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菜朵鎮,與路北上。路過應天府的時候,侍衛來報,參與貪污賑災糧的應天府尹常學林已經伏法。不日,眾人已經抵達京城。
趙桓看著大宋的京城汴京,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不管怎么說,大宋的經濟確實是很強大。尤其汴京,簡直就是夜夜笙歌。自從取消宵禁,京城繁華地段到了半夜都依舊燈火通明。取消宵禁這倒要歸功于蔡京的功勞。是蔡京當年向徽宗建議取消的,這也算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至少人們的夜生活豐富了許多。
趙桓回到皇宮的時候正是清早,他并沒有急著去后宮。而是直接去了文德殿,因為那里有緊急軍務需要處理。李綱孟谷饒等人早已在文德殿等候了。
“陛下,臣等叩見...”
“行了,都起身吧。閑話少敘,朕是想聽聽你們幾個的意見。趙吏倒是干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竟然將日本天皇給抓了起來。不過這也給朕出了一個難題,這日本到底是打還是不打?”趙桓坐上龍椅,早有宮女遞上的茶點。
“陛下,臣以為應開戰。同時大宋再派出聯合船隊,趕赴日本。與吏王爺回合后將日本國一舉拿下。”李綱最先表明了態度。
何栗同意李綱的意見:“臣同意。這次是日本先找茬,他們覬覦咱們龍船的貨物,是以想據為己有。這次吏王爺將天皇生擒,正好以此為要挾出兵平了日本國,將小日本納入大宋版圖。咱們仿唐制,可以在日本設置都護府,對他們實行管轄。”
說實話,這是趙桓最難以抉擇的一件事。對日本是打還是不打,打下后如何管理,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日本平安時代相對落后,鳥仁天皇又昏庸無能,恐怕連趙佶都比不上。日本各地諸侯名義上承認這個天皇的位置,實則各個諸侯擁兵自重,并不十分服從天皇管轄。
鳥仁登基以后,皇權加倍落寞。類似于漢末的狀態,唯獨不同的是日本子民對天皇洗腦式崇拜,這才沒有引起兵變叛亂。但各地諸侯之間勢力互相傾軋,也是征戰不斷。
孟谷饒卻持有反對意見:“陛下,臣不同意李綱和何栗大人的話。兵兇戰危,出兵日本對大宋并無實質上的獲利。而且咱們與日本還隔海相望,各種補給極為不便。就算勉強拿下日本,那里蠻荒落后,百姓不知天子之威,咱們還得派人去管轄。無端多了個累贅。”
段小容和孟谷饒一個想法,身為戶部尚書,主抓經濟。他最清楚拿下日本的后果,于是也跟著道:“陛下,拿下日本,那里便是大宋國土。光是日本官員任命就是個問題,即使我們派出官員。然山高皇帝遠,也容易造成稱霸一方不服天子管轄。主要問題還是路途遙遠,以大宋的能力,與日本貿易往來成本太高,主要是遠海。日本有個天災人禍,傳到汴京怕也是數月甚至一年以后了。拿下日本臣以為是個燙手山芋。”
趙桓點了點頭,這也是他最擔心的:“朕也是如此想,拿下日本管理是個難題。對咱大宋弊大于利,可是若放了那狗日的鳥仁天皇,朕卻又咽不下這口氣、也難以彰顯咱大宋威嚴。這些跳梁小丑卻不知咱大宋的厲害。”
孟谷饒和段小容對望一眼,孟谷饒低頭道:“陛下,老臣有一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趙桓知道孟谷饒不獻計則已,一說便肯定經過深思熟慮:“說來聽聽。”
孟谷饒繼續道:“放棄日本,但要他們臣服。”
趙桓沒聽明白:“什么意思,放了鳥仁?讓他們臣服這個簡單,只是怕他們只是表面上臣服,暗地里對咱大宋還是心懷不軌啊。”
李綱好戰,他喜歡一言不合就動手:“陛下,臣以為還是應該對日全面開戰,拿下日本。至于攻下日本后如何治理,這個也簡單。派大宋官員去日本任命,再派一個靠得住的臣子去管轄,這不就結了。”
“李大人說得輕松,派誰去?那個窮鄉僻壤,百姓缺乏教化,動不動再給朝廷惹麻煩。別忘了,蒙古可還在邊關虎視眈眈。咱們將經歷放在日本上,蒙古怎么辦。這也不得不防啊、”段小容怒道。
何栗這個火爆辣椒也跳出來道:“惹什么麻煩,他們不服從朝廷,便出兵鎮壓。諒它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還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看來這四個輔政大臣平日為此事不知道爭論了多少次了,他們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理由。
“好了!別吵了。”趙桓打斷他們:“可別小看這個彈丸小國,小日本不容小覷。當然現在他們成不了氣候,孟谷饒,你說說你的想法吧,如何讓日本臣服。”
“陛下,咱們可以開戰。鳥仁天皇被擒,日本各地諸侯紛紛起兵,打著救君的旗號造反么。咱們就狠狠的打,打服為止,打的小日本毫無還手之力,讓他們懼怕大宋的天威。然后再放回鳥仁,這樣他們就會對大宋既畏又怕,讓日本稱臣納貢,做大宋屬國。或者干脆不準天皇稱帝,只稱臣。大宋不管理,還是讓他們自己治理自己。”孟谷饒說出他的想法。
趙桓點了點頭:“這點朕也下想過,不讓天皇稱帝就算了。畢竟日本子民崇信天皇,就暫且保留天皇位置吧。但不允許日本屯兵,只允許保留地方少許治安武裝。”
眾人聞言大喜,不允許日本養兵,不讓他們有大規模軍事化,一來日本可以省下勞動力,二來沒有軍隊武裝,不對對大宋造成威脅。
可以保留地方治安武裝力量,不過這樣日本便成了待宰的羔羊。好在日本孤懸海外,這個時代還沒有哪個國家愿意跨海去侵略日本。再者日本成了大宋屬國,屬于大宋罩著,也沒有人愿意去惹大宋這只猛虎。
“此計可行,陛下,還需早朝朝議么?”李剛問道。
趙桓搖了搖頭:“不用,就這么決定了。不過,這只是權宜之計。日本不可能永遠乖乖聽話,不屯兵制。但至少保三年日本國內和平,十年不敢對大宋有異心。至于以后,若朕還活著,日本便掀不起風浪。朕若死了,便留給后代決定收不收日本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