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天師道壇回宮聽說皇帝將要派遣使者前往南朝以后,拓跋慎就產生了一種想法——去南朝一行。
從現實來說,他前幾天做了件“大事”,為宮中內外所矚目,說不得過些時日,宮外都會有他的大名流傳。現在恐怕馮誕對他也意見很深,雖然出賣拓跋恂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馮清,但是此事對拓跋恂造成的影響太重。短時間內,馮誕肯定無法釋懷。還不如先出宮一段時間,等這股風頭過去了再回來。
從私意來說,前世的他就很喜歡魏晉風流的故事,現在有幸來到這一千五百年前的大爭之世,如果不能去南朝看看,親身體驗南朝的風氣,去一次傳說中的烏衣巷觀覽一番,未免太遺憾了。
如果本朝能夠長久與南朝保持和平,以后未必沒機會,只是等到兩年以后,皇帝就會向南朝下戰書了,其后遷都洛陽,與南朝長期在豫南鄂北交戰,到時候想去都沒機會。失去現在這次機會,再想去就要等到爾朱榮進洛陽,如果他到時候運氣好還活著,倒是還能跑去找蕭衍“老翁”乞食,說不定還能被他推為“皇帝”,讓陳慶之保著他去洛陽做“魏奸”。
只是要去的話,這里面的難處太多,首先是皇帝未必愿意,第一他現在年齡太小,還不是遠離父母的時候,第二從平城到建康數千里路程,即便一路不遇暴雨這種災害天氣,也得近兩個月才行。更重要的是,他的皇子身份不一般,去了南朝有被南朝綁架的風險。雖然可能性不大,南朝畢竟是以中華正統自居的國家,一般不會做出綁架使臣的事,但是這事沒有一定,如果蕭頤一時頭腦發蒙,非要留下他做客怎么辦?到時候他最多就是周瑜給劉備預定的的下場,娶公主,封王爵,然后被人盯著,連建康城門都出不去。每次只有平城來使,才會讓他去見見北人。
這還算好的,運氣壞的話,殺了他都有可能,要知道皇帝在兩年后宣布南伐的時候,還曾經派使者前去送戰書,其中副使就因為抗言不屈而被殺。當然,那是戰爭狀態,不能拿來比對和平時期。
就這樣猶猶豫豫了兩天,不知道該不該去跟皇帝請求。第三天大約午時,皇帝派人前來傳見。
拓跋慎這兩天沒見著皇帝,因為心里面想著是不是去求告的事,連崔寅的兩本道經都沒想起送過去。現在皇帝要見他,正好一起送去。
皇帝此時正在皇信堂中,堂中除了馮誕,還有蔣少游等人,皇帝此時在聽取蔣少游等人繼續討論關于太極殿營造的事。拓跋慎進殿以后,就看見蔣少游等人也在,蔣少游“平齊戶”出身,非常擅長工技,朝廷的佛雕,宮殿園林,包括太后的永固陵等諸多土木工程都有他參加制定,因此出入宮禁繁多,所以拓跋慎也認識他。
“兒慎奉詔前來,父皇陛下萬歲!”拓跋慎收回視線,走到皇帝面前拜道
皇帝放下蔣少游所上的表疏,說道:“朕先與蔣卿議事,畢后有事要說與你知。”
“是!”拓跋慎站起身后,走到馮誕身邊,微微屈身行禮道:“王舅安好!”
馮誕還禮道:“甚好!”他雖然對拓跋慎很不滿,不過皇帝面前他還是知道怎么做的,也沒露出什么不好的臉色。
皇帝看馮誕和拓跋慎相見,還算平和,點點頭后,繼續看著蔣少游的表疏。
“陛下,臣等多次商議,所議呈于陛前,還請陛下斧正一二。”蔣少游拜道
拓跋慎坐在馮誕身后,眼中看著蔣少游等人,心里面想著待會要不要求去南朝的事。這兩天他反反復復想過多次,覺得此行在南朝未必有那么大兇險,畢竟兩國和平多年了,蕭頤沒有理由為了抓他與本朝鬧翻,皇帝真要打南朝,一個人質又算什么?蕭頤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心中漸漸傾向于去看看。
“卿表中所言,雜揉各說,與前所議,不為有何進益。若是要勘驗魏晉舊宮基址,此尚可為一良策。只是,洛陽城經石勒之禍,已為荒域丘墟,即便卿前去勘量,所得只為臺基尺數,若以此為據,則殿成而為南人所笑矣!朕本裔黃帝,得天之命守此北國,正欲與南人爭衡正朔,豈可因此失之。卿所議甚佳,奈何不能稱朕志。”
拓跋慎聽到皇帝所言,想起史書上確有蔣少游前往洛陽勘查魏晉基址的事,后來還因為這件事前往南朝,觀摩南朝的宮殿形制。
想到這里,拓跋慎站起身拱手道:“兒有一議,請奏于父皇陛下”
皇帝和馮誕,蔣少游等人都看向拓跋慎。皇帝持禮甚嚴,對拓跋慎冒然發言有點不大高興,但是還是說道:“卿有何話說?”
拓跋慎知道皇帝這是不高興了,這里不是太華殿,所以禮儀不必如朝禮一般嚴肅,更不必對他稱“卿”。
“稟父皇陛下,太極殿形制不明,若只閉門猜度,終不可得其實,方今正要遣使南朝,莫若以蔣君少游同去建康,觀其儀制,蔣君博識強記,必能得其精要而歸。”
“啪!”皇帝聽罷,拋下手中表疏,只覺拓跋慎所言甚有道理,不需多加思索便道:“我兒所言甚善,朕方要委派李彪再去南朝,正不能得一副使同去,我兒所言,副使可定矣!”轉過頭對蔣少游道:“卿可為李彪之副,同去南朝,觀其儀制。必得南朝真意方可!”
“臣遵旨!”
。。。。。。。
皇帝看著蔣少游等人退出殿外,回過頭對拓跋慎笑道:“二郎今日所獻良策,得解為父之難,日后若是有什么請求,可與為父說。”
拓跋慎這幾日在中音殿和清瀟院中,少有外出,還沒聽說皇帝已經決定好了派李彪出使的事,現在又加上蔣少游,恐怕這兩日就要成行了,本來他還以為還有幾天功夫再仔細想想,就算要去也好想點說辭。現在看來時間來不及了,今天若是出了殿,這幾天恐怕不會再得到宣召。現在還沒下明詔,若是下了詔書之后再來求告也來不及了。
咬咬牙,拓跋慎走到皇帝面前,下拜道:“兒有一不情之請,還請父皇陛下恩準!”
皇帝愣然,旋即問道:“二郎有何求?可說來。”
“兒思往南朝一游。”拓跋慎稽首拜道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