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為更好地交待明代的政策弊端,以及由盛轉衰的深層次原因,陸續補充幾篇番外,因與故事情節關聯不大,不喜歡看的親可以跳過。
……
明朝的興起,是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
蒙古人在馬上得天下,又以馬上治天下的那一套游戲,僅僅六十多年,就已經無法繼續維持下去了,哪怕是名相脫脫,也已無力回天。
所謂蒙元“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風云際會、群雄逐鹿之際,諸如郭子興、陳友諒、張士誠等人,都是一時之雄。
只有朱元璋,這個小名朱重八,字國瑞的癩頭和尚,依靠一套“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最終射到了這只鹿,成為一世之雄,定都南京,國號明。
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吸取了元朝的教訓,作為一個起自社會最底層的皇帝,他深知底層百姓之疾苦,所以他很是關注民生問題,開國之初即鼓勵農民開荒,大力減租減息,讓農民在收割季節以后,留下來的糧食還能夠度過冬天。
也許是受了饑荒年份商人的囤積之苦,他對商人有著天生的厭惡,因而大明立國之初,他就定下了“重農輕商,優待士族”的國策。
他明令以農為本,抑制商人,規定商人不準穿紗以上的織物,在宋代發展得較好的,以商業為紐帶的社會經濟運作方式,經過元朝的破壞,和明初的抑制,基本已經銷聲匿跡,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重新占據中國經濟生活的絕對統治地位。
在稅收體制上,明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生產恢復和發展的政策與措施,賦稅制度以薄賦輕徭、休生養息為主,廢除元朝的一切苛捐雜稅,減輕民負,獎勵農耕,有力促進了戰亂后的迅速重建,為明朝的近三百年王朝開了個好頭。
他還特別規定,農民繳不起稅銀的,可以自產的谷物、絹布等實物抵充。
至于工商業,因規模被壓縮得很小,收到的稅銀僅僅是個象征性的點綴,因此商業稅制定得更低,洪武初規定,“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
那個時代,絕對是朱元璋的時代!
他起自貧寒,嫉惡如仇,一生奮斗,登基以后,還在繼續斗爭,和北元斗、和功臣斗、和**官員斗,唯獨沒有和平頭百姓斗。
他不希望自己的王朝像秦朝那樣,只傳二世而亡,所以給明朝設計了一套自我感覺良好的制度。
他以孝道治天下,極力提倡“小孝持家、中孝敬業、大孝愛國”的孝廉文化,他十分優待士族,尊寵讀書人,只要考中秀才以上功名的,不僅賦稅基本全免,每月還有米面糧油,甚至魚肉若干可以領取,那些家里有人出過仕做過貢獻的,賦稅當然更不用交了。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先鋒,他對在任官員極為苛刻,認為做官就是要為百姓服務的,開出的工資低得可憐,他還認為人人會像他一樣,勤于國事,給官員的假期也少得可憐。
要享福?可以,等退休以后吧!
可是,天下是你朱家的,你怎么可以要求別人都和你有一樣的覺悟?所以違制的官員當時還真是不少。
但朱皇上是好漢眼中揉不得沙子的,對于違制違禁官員,大多一個字:殺!為了弄出一個潔凈的開明體制,他規定,凡貪污超過60兩銀子的,立殺!超過100兩的,剝皮萱草!
按說這下該有一個清平社稷、太平盛世了吧?
可事實恰恰相反,理想主義遇到了現實問題,官員殺了一批又一批,可案子卻絲毫不見少,還出現了一系列的所謂窩案、串案,到洪武二十年左右的時候,誅殺的貪官已經上萬!
而朱皇上對待現實問題的辦法依然照舊,一個殺字不動搖!
其實他也總覺得哪里不對,為了讓此等暴政止于己身,他看中的繼位者是相對仁厚的太子朱標,而不是和他性格最接近的燕王朱棣。
他希望明朝最終能以仁治天下,為了給太子一個好的施政環境,他誅殺功臣,設立錦衣衛,并取消了對皇權有所威脅的丞相,代之以內閣制……
為了防止武將造反,他以文官治國;為了防止和漢朝一樣被宦官專權,他命令太監不得干政;為了子孫不至于像劉備一樣去編草席,他給自己若干代的子孫都留了爵位,定了俸祿,不得外出謀生……
為防止土地兼并,讓百姓人人有田種有飯吃,而不去從事造反的職業,他制定了黃冊和魚鱗冊,他的子民,戶口和財產都一清二楚,大家都老老實實地以戶口繳稅。
為減少官民矛盾,他又以黃冊規定以一百十戶為一里,推擇其中丁糧多者十戶為里長,余下百戶分十甲,一甲分十戶,歲役里長一人,甲首一人,主要靠這一套基層組織,來替官府操作催征、服役事宜。
朱元璋自以為為子孫打下了萬年之基,并為子孫計,親自著手做完了上面所說的各項工作。
然而,歷史往往喜歡和人開玩笑,天縱英明的朱元璋絕沒有想到,事情恰恰朝著他所設想的相反方向發展。
他家的老四朱棣奪了他孫子的天下,把都城從應天搬到了北京;他撤銷了丞相一職,但內閣權力強過皇權的正是明朝,不過這正好成就了名相時代;他給子孫們定了俸祿,誰知道朱家在百年之后,圈養的人口超過十萬,朝廷已經無法負擔,餓死家中的朱家子孫絕不止一個兩個;他抑制商人,可到了明末,恰恰是商人才有錢穿那些綾羅綢緞……
每一個朝代在開國之初,一般而言都是政治清明、稅賦適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立國百年以上的朝代,都要經過初期的恢復期、興旺期、衰敗期,在時間較長的朝代還會出現一個叫中興期的特殊年代。
不過大多數的朝代,在中興以后,就會迅速淪落,好比臨死之人的回光返照,顯得臉色紅潤。
西漢,在開國后的休生養息的政策后,出現了文景之治,然后很快被王莽葬送;唐朝有貞觀之治,歷開元盛世后,險些國號不保;清朝一樣,入關后,歷康乾盛世、同治中興后,被武昌一聲槍響,斷送了愛新覺羅氏的江山。
到了明朝的中期,各種封建朝廷的輪回已經體現了,所謂前朝故事,不過興衰更替。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