫悟空聲音也又再次響起。
“五百年,老孫自會尋機去拜訪幾人,嘿嘿!
不過讓老孫心情好的,卻是突然有感,或許老孫當(dāng)有一徒,即將出世,主這五百年天地!可行那伐天之舉!你說老孫這心情能不好?”
“哦?但不知大王之徒在何方?”
“老孫亦不知,只是突然有感,以老孫身份只怕會對其有所連累,故此才化名這霹靂大仙老孫倒是也很期待,能做老孫徒弟的,又會是何方神圣!”
“石岳大王曾不信命,與命相爭。收徒與否,亦不過一念之間,想收即收,大王又何必信那注定之師徒?便即不收又如何?”
美目悠悠,似是能看透世間一切,更充滿無盡智慧。
悠悠話音落下,讓孫悟空不由就是眸光一閃,也不禁點頭道:“有理,有理!老孫偏就不收這徒,省得遭了他人算計。
只是老孫也好奇,這讓老孫也有感的徒弟,又會是何方神圣!只怕亦是躲之不過,不若便且由軍師你坐那師徒之名,老孫行那師徒之實,如何?”
“能代大王,武曌幸甚。”
“啊哈哈哈!你為老孫謀,老孫自記在心里,若真有那伐天功成一日,老孫必讓你與那軒轅一般,享圣皇之位,凌駕諸天!只是老孫怎覺,你這形象似是有些不倫不類?”
“……”
“大王不去見一眼石岳大王嗎?”
“無需老孫去見,該出現(xiàn)時他自會出現(xiàn),端是那天道故意留下一線,瞞過眾人,如此老孫才不找他說法!
石岳他本尊雖有五百年劫難,但卻無人所知,他那分身是可以自由離開的,亦是已然跳出那鴻鈞大道,不歸鴻鈞所管。
嘿嘿!當(dāng)那火龍出現(xiàn),想也會給許多人驚喜,真正震撼這天地!這五百年,又怎能少了他石岳。所以軍師你亦不必覺得那許多法寶可惜,能還回去的,自然還可以再搶回來!
此才是老孫真正期待的啊,期待他石岳的回歸,哪怕只是分身,不然老孫一人,也實在是無趣,無趣,不若暫且化身這霹靂大仙。”
“武曌想是懂了,不知接下來大王準(zhǔn)備去何處?”
……
孫悟空與先天陰陽二氣的融合中或許“看”到很多,也悟透許多,但卻沒有石岳的先知,幾是清楚知道接下來的每一步,每一個細(xì)節(jié),除了那本不該有的三界再伐花果山。
于南贍部洲,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凡人難以登及,又名太山或華山。
這一日突然便就是一陣地動山搖,傳出千里之遠(yuǎn)。
但好在附近并無人跡,于一陣“地震”過后,更無人發(fā)現(xiàn),那華山已是高出一截,直插云端天際。
然后許久許久之后,才于華山腳下出現(xiàn)一干巴巴的老叟,渾濁的雙眼望向天際,喃喃自語。
“苦矣!不想這天家之事,竟讓我一小小山神撞上,可如何是好?”
而不知何處托著紅孩兒施展五行土遁的豬九戒豬肛破,一頭扎下,結(jié)果就連自己也不知道跑到了何處!
再出現(xiàn)便已滿眼都是人類,不由兩個小眼睛茫然發(fā)直:好多的人。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